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课堂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五首》课堂梳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自读、齐读、配乐读,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2 .通过了解诗人写作背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3 .通过背诵默写,尝试恰当引用诗句增加文采。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了解诗人写作背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2 .难点:通过了解诗人写作背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三、教学过程(一)朗读五首古诗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0课古代诗歌5首。1.老师来朗读这首诗,同学们可以标注一下字音和朗读中的停顿。叠上州台成nd於不JI古人.后不)1来者.令大Jt之路ffc.(chug)然而涕下!游山西村陆游英笑农挛腊酒浑,丰年
2、留客是鸡豚(Kin)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闱氽月,拄杖无时农叩门。己文杂诗(其五)*自珍浩荡离愁白R斜,吟依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赤泥更护花。务容表(M)M?齐#去了WFeWfrft.St.於Bt入口信.会务发绝履一霓众人小.Q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现在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停顿读清楚。()积累文学常识这篇课上加择的5古诗是编者按照诗人生卒年先后来排列,请同学们看一下,学习古诗文,需要了解作家作品等相关文学常识。这个表格里的内容,请大家重点关注诗人的姓名及其生活的朝代
3、。篇名诗人物代生今年诗歌的体我祭典州台歌陈子昂唐661-702古体诗里岳唐712-770古体诗登飞来峰王安石米1021-1086他句游山西村陆游柒1125-1210律诗己文杂计(其五)臬自珍清1792-1841绝句我们还要了解这五首诗的体裁。登幽州台歌题目中的“歌”指的是古体诗中的歌行体,属于古体诗。主古体诗不要求对仗、平仄,篇幅长短不限。登幽州台歌前两句为五言,后两句为七言,比绝句和律诗都要自由。望岳也是古体诗,每句五言,被称之为五言古诗。登飞来峰己亥杂诗是绝句,游山西村是律诗。律诗通常每首8句,每两句为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句为尾联。我们将用两个课时来
4、学习这篇课文。第1课时我们来学习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和己亥杂诗(其五)。第2课时我们来学望岳和游山西村。(三)讲读登幽州台歌下面我们来阅读登幽州台歌。1.“登幽州台歌”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诗人登上幽州台吟诵了一首诗,这首诗歌表达什么主旨呢?先请同学们画出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语句。登幽州台欹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足来者.念天地之悠悠,我怆然而涕下!/批注al:这个环节比较好,对严怆然和“独”的辨析仃助于让学生掌握“怆然”只是能体现悲伤,而“独”对于其悲伤的原因有了更为详细的交代。继而有助于学生联系前后句子来翅受“独”的含义I明确:第四句中有个词语直接点了诗人的情感一一怆然。怆然的意思是悲伤的样子,涕是眼
5、泪。涕下是怆然的外在表现,怆然而涕下。写出了诗人的悲伤之深重,还有一个“独”字,孤独,给作者凄凉的悲伤增添了深重之感。13 .老师来读一读这句诗,大家体会一下如何处理朗读中的重音来传达诗人的悲伤之情?第一种:把重音放在“独”字上。第二种:重音放在“怆然”上。你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两种处理都是可以的,同学们也来试一试吧。4 .那么这“独”从何而起?我们能不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批注a2:对于首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解择和内容理解课堂上理解比较吃力.学生不钺理解“古人”和“来者”原因在于对于木文的创作背景缺乏一定的前知。曲有同学从第,二句中读到两个“不见”、不见古人,也不见来者,呼应了“
6、独”字。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意。I“前后”指的是前代和后世。历代不少本说前人是指古代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我们不必十分拘泥,只能做诗人登幽州台时想到的一切古人罢了。头两句诗写诗人登上幽州台,驰骋思绪,俯仰古今。诗中用两个“不见”引起下文的一个“独”。正是因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人才会感到孤独。我们再来读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这一句是不是也与诗人的“独”是不是也有什么关联?诗人登上幽州台,他又感受到什么呢?“天地之悠悠”诗人设定的空间背景不仅仅是他所登临的幽州台,不仅仅是他的家国,而是一个更大的空间天地之间,天地之大是不是诗人的“独”?第一二句中的“前”“后”写出了时间的久
7、远、而第三句写出了空间的辽阔诗人把幽州台上的自己放在了无限的时空中来反观自身。时间久远天地无极,个人生命如此短促。在有限的生命里生不逢时,郁郁不得志,那是多么多么令人悲伤的。5 .我们还得联系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来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老师在这里补充一点背景。登幽州台歌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使仪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将略导致军事失利,具有政治见识的陈子昂多次进言却不被采纳,反被贬为军曹。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登上了幽州台,幽州台是什么地方呢?大家看一下注解1。幽州台,即莉北楼,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当他目光穿越历史长河,他想
8、在见的古人和来者可以理解为明君和贤士。因此,盘首诗中抒发了他因怀才不遇而苦闷失意的心情I一批注a3:对于主旨的把握,后续可以通过相关的默写6 .理解了诗人的情感,请大家再来朗读这首诗,在朗读的时候,同学们还内容加以梳理和巩固。要注意这首诗的节奏变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血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八怆然/而/涕下!这首诗在句式上采取了长短交错的方法。前两句音节这两句比较急促,&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每句6个字,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而”的停顿,可以读成天地。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漫声长叹的情景。前后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
9、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因而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这种节奏和停顿。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背诵这首诗。(四D讲读登飞来峰IttIa4:本首诗歌的讲解改为课堂作为,作为对于本接下来我们来阅读登飞来峰。堂课方法的实践.1 .首先请大家自读一遍这首诗,圈划出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语句。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 .同学们一定关注到了第3句诗中的“无畏”,这句诗的意思是不畏惧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语气非常坚定,那么这种“不畏”之情与其他诗句有何关联呢?我们先看诗歌的前两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知诗人登上了飞来峰的高塔。
10、这座塔有“千寻”之高,千寻在这里是虚数。古人以8尺或7尺为一寻。千寻之塔可想该有多高了。下句所说的“浮云遮望眼”与千寻之高度形成呼应。诗人在这里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日出。请大家想象一下飞来峰上那千寻塔送入云天的气势吧。这两句渲染了飞来塔之高,给人以峻拔之势,也为下一句的“不畏”做足了铺垫。再来看诗歌的最后一句,”自缘身在最高层”,缘的意思是因为,自缘解释为自然是因为,体现出肯定的语气,把三四两句连起来理解,正是因为自己站在塔最高层,所以能够不为浮云蔽眼,诗人借自己登高望远的经历表达了自己高皤远瞩、励志有为的人生态度。3 .请大家听老师再朗读一遍,注意老师朗读四句诗时
11、有怎样不同的语调?老师读这首诗有意识地语调了一句比一句高,为什么呢?明确: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一个特点:诗人先从山写到塔,再写到身在塔的最高层的自己。山势高峻,塔在山上高干寻,而我更在千寻塔之最高层,高度不断的往上升,气势也越来越盛,诗歌的刚劲之力与诗人的孤执之气相吻合,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立志有为的远大抱负。4 .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吧,试着背诵出来。(五)讲读己亥杂诗(其五)接下来我们来读一读另外一首绝句己亥杂诗(其五)。1 .这首诗是以写作的年份作为标题的,我们先一起来解析一下诗题,请大家阅读注释九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春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
12、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2 .结合注释,我们了解了作者写这首诗时的背景。联系诗人辞官这一背景。看看诗歌中哪一个词语符合辞官者的感受或者暗示了辞官者的身份?批注a5:本诗的讲解维埃采用登幽州台歌中找出直接点明作者情感句子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的向答也会被迷惑而找到“离愁”,进而进一步读诗歌否东“尚愁”的情感,在否定和梳理的过程中理解本诗的内容。|“离愁”一应了这个离京这个特定的情境。“落红”是从枝头飘落的花一朵,也呼应r辞官后地位的变化。从这两个词语来看,诗人的情感可能足愁苦的、失意的。正如古往今来多少遭贬谪的迁客骚人一样。3.但是我们如果把整首诗读完,会发现诗人有一些独特想法,同学们结合注解
13、,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呢?“浩荡离愁白日斜”的字面意思是离别的愁思如水波浩荡,向着FI落西斜的远处延伸夕阳是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常被称为斜阳、残照、落日、斜晖等,这里的白日斜就是渲染了离愁的景语。诗人与北京可以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祖父父亲都在北京做过馆。他自己在北京入塾就读,又多次赴京参加会试直至在京做官。离开与自己生活关系如此密切的京城,自然会产生离愁。从诗人自身遭际来看,因龚自珍屡屡揭露时弊、触动实际,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他这次辞官南归的离愁中也带有深广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只有“离愁”吗?“离愁”是贯穿诗歌的情感吗?诗歌的第二句“吟鞭东指即天涯”写到第2句
14、,愁情不在了,诗人流露出轻松愉快之感,联系写作背景,诗人感觉离京就是逃出了令人郁闷的樊笼,远行天涯自然对悠然自在的南归生活充满了期待。离别的愁绪和远行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我们再来读第3、第4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掉落的花瓣并不是冷酷情自哀自怜呢,而是消融在泥土中以更好地保护盛开的鲜花。诗人由飘零的落花联想到沦落的身世,但是这里引出的并不是消极感受情绪,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自然界的现象,是种规律,诗人借这个现象和规律来剖白心迹。自己虽然辞官但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
15、运他的前途,这是诗人不同于那些去国怀乡的迁客Ii人的博大胸襟,他的心里始终装着家国天下。联系整首诗,我们读到诗人无论居高位还是辞官回乡,永远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能背诵的同学背出来。(六)理解经典名句含义的演变古诗文中的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这节课学习的三首诗歌中,有两个句子至今仍然还在被人们引用,但是在不同语境中诗句表达的意义有所变化。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第1句的意思是是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的最高,后来这个意思演变为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个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第2句的原意是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这个意思演变为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