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理工核辐射测量方法实验指导.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5464 上传时间:2024-06-2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理工核辐射测量方法实验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成理工核辐射测量方法实验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成理工核辐射测量方法实验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成理工核辐射测量方法实验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成理工核辐射测量方法实验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成理工核辐射测量方法实验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成理工核辐射测量方法实验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成理工核辐射测量方法实验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成理工核辐射测量方法实验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成理工核辐射测量方法实验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理工核辐射测量方法实验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理工核辐射测量方法实验指导.docx(3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放射性统计涨落现象的认识一、实验目的:1 .了解放射性衰变的统计涨落现象和规律。2 .了解统计误差的概念,掌握计算统计误差的方法。3 .统计检验放射性衰变涨落的概率分布类型。4 .学会用列表法和作图法表示实验结果。二、实验器材:1 .Y总量检测仪(KZGO3C辐射总量检测仪)2 .片状Cs137源(单能丫源:0.662MeV)三、实验内容:1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某一放射性物质进行重复测量100次。2 .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装置的放射性本底(计数)。3 .用列表法和作图法分别表示实验结果,并与理论分布曲线进行比较。4 .作父检验,确定放射源和本底计数的概率分布类型。四、实验原理

2、:1.基本知识放射性现象就是不稳定的核素自发地放出粒子或Y射线,或在轨道电子俘获后放出X射线,或产生自发裂变的过程。在不稳定的核素中有天然放射性核素,也有人工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发生衰变时,会放出。、B、Y射线。人工放射性核素还可以辐射出质子或中子等。放射性自发衰变,一般不受温度、压力的影响,并按一定的指数规律变化。在放射性测量中我们发现测量条件虽然没有发生变化,而测量结果并不完全一样,即放射源在每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数目是不同的,时多时少,有起有伏,但是它比较集中地在某一范围内波动,而这种现象就是放射性衰变的统计涨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是自动发生的,哪一个原子

3、核发生衰变是带有偶然性的,先后顺序并不确定。由概率统计理论可知,随机现象可用伯努里试验来研究,并可以证明,当放射性原子核数目较多时,其衰变产生的计数分布(也即为核衰变分布)服从泊松分布。即:(N)P(N)=1NlN-n(1-1)(1-2)e(07V20)其中,岳,为计数的平均值和均方差,N为相等时间间隔内单次测量的计数,P(N)是计数为N的概率。应当指出,部值比较大时,由于N值出现在期望值附近的概率也比较大,此时均方差为=TTN(1-3)。的大小反映了计数的涨落性大小,也即反映了核衰变的涨落性大小。F的大小反映了核衰变的集中趋势。单次测量计数N及统计误差(用均方差。表示)与平均值之间的关系可以

4、用式(1-3)表示。放射性衰变规律服从泊松分布或正态分布是一客观规律。若辐射仪器能正确的反映出这个规律,说明仪器性能良好,可以使用于放射性测量工作。2. X2检验从数学上可以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放射性衰变的涨落性符合泊松分布或正态分布,但是它需要测量结果验证。验证的方法是将实测数据的分布与数学上导出的理论分布进行比较,作统计假设检验。五、实验步骤:1 .由指导老师或自己在实验场所及附近设定一条测线进行不同测点放射性Y总量测量。每隔10秒记数,每一个测量点记数3次取均值。2 .在实验室内找一定点,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性测量(每隔10秒记一次数,不少于100次),然后以平均值N为中心,以6/2为

5、组距统计画出落在计数落在N6、N26、N3区间内的概率,与理论值相比较。(6为均方差)六、数据分析与处理:1.用标准误差和标准偏差相比较:数据分布(高斯分布)的标准误差。二=J-(.-/V)2有限次测量的标准偏差NKTM由计算结果得到的标准误差和标准偏差。比较,说明这组数据的可靠性。表1测量的原始数据测量次数计数(nl)计数(n2)计数(n3)均值(N)12345678100根据表1测得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上画出测线的放射性水平示意图(注:用测点表示横坐标,测点间距要求大体一致;用每个测点的计数表示纵坐标)。2.用置信区间内的概率比较,结合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到概率统计如下:表2测量数据的置信

6、分布情况置信区间区间范围个数实验概率理论概率N(a,b)68.3%N2(c,d)95.5%万3(e,f)99.7%频率直方图例图1计数落在N8区间内的概率为84%(理论68.3%),落在N2区间内的概率为94%(理论95.5%),落在N38区间内的概率为七、实验结论与心得体会:八、思考题:1 .衰变服从什么规律,核辐射测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什么?2 .统计误差的意义是什么?九、参考文献:1 .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编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原子能出版社1998o2 .美格伦F.诺尔辐射探测与测量原子能出版社1988o3 .贾文懿核地球物理仪器原子能出版社1982。4 .周容生核方法原理及应用地

7、质出版社1994。5 .张锦由主编放射性方法勘查实验原子能出版社1992。6 .丁富荣等编著辐射物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o实验二Y射线的吸收一、实验目的:1、了解Y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2、测量射线在不同介质中的吸收系数。二、实验器材:1、KZGo3C辐射检测仪一台;2、Csl37点放射源一个;3、铅准直器一个;4、4040dcm3的水泥、铝、铁、铜、铅吸收屏若干块(附屏支架);5、手套、长钳夹子、尺子、绳子各一套。三、实验原理:天然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三种主要形式: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形成电子对效应。由于三种效应的结果,Y射线通过物质时发生衰减(吸收),其总衰减系数应为三者之和:=+实

8、验证明,丫射线在介质中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I-I(iedI=IOendm=(-1.XwO)/Am=(-1.n(II0)dm式中:I为射线经过某一介质厚度的仪器净读数(减去本底);I。为起始射线未经过介质的仪器净读数(减去本底);d为介质厚度,单位为cm;.为介质面密度,单位为gcm2;为Y射线经过介质的线吸收系数,单位为ClIII,为丫射线经过介质的质量吸收系数,单位为gc11)2;半吸收厚度:为使射线强度减少一半时物质的厚度,即四、实验内容:1 .选择良好的测量条件(窄束),测量CS源的Y射线在同一组吸收屏(水泥、铝、铁、铜、铅)中的吸收曲线,并由半厚度定出吸收系数;2 .用最小二乘拟合的方

9、法计算出吸收系数与1中的结果进行比较;3 .测量不同散射介质时(同一角度,同一厚度)Y射线的强度。五、实验步骤:1 .吸收实验1)调整装置,使放射源、准直孔、探测器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2)测量本底I。;3)将源放入准直器中,测量无吸收屏时射线强度I。”;4)逐渐增加吸收屏,并按相对误差在N的要求测出对应厚度计数IJ,每个点测三次取平均植;5)更换一种吸收屏,重复步骤4,测量时注意测量条件不变。吸收实验装置原理图:中卫至客田六、数据分析与处理:1.吸收实验:介质厚度(Cln)O5-5一一5一一-O.11.22?(O1)5表1本底数据读数1读数2读数3均值表2有放射源无吸收介质数据读数1读数2读数

10、3均值Io=Ii-I本底表3有介质时Y射线吸收实验记录表日期:工作时间:气候:实验地点:主要设备:铅准直器、辐射检测仪、吸收屏实验介质:实验条件:指导老师:操作者:记录者:检查者:序号厚度(cm)读数1读数2读数3均值I=I平均-I本底1.n(IZIo)1234567例图1丫射线在不同介质中的吸收曲线-1.5i-2、2.5-3-3.5-4-4.5水泥-铅铝铁线性线性线性线性7尼l77yM铅铝铁水ffz(介质厚度(cm)o-o.5例图2Y射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拟合吸收曲线表4吸收系数比较介质原子序数半厚度(Cm)吸收系数系InTg)拟合吸收系数(CmTg)水泥多种元素铝13铁26铅82七、实验结果和

11、心得体会:参考文献:1贾文懿核地球物理仪器原子能出版社1998;2美格伦F.诺尔辐射探测与测量原子能出版社1988。实验二射线的与散射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Y射线在物质中的散射规律;2、观测康普顿散射随散射介质、厚度及散射角度的变化关系。二、实验器材:1、KZGo3C辐射检测仪一台;2、Csl37点放射源一个;3、铅准直器一个;4、4040dcm3的水泥、铝、铁、铜、铅吸收屏若干块(附屏支架);5、手套、长钳夹子、尺子、绳子各一套。三、实验原理:康普顿效应:入射的光子和原子中的一个电子的弹性相互作用。入射的光子相对于原来的方向被偏转一个角度。,光子将其一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假定原来是静止的

12、),此称为反冲电子。由于各种角度的散射都是可能的,所以传递给电子的能量可能是从零到射线能量的一大部分。射线通过介质发生康普顿散射的概率。与光子能量h及介质原子序数Z有关,当hU毗2时,贝I有8NZhln(2h/mc2)+l2,可见,光子能量减弱时,康普顿散射效应上升;介质原子序数及密度增大四、实验内容:1.测量不同散射介质时(同一角度,同一厚度)射线的强度;2 .求出不同介质的散射饱和厚度;3,测量散射光子强度I与散射角e间的变化规律。五、实验步骤:2.散射实验调整装置,测量本底I。;2)将源放入准直器中,把探测器放在散射角A位置上,测量无吸收屏时射线强度I。”;3)依次放置不同厚度的散射介质

13、,在散射角A位置上,测出相应厚度计数1.,每个点测三次取平均值;4)更换一种散射屏,重复步骤3,测量时注意测量条件不变;5)把探测器分别置于与入射角成20、40、60、80角时测量Y射线的强度吸收与散射I作出I。与散射角固定散射物质变化角度散射装置图的曲线图。六、数据分析与处理:1.散射实验:表5本底数据读数1读数2读数3均值表6有放射源无吸收介质数据读数1读数2读数3均值Io=Ii-I本底表7有介质时射线散射(固定角度)实验记录表日期:工作时间:气候:实验地点:主要设备:铅准直器、辐射检测仪、吸收屏实验介质:实验条件:指导老师:操作者:记录者:检查者:序号厚度(cm)读数1读数2读数3均值I=I平均T本底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