《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梳理(复习资料及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梳理(复习资料及复习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梳理(复习资料及复习题)一、选择题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和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的统一。P32、广义的行为包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和内隐心理活动。P43、行为的主体是企业、学校、机关、医院等,则此行为是:组织的行为p4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的规律性。包括三个层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P55、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边缘性: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两重性。应用性。6、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为:行为二f(人的主观特征所处客观环境的特征)P187、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中的调查法包括:面谈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2、三种。P308、个体是构成群体和组织的细胞和基础。P399、社会知觉: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社会知觉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对角色的知觉、对因果关系的知觉。P4110、人的知觉过程包括五个阶段: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P4211、归因理论认为,将行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于内因、外因中的稳定因素还是不稳定因素,是影响进一步行为的关键。P4812、西方组织行为学家认为经营管理价值观分为三类:最大利润价值观(局限性最大的价值观);委托管理价值观(20世纪20年代开始);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20世纪70年代兴起,此类价值观既考
3、虑组织利润,又强调组织的社会责任)p5113、态度: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包括三要素:认知、情感、意向。P5314、工作态度: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是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P5515、组织认同感与员工辞职率成反比关系。P5616、个性: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包括个性倾向性(如:兴趣、爱好、价值观、态度等)和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能力、性格)两大部分。P5817、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能力强弱的衡量标准是绩效。能力按其适应性,可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创造力三类。p6318、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气质是心理过程的动
4、力特征,能力是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19、内倾型和外倾型性格的划分是根据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P6520、创造性行为的特点:首创性、有用性、适应性、主动性。P7921、有效的事业生涯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个人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P9622、事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PlOl23、为了进行正确的事业生涯选择,必须了解自己。霍兰德提出了关于了解自己的六种“个性定向”论。薛恩提出了五种“职业锚”。P105-10624、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认为,群体的恶发展要经过五个阶段的标准程序,即: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化阶段、有所作为阶段、中止阶段。P122
5、25、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绩效规范。P14526、社会惰化效应:指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是更努力的倾向。是一种负协同效应。P14915027、阿希的经典实验表明:群体规范能够给群体成员形成压力,迫使群体成员的反应趋向一致,即从众。P15328、鼓励和支持群体成员行为一致性的群体,比较容易引发从众行为;鼓励个性和独立性的群体,不容易出现从众行为。P15329、沟通是信息的传达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感情的交流过程。沟通过程的最后一环节是反馈。沟通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言语性沟通;按其方向可分为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按组织的结构特征,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
6、式沟通。30、群体决策的两个副产品是:群体思维和群体转移。P16831、人们在共同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叫做人际关系。其中经济生产关系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关系。作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的心理关系,特别是组织成员之间的心理关系。P175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P17732、社会交换理论是由霍曼斯提出的一种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观点,这种理论认为,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决于报酬及相应的成本,人们总是寻求报酬大于成本的行为关系,回避成本大于报酬的行为关系。33、处理冲突的五种行为意向是:竞争、协作、回避、迁就、折衷。P208与此对应
7、,处理冲突的策略包括五种,即:运用竞争,运用合作,运用回避,运用迁就,运用折衷。P21634、冲突的管理包括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和解决功能失调的冲突两方面。P21635、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情景因素的函数。用公式表示: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情景因素)p22336、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和集体。P22437、根据领导的权威基础可以将领导分为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P22438、有效领导的基础是:领导的权威。P22939、权力是一种支配力,权力具有四种性质:权力的情景性,权力的依赖性,权力的不确定性,权力的资源性。P22940、权力一般由三部分构成:资源控制权,奖惩
8、权,专长权。P23041、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领导威信具有两个特点:内在性和持久性。P23442、检验领导者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准是绩效。而绩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衡量:工作的效率;工作的效益;人员的满意度;人员的流向;出勤率。P240-24243、领导行为二元四分论把领导行为归纳为两个变量:即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健全规章制度照章办事;以人为中心,协商办事。把领导行为方式分四种类型:即低规章低协商;低规章高协商;高规章高协商;高规章低协商。P25844、领导作风论将领导方式归纳为三类:集权型领导、民主型领导、放任型领导。P26245、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权变理论认为,领导
9、的有效性取决于三类因素:领导者自身的特点;被领导者的特点;领导的情景。P26546、菲德勒于1967年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通常叫:菲德勒模式。P26647、1.PC量表是一种反映人的行为类型的心理测量量表,菲德勒用其来测定领导者习惯采用何种领导行为方式。一般来说,高1.PC得分的人是以人际关系为导向的领导,低1.PC得分的人是以工作为导向的领导。P26748、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强调被领导者的特点对有效领导行为方式选择的影响。P27349、决策是领导的重要职能,是管理过程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决策是在一定条件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P27650、组
10、织决策的未来趋势是决策的民主化。P29351、按照心理学的分析,动机有三种机能:始发机能,选择和导向机能,强化机能。P30152、内容型激励理论集中研究是什么因素激起人的行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双因素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奥德弗的ERG理论(ERG分别指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成长需要)和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都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P315-32353、ERG理论不仅提出了需要层次的“满足一一上升”趋势,也指出了“挫折倒退”的趋势。P32554、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综合激励理论、公平理论都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认为
11、:激发力量是目标效价和期望值这两个变量的乘积。P32855、华东师大心理学系的俞文钊教授提出了“公平差别阈”和公平分配理论。公平差别阈是指: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宜差别的比值。为了与国际接轨,可命名为EDT(equitydifferencethreshold),这是一个可测量的值。P34256、美国的激励机制叫做:职业生活质量,其理论基础是:内容型激励理论。日本的激励机制是:自主管理(又称JK活动),其理论基础是核子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海尔的激励机制是“0EC”模式,就是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事,进行清理、控制,它的核心是“日日清”,其理论基础是期望理论和综合激励理论。57
12、、组织老化的标志是:机构臃肿、反应迟钝、文山会海、模式僵化。P40858、组织变革的关键是组织变革内容的选择。P409二、问答题1、人的行为的特点:P4适应性:既要符合环境的要求又要满足自身的需要;多样性;动态性;可控性:人的各种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是生理、心理因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2、组织行为学研究过程的四个步骤:p26观察和实验;分析和评价;预测和推断;检查和验证。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方法p28通常采用五种主要方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调查法;实验法(实验法又分为: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准实验法三种)4、简述影响知觉的因素:
13、p42第一、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第二、影响知觉组织的因素:对象与背景的配合;知觉归类第三、造成错误知觉的思想方法:知觉防御、首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应。5、组织认同感:p55员工对组织认同的程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第二、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第三、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组织认同感不同于工作满意度,即员工可能对工作满意但不一定对组织有认同感。6、事业生涯设计和开发的意义:p99对个人、对组织、对社会都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第二、可使组织减少人才流失;第三、为各级各类组织识别、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了科学依据;第四、能促进组织
14、和个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第五、有利于组织和本人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和开发计划;第六、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扬长避短,发挥人力资源的最佳效益。7、个人为什么加入群体?pl21简单地说,是因为群体能满足个人的需要和利益。具体有六个方面的原因: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权力需要、实现目标的需要。8、简述制约群体绩效的因素。P127四个方面的因素: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群体成员给群体带来的资源;群体的结构(包括领导者及其领导方式,群体的规模,群体构成成分等);群体的任务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程度。9、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pl43群体凝聚力: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15、影响凝聚力的因素包括: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加入群体的难度;群体规模;群体的性别构成;群体的外部威胁;群体以前的成功经验。10、减少小道消息消极影响的措施:pl6111、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pl62影响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有六个方面:失真源;沟通焦虑;过滤(指发送信息者有意操纵信息,迎合接受者);选择性知觉;情绪;语言。12简述人际关系的作用。P176第一,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第二,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第三,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13、在哪些条件下可以运用合作策略来处理冲突?p216合作策略能够使冲突双方的利益都得到满足。在下列条件下可以使用合作策略:第一
16、,当发现两个方面都十分重要且不能进行妥协或折衷时;第二,当目的是为了学习时;第三,当需要融合不同人的不同观点时;第四,当需要把各方意见合并而达成承诺时。14、简述领导的功能。P226创新功能;激励功能;组织功能;沟通协调功能;服务功能。15、领导决策的原则:p279信息健全原则;可行性原则;系统分析原则;对比择优原则;时效原则;集体决策原则。16、决策民主化的特征:P293决策民主化的特征有四点:决策观念的民主化;决策体制的合理化;决策研究的公开化;决策的法制化。其中决策的法制化是决策民主化的先决条件。17、马斯洛需要层次激励理论的主要论点包括三个方面:需要的普遍性原理(需要具有普遍性,强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