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高质量重要意义与现状问题及理念遵循与机制保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域经济高质量重要意义与现状问题及理念遵循与机制保障.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县域经济高质量重要意义与现状问题及理念遵循与机制保障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连接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重要纽带,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县域经济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市场融入机制、产业生发机制、充分就业机制、城乡融合机制、区域协作机制、持续创新机制和激励相容机制等,持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强调了县域高质量发展对于衔接乡村振兴、保障就业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2、。县域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关键场域,是国家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县域高质量发展。县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打通了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连接通道,从而形成协调均衡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格局,当前县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性突出、起点较低、差异性明显、实践性较强等特殊性。县域高质量发展需要有强有力的政府、规范有序的市场、充满活力的社会,建设“民生政府”、推动“县域经济”、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是提升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迎来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变革,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县
3、域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具有特殊作用。县域承载着新的功能,它既是乡村振兴的依托,也是缓解“大城市病”、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区域。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独特性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突出。如果县域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就会影响我国高质量发展基础的稳定性,甚至使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无法顺利实现。部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起点较低。当前部分县域整体发展水平偏低,与城市的发展差距较大,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之一,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难点之O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差异性明显。我国县域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等。同时,历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就决定了县域高质量发展具有显
4、著的差异性。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性较强。如果说国家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是战略,重在宏观引导,那么县域层面的高质量发展就是战术,重在实践。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主旋律。高质量发展是相对于粗放型发展模式而言的,是对过去粗放型发展模式的按弃。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基本上走的是一条重视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经济发展质量的粗放型发展道路,其突出表现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经济效率不高,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今,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迎来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变革。这场大变革追求的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
5、展。更高质量的要义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有没有“,而是更高层次上的“好不好”;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大不大”,而是更高层次上的“强不强”。更有效率的要义是以更少的要素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效益,其主要衡量指标是全要素生产率。更加公平的要义是发展机会平等、市场竞争公平、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更可持续的要义是永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匹配,同时又具有向前发展的永续动能。县域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具有特殊作用。县域自古以来就是相对独立的地域经济单元,承担着“富裕一方百姓”“繁荣地域文化”和“实现长治久安”的历史使命,因此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县域的治理。改革开放以来,
6、县域的景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县域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浓郁的乡土地域文化特色没有发生变化。新时代,县域承载着新的功能,它既是乡村振兴的依托,也是缓解“大城市病”、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区域。目前,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以及乡村振兴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连接都市圈、城市群和乡村地区的县域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广泛认知,导致实践中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分割、互不关联,这可能会造成我国区域发展两极分化。一极是经济发达的都市圈、城市群地区;另一极是分布广泛而经济发展乏力的乡村地区。这种情况不符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更加公平”的要求,而且也会造成都市圈、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处于
7、严重超载状态,进而影响其永续发展。可见,县域高质量发展是区域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县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也就打通了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连接通道,从而形成协调均衡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格局。从这个角度看,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独特性县域在我国具有特殊意义,这种特殊意义决定了县域高质量发展既与国家层面上的高质量发展有逻辑上的关联性,同时又具有特殊性。一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层级的设置经历了多次县改市和县改区的调整,建制县(旗、自治县)的数量虽然大为减少,但是截至年月,全国仍有个县、个自治县、个旗和个自治旗。分布广泛而又数量庞
8、大的县域行政单元的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高质量发展全局。“县域兴,则国家兴县域稳,则国家稳如果县域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就会影响我国高质量发展基础的稳定性,甚至使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无法顺利实现。就此而言,县域高质量发展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二是部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起点较低。当前部分县域整体发展水平偏低,与城市的发展差距较大,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之一,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难点之一。这些县域应成为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地区。三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差异性明显。我国县域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等。同时,历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
9、就决定了县域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县域高质量发展应该尊重各地实际,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培育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弘扬各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允许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四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性较强。县域在行政层级中处于中间位置,其上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区(盟、自治州、地级市),其下有乡、镇、街道等。这决定了县域是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纽带,其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一定要抓牢抓实,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说国家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是战略,重在宏观引导,那么县域层面的高质量发展就是战术,重在实践。当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县一级承上启下,要素完整,功能齐备
10、,在我们党执政兴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作为国民经济的底部基础,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2023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家宏观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各县(市)统筹兼顾稳增长、防风险、保安全,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厚植竞争优势、积蓄发展胜势,成功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多重挑战,有效缓解了需求下滑、供给冲击及预期弱化的三重压力,促使经济稳步回升、展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趋势。2023年百强县(市)中,98个县(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增长,其中73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经
11、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不但有助于缓解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为国家经济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而且有助于保障社会稳定,减少因经济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例如,浙江省缙云县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成功转型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据统计,该县网络零售额于2020年首破百亿大关后,2021年实现亿元,2022年达到亿元,同比增长保持在25%以上。但是,从中国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3来看,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2023中国百强县市分布在17个省份中,江苏24个,浙江23个、山东15个。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72个、中部地区18个、西部地区9个、东北地区1个。从
12、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看,东部强县城乡收入比降到1.78,中部强县城乡收入比为1.81,西部强县城乡差距较大,收入比为2.07。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复杂严峻形势下,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导致不少地方面临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三保”压力加大和投资消费疲软的挑战。问题表现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一是税收收入低迷。税收收入的低迷是当前许多地方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特别是对于那些高度依赖出口经济的地区来说,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例如,广东省作为中国的外贸第一大省,其经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当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如遭遇全球性经济衰退或贸易壁垒的提升时,该省的外向型企业会面临订单减少、出口下降的困境
13、,从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营业额和盈利能力。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税收贡献自然难以保持在正常水平,导致地方税收收入出现明显的下滑。二是土地出让金锐减。土地出让金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为很多依赖房地产业发展的县域经济提供了丰厚的财政资源。特别是在某些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及与房地产相关的收入占到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大部分,这种模式在短期内确实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快速增长的财政收入来源。然而,随着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和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房地产市场的长期预期也发生了变化,公众对于投资房地产的热情不如以往,使得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交易量出现下降,土地出让金的收入锐减,这对
14、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以及地方经济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三是刚性支出压力增多。刚性支出主要包括基本民生保障、工资发放、日常运转费用、债务本息偿还以及重点领域项目的投资等。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这些支出的增加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更加突出。为了保证基本民生服务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需要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领域进行持续投入,这无疑增加了财政的负担。一位县财政局领导说:“县级政府财政自主性低,财政支出刚性强,重点领域支出和主要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支出相对固化,支出压力比较大。”“三保”压力加大。一是“三保”底线兜牢难。财政预算的有限性,导致地方政府在资金分配上
15、需要在多个需求领域之间权衡利弊。在这样的财政紧张背景下,民生设施的常规维护与修缮往往难以获得应有的优先级。这种财政资源的分配难题不仅削弱了公共设施的可靠性,还可能给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乃至安全风险。例如,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周期会被不合理地延长,导致设施老化加速,功能性减弱。一旦设施出现故障或损坏,缺乏资金的情况下难以及时修复,不仅影响日常使用,还可能演变成安全隐患。二是“三保”支付压力大。调研发现,在一些财政实力不足的县(市),工资及津贴的及时发放成了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在某个内陆省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政府遭遇了财政困难,已出现在职供养人员工资及津贴欠发或滞发超过半年的情况。这种工资
16、发放的不及时,不仅影响了在职人员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工作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为严重的是,长期的工资滞发问题可能会引起社会不满情绪的上升,对社会稳定构成潜在威胁。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种持续的工资支付问题有可能侵蚀政府和机构的公信力。三是转移支付依赖高。例如,中部某省份,省级财政对102个县(市)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各类补助资金、调拨库款以及中央直达资金的下达,这些资金大约占到了这些地区分配总额的60%左右。这种高度的转移支付依赖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财政的自主性,还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和资源配置上过度依赖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决策,减弱了地方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性和创新性的激发。投资消费疲软。一是民间投资信心不足。面对国内外需求的普遍疲软,许多企业难以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而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倾向于减少投资甚至不进行投资。在中部地区的一个县(市),招商局的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表示:“许多潜在的投资者担心贷款难获批、资金难到位,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