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归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捕鱼归来》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捕鱼归来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四段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和等待阿爸回家的急切心情。2、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捕鱼归来的创编和表演。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仔细聆听四段乐曲,感受其中的情绪。2、学生能够发挥自主想象创编阿爸捕鱼归来的情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提示学生阿爸捕鱼快要归来,并且有海风、海浪迎接阿爸返航。教师提示:阿爸捕鱼归来,阿爸和孩子们的心情分别是什么样的呢?二、聆听乐曲1、聆听海风,提问:大家听到了什么?2、聆听海浪,提问:大家联想到了什么情景?教师指导:海浪和海风其实都是大海的声音,仔细比较两者的区别。3、聆听螺号,提问: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教师指导:我们之前学习过歌曲小螺号,大家可以回忆一下
2、关于螺号的知识。4、聆听渔歌,提问:大家能想到这首歌是什么人演唱的吗?教师指导:向学生介绍关于渔歌的知识。三、音乐活动捕鱼归来情景引导第一场:两个好朋友小斌和小红是好朋友,他们的爸爸都出去打渔了,今天,他们的爸爸就要回来了。小斌和小红还有一群小伙伴们一起来到了海边,他们一边玩耍一边等着爸爸回来。(随着海风、海浪音乐律动。)第二场:螺号声声这时,从远处传来了机船的隆隆声,隐约看到了船上的人影,小斌和小红高兴地跳了起来,大声地喊着:阿爸回来了,回来了。他们拿出螺号使劲地吹了起来(螺号、海浪、海风声,演唱小螺号)。第三场:阿爸回来了渔船靠岸了,阿爸回来了。小斌、小红和小伙伴们高兴地帮着大人抬起了鱼筐
3、(随渔歌的音乐律动表演)。1、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教师指导:每个小组的每位同学都要扮演一个角色进行表演,把整个素材连接起来。2、学生汇报表演。学生分组汇报表演,教师和学生对学生的演唱和表演等进行评价。四、课堂小结海边的生活非常的有趣,捕鱼也是生活在海边的人一种职业,这四段关于捕鱼归来的音乐旋律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捕鱼归来的现场,最后,让我们在乐曲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草原放牧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鉴赏草原放牧,使学生对协奏曲体裁的音乐作品有所了解。2、通过鉴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形式要素。3、通过鉴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蒙古族音乐、热爱祖国、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4、:1、欣赏乐曲草原放牧,感悟其意境。2、了解什么是协奏曲。教学方法: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叙述草原小姐妹故事,问:听完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内蒙古的大草原上都有哪些美景和怎样生活着的人民?(同学自由发言)二、草原放牧小介绍:1、介绍创作背景:大草原不仅景美,那里的人更美。在大草原上,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一一“草原英雄小姐妹”。2、介绍创作作者和演奏者。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作曲,刘德海演奏。3、什么是协奏曲: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
5、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草原放牧尝试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作为主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三、全曲布局:1、草原放牧(今天我们将鉴赏的部分);2、与暴风雪搏斗;3、在寒夜中前进;4、党的关怀记心间;5、千万朵红花遍地开。四、欣赏曲目(先整曲听一遍,问问同学们的感受):(一)引子:首先用圆号奏出“小姐妹”的主导动机,随后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弱渐强、生机盎然、富于动力感的经过句。引子既表现了“小姐妹”的英雄气质,也表现了内蒙古草原辽阔、明朗、富有生机的清新景象。(二)第一主题:欢快主题(仔细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等音乐要素特点,并大胆想象脑海中的画面
6、)。提问:这段主题的速度、节奏、旋律各有什么特点?(速度较快、节奏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旋律灵活跳跃),这段音乐又描写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呢?(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三)第二主题:抒情主题提问:对比第一主题,音乐在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上有什么不同;描写的场景是否一样?这一主题又描写了怎样的画面?答:速度缓慢、节奏宽广、旋律抒情具有内蒙古长调色彩,突现了鲜明的蒙古族音乐风格。描绘了一幅小姐妹手拿牧鞭站在辽阔的草原上放歌的画面。抒发了内蒙古人民对家乡草原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五、小结:通过草原放牧的学习,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艺术作用。同时感受了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学习了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