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赏析及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望岳》赏析及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词句注释】1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1.U,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U。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2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3 .造化:大自然
2、。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4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5 .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6 .决眦(Zi):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7 .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8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作品赏析】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可分两大层,
3、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地。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
4、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所望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
5、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诗人早年就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常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任,没有这样的情怀,是写不出如此动人的诗句的。这也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
6、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而且押的是仄声韵。【中考鉴赏阅读试题】主题: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1 .结合全诗内容填空:(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其中“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参天耸立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爰。(3)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
7、山的(神奇秀丽)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写,用(细节)描写,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6)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俯视)。(7)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2 .文学常识填空:选自杜少陵集。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唐代诗人,尊称“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现代主义诗人。3 .赏析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答:这两
8、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对仗工整。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一个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爰和赞美之情。4 .理解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答:这两句诗的意义是:我终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观看那群山的矮小。化用孟子?尽心上中“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语义,既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又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同时也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5 .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
9、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答: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钟是积聚、汇聚之意。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答: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
10、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7 .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答: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8 .理解性默写。(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5)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9.选择题。(1)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2)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B)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鳌不驯的性格特点。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D.诗歌语言精炼
12、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时明暗交替的景色。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
13、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八)。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崎岖的形象。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句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6)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泰山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的惊叹。C.末句描写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D.全诗由远望到近望、细望,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A.作者运用比较,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B.作者运用描写,写出了泰山的耸立险峻。C.作者运用设问,表达了自己的好奇疑惑。D.作者登临山顶,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