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句读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46351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句读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句读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句读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标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句读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标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句读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课标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句读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课标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句读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课标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句读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课标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句读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课标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句读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句读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句读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句读,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摘要】句读是古人阅读未标点文言文时使用的方法。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和现代文均经过了标点。在当代学习与教学研究的支持下,在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基础上,传统的句读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仍有鲜活的生命力。句读不仅可以作为一项衡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指标,还是一种推动学生深度阅读的有效策略。句读的有效运用需要学生具备相关的知识。【关键词】句读;阅读教学;策略;合理难度一、句读的含义句读是古人读书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古代的文章、书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古人阅读时,不仅要断出一句完整的话的结束之处(通常用圆圈表示),还要断出一句话中语气停顿之处(

2、通常用点表示),“语绝为句,语顿为读”便成为文言文断句的重要规则,“句读”一词即由此而来。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句读又体现为两种形式:一是视觉形式,即读者针对未标点的文言文用圈和点断出完整的句子及其中的停顿;二是听觉形式,即读者出声诵读圈点过的文章,在圈处停顿较长,在点处停顿较短。1两种句读形式虽然不一样,但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对文中或句子中意义单元的切分。后来,我国从西方引入标点符号,文章、书籍均予以标点。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包括文言文和现代文)也都是标点过的,因而适用于未标点的文言文学习的句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似乎完全没有必要。但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不这样认为,他首先从学习者的角度指

3、出了从标点过的文章中学习的不足:“现在的书籍报刊都分段落,加标点,这样的本子反而把学者的注意力减轻了。既已分了段落,加了标点,就随便看下去,不再问为什么要这样分,这样点,这是人之常情。在这种常情里,恰恰错过了很重要的练习机会。”2而后他针对这一不足提出采用传统的句读方法来加以弥补:”用一种只有文字的本子去预习,不给分段落,也不给加标点,令学生在预习时候自己用铅笔划分段落,加上标点。在怎样分段,怎样标点上用一番心思,这将是终身的受用。”3叶圣陶先生虽然提出过用句读的方法来对标点过的文章进行教学的设想,但后来将这一设想付诸实践的并不多见。近年来,一些语文教师开始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引入传统的句读方法,

4、具体的做法包括围绕句子标点适切性的问题组织学生探讨,采用示范朗读和图解句子结构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对课文中句子结构层次进行正确划分进而进行正确的句读有少数教师报告了句读教学实践的初步效果,相关的证据主要是对于未曾学过且未标点的课文(包括文言文和现代文),接受句读教学的学生,正确断句和理解课文的成绩均优于未接受句读教学的学生。6不过,这些句读实践的探索大都集中在文言文教学上,现代文教学中相对少见。从我国语文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对句读的阐释和实践探索来看,当前对句读的认识比传统上对句读的看法有所发展。句读不再单指对未标点的文章进行标点,也用来指对未分段的文章进行段落划分(这种活动称为“文读”可能

5、更合适),此外,句读还指对已标点、已分段的文章按照恰当的停顿出声朗读,这种朗读不仅指按照标点符号的提示进行恰当停顿,也包括依据句子内部的结构层次所进行的恰当停顿。由此看来,句读不仅适用于未标点文章的学习,也适用于标点过的文章的学习;不仅适用于文言文学习,也适用于现代文学习;不仅体现在不出声的标点分段上,也体现在出声的朗读上。因此,不必拘泥于将句读视作阅读传统文言文的方法,而应将其提升为一种有较强普适性的阅读学习与教学的策略。从当代学习与教学的相关研究来看,这一做法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句读不仅可以作为一项衡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指标,还是一种推动学生深度阅读的有效策略。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境中,

6、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传统读书方法的作用,用好句读,以此带动阅读教学的开展。二、句读可作为一项衡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指标“理解”是我们每个人耳熟能详、张口就来的一个词语,但“理解”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恐怕很少有人去深究。关注学习研究的心理学家已为我们揭示了“理解”的实质,那就是学习者将新的知识、新的信息与其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学生达成“理解”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能将要理解的新信息从一种表示形式转换成意义等价的另一种表示形式。7语文课上的阅读理解,通俗地讲,就是学生读懂了课文,读懂的实质是学生头脑中的相关原有知识与课文中的新内容建立了有意义的联系。学生读懂课文后会有多种表现或多方面的

7、表达指标。一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当学生用自己的话(不是机械地背诵课文原句)正确复述课文内容时,就可以据此推断出学生理解了课文。二是学生能以课本剧等形式将课文内容正确地表演出来,当然这种表现形式尤其适用于故事类的课文。三是学生能用绘画的形式将课文内容呈现出来,如学生阅读了课文中有关爬山虎的脚的文字描述后,会正确画出爬山虎的脚。学生阅读课文后的这些表现形式实质上都是将课文表述的信息转换成了与之在意义上等价的另一种形式,它们都是学生理解课文的指标。句读也是一种衡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指标,其实质也是将课文呈现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与之不同的形式。相比于上述表现转换形式,句读有两点独特之处:一是

8、将未标点、未分段的课文转换成标过点、分过段的课文;二是将已正确标点、分段且以书面文字呈现的课文转换为语音形式的课文,即对课文的正确朗读,不仅包括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也包括读出恰当的语气和停顿。这两种独特的转换形式都涉及对意义单元的切分,如果切分正确,就可以据此推断学生理解了课文或句子的内容。以对课文的正确朗读来说,朗读课文过程中学生需要读出适切的语气和停顿,当这种语气和停顿都契合句子表达的意义、情感时,就可以据此推断出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正确的理解。这点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吟诵一篇文章,无非依据对于文章的了解与体会,错综地使用高低、强弱、缓急这三类语调而已8。反之,如果学生朗读时语气、停顿不正

9、确,或者完全没有停顿(如一字一顿地唱读),则可以推断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么是错误、肤浅的,要么是未能理解。如学生对“韩熙载夜宴图”进行朗读时做出如下停顿:“韩熙/载夜/宴图”,就说明他对这句话的理解有误,他不知道“韩熙载”是有独立意义的一个人的名字。又如,五年级课文田忌赛马中有一句话“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如果学生将这句话读成“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就说明他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到位,在“马”和“脚力”的关系认识上含糊不清。再如蒲松龄的狼中的一句话“其一犬坐于前”,如果学生朗读时将其断成“其一犬/坐于前”,而不是“其一/犬坐于前”,就可以看出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

10、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的达成,如何检测呢?很多教师常常是不甚了了,至多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读读课文,算作是对这一目标的落实,只要学生课上有朗读的行为就行,至于学生读得怎么样则关注不多。这样做所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这一教学目标流于形式。虽然每篇课文甚至每节课都有这样的目标,但教师只是机械地写上这一目标,并不知道怎样达成这一目标,以及怎样检测目标是否已达成。句读的要求与课文朗读的要求有很好的吻合性,因而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中融入句读的要求,即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朗读时根据课文句子的意义读出恰当的语气和停顿,可以将这一已形式化、机械化的教学目标具体化,让语文教师有明确的

11、抓手,即学生按句读的要求朗读课文,教师用句读的要求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三、句读是一种推动学生深度阅读的有效策略句读是古人阅读未标点的文言文时用的方法,而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均经过了标点,在这种情况下,句读为什么还能用于当前的语文教学?主要的原因在于句读这一传统的读书方法契合了学生学习的一条普遍规律一一合理难度规律,即学习者进行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活动,会给他带来较好的学习上的收益。但并非所有的难度都有益于学习者的学习,难度要想“合理”,必须能有效引发学习者学习,这一点很重要。换言之,有着合理难度的学习活动通常要求学习者针对要学习的内容付出努力,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掌握,叶圣陶先生

12、所讲的“用一番心思”“细心咬嚼”,以及当下教育界倡导的深度学习均与此相似。句读就是有着合理难度的活动在阅读中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在进行句读活动时,学生要进行的合理难度的活动到底是什么?有关学生学习的研究对这种活动进行了细致刻画,指出学生费心思执行的合理难度或深度阅读活动的实质主要是分析活动。分析是一种高阶的思维活动,在句读的情境中,学生的分析活动主要涉及两种更具体的活动:区分和组织。“区分”是指学生将相关的信息与无关的信息区别开,将重要的信息与不重要的信息区别开,而后专注于相关的信息或重要的信息。9在句读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文言文的句读中,学生要做大量的区分工作:文中的某一个字或词语有多种义项,

13、有今义,有古义,今义和古义还有多种解释。面对具体的断句任务,学生要从多个备选义项中区分出相关的、重要的那个义项,使之契合句子的含义。如“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在弘、师襄、老聃”中有三个“师”字,其义可以是教师(名词),可以是“向学习”(动词),还可以是单纯表音的符号。对于“圣人无常师”一句,学生要从“师”字的三个义项中区别出相关的和无关的,这种活动就是区分。又如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其中的“床”字有多种解释:井床(井的护栏)、睡床、胡床(用来坐的马扎)等。目前专家们在这三种义项哪种更合适上仍有争议,说明对“床”字义项的区分问题在专家群体中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组织”是另一项重要的分析活动

14、,是指学生在呈现的信息之间建立系统的、内在一致的联系,“组织”通常与“区分”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即学生在区分出相关、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再将这些信息构建成一个内在一致的整体。10就句读而言,“组织”活动很重要。如“其一犬坐于前”这一句,可有两种断句方式:“其一犬/坐于前”“其一/犬坐于前”。脱离上下文孤立地看,两种断句都正确,但放在狼这篇课文的情境中来看,学生要区分“犬”的两个义项“狗”和“像狗一样”的相关性,在区分其相关性时必须参照上文的内容。由于上文讲的都是狼,没有犬,因而把这些不同的信息放在一起形成连贯一致的意义,就必须将“犬”解释成“像狗一样”,这样才能与前面的内容在逻辑意义上保持一致,

15、这种活动就是“组织”。可见,句读的活动不是机械的、线性的,而是动态的、灵活的,要求学生“瞻前顾后”,断出的内容要前后一致。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句读时需要执行的区分、组织的活动是很耗费学生心力的,但这种心力的耗费是有价值的、有回报的,最直接的回报就是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更适切的理解,因而这种活动就是“合理难度”的活动。如果剥夺学生的这种“合理难度”的活动,虽然也能让学生实现对课文的理解,但这种理解不仅不够深入,还缺少语文味。举例来说,对于课文詹天佑中有关火车爬坡的描述,教师可以不安排学生阅读,而是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动画演示来实现对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是如何让火车爬坡的理解,这种理解很容

16、易实现,学生不需要耗费过多心力。但对这种达成理解的方式,语文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它“将文本内容嚼碎了喂给学生”“学生是看演示、看视频看懂的,不是通过读课文读懂的”等1.ii1.显然,这种没有难度的理解活动,不是我国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从教会学生阅读、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角度看,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经历“合理难度”的活动、经过一番求索来达成对课文的理解很有必要。而句读,不管是对未标点课文的重新标点还是对课文的正确朗读,都是实现“合理难度”阅读活动的有效手段。四.句读的有效运用需要学生具备相关的知识上文指出,在进行句读活动时,学生要执行分析(主要是区分和组织)这种高阶的思维活动,但分析的有效执行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是需要学习者依托相关知识。12有关合理难度的研究也指出,如果学习者不具备对这些难度做出成功反应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或技能,这些难度就不会给学习者带来满意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所创设的学习活动的难度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