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全环境立德树人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全环境立德树人实施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XX小学全环境立德树人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需求,坚持统筹规划、分层实施、有效衔接、整体推进的原则,为着力建成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特制定本方案。二、工作目标建立全面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努力形成“思政课程一一德育思政一一文化思政”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环境育人的思政教育教学格局。1.深化德育教育,加强主题教育活动。根据“道德铸魂、规范奠基、文化提升、体艺增色”的育人策略,开发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德育校本课程
2、,发挥课程德育功能的重要手段。2,发挥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加强文化思政教育。充分利用区域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场馆、烈士纪念设施、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营地等场馆和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和实践教育优势,扎实开展联合共建活动。3.各校充分发挥校园阵地作用,结合思政教育主题,对校园文化建设作出适当布置,突出思政特色,使学校思政文化成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三、活动内容(一)自主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其在生活中树立道德意识,提高自身的品德行为,因此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要注重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融入课程中来,使学生通过学习将其实践体验内化为道德认知及道德行为,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形成稳固的道德行为。问题层面的道德课程内容要充分考虑每个学校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将现实中的道德教育现象作为问题层面的德育课程,可以大大提高校本德育课程的生动性、鲜活性。(二)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XX区教育系统利用区域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场馆、烈士纪念设施、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营地等场馆和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和实践教育优势,建设命名了首批(27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线上浏览和线下预约组织实践两种方式参与打卡。在获得各基地颁发的特色“红领巾奖章”鼓励的同
4、时,还将在主题鲜明的实践教育活动中了解国情、观察社会、体验生活、砥砺品格、增长本领。(三)校园文化建设1 .国旗下讲话结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进国家机构、坚持依法治国、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维护宪法尊严、劳动教育、改革开放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教育等主题,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的时机,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2 .红领巾讲解员聚焦思想引领,传承百年薪火。为丰富思政讲堂形式,拓宽教育内容,厚植家国情怀,展现各美其美。学校组建红领巾宣讲团,选拔红领巾讲解员,推出红领巾“讲党史说时政”系列活动,加强对全体师生的思政教育。3 .班级文化墙为强化宣传阵地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全
5、环境育人的目标,学校举办以“布置蕴馨意,文化润心灵”为主题的教室文化墙评比活动。4 .开展征文活动为扎实推进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学校将举办“给英雄模范写封信”征文比赛活动。5 .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有着明确的课程思政属性,而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因此,探索劳动教育有效融入学校教育课程思政的途径,以“劳”育人、以“劳”树德,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6 .构建文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以优美环境
6、陶冶高尚情操。学校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晨(午)等时段,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师生共选共勉中华经典座右铭等活动,建设书香校园,把学校建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地,建设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7 .促进家校协同育人结合XX省家庭教育工作指南XX省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标准,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政策措施,规范提升家委会工作,充分发挥其参与者、同盟军作用。建好用好家长学校,完善教师全员家访制度,实现我校家访全覆盖。教育的大量实践证明学校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校共育也是未来学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培养教师坚持树立大教育观念,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形成合力,互动共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家校互动共育呢?(1)下一步我校将逐步实现家校互动共育,搞好家校沟通。坚持打开我校的大门,让家长走进来,了解孩子、了解教师、了解学校状况。(2)多表扬,少批评,给学生无形的动力,让孩子更有兴趣去学习。总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激励式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有利于自身素质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有利于融洽与老师、家长的关系,这也是我校下一步家校共育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