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11149-2023基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热能评价方法.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43872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B-T11149-2023基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热能评价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NB-T11149-2023基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热能评价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NB-T11149-2023基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热能评价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NB-T11149-2023基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热能评价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NB-T11149-2023基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热能评价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NB-T11149-2023基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热能评价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NB-T11149-2023基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热能评价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NB-T11149-2023基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热能评价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NB-T11149-2023基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热能评价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NB-T11149-2023基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热能评价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NB-T11149-2023基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热能评价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B-T11149-2023基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热能评价方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ICS07.060F15NB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111492023基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热能评价方法Evaluationmethodofgeothermalenergybasedon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2023-02-06发布2023-08-06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目次前言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25地热资源评价应满足的要求26资源量计算方法37地热能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评价68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7参考文献9-i-A-刖百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给出的规定起草

2、。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2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利、贾艳雨、杨亚军、徐巍、向炸、赵丰年、李海京、刘清晓、王雨石、马峰、田光辉、李胜涛、马春红、王茜、高飞、孙彩霞。本文件为2023年首次发布。基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热能评价方法1范围文件规定了基于可持续开发利用要求下的水热型地热资源供热利用评价方法,包括地热供热资源评

3、价的名词术语、总则、可行性论证和开采阶段的资源量计算方法、资源评价方法、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等相关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水热型地热资源供热利用条件下的可行性论证阶段和开采阶段的资源量计算和评价、登记统计、地热能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规划等,其他类型的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Fl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615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DZ/T0331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4、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sustainableutilizationofgeothermalresources从地下热储中开采出的地热流体经过热能利用之后,将尾水通过回灌的方式重新灌入热储,进行地热流体的人工补给,使热储压力保持平衡,开采井温度和水化学成分不发生明显变化,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目前地热供暖的项目应实施采灌结合的可持续利用方式。3.2允许开采量exploitablereserves经勘查或经开采验证的在当前开采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从热储中开采出来的部分资源量,是地热资源量的一部分。通常是在地热出或工作区勘查、开采和监测的基础上,考虑到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拟合计算允许每年合理开采的地热

5、流体量和热量。3.3地热地质模型geothermalgeologicalmodel对地热田或工作区包括断裂、热储、盖层、地温场、地热流体等地热地质要素的几何及物理形态的三维精细描述,代表人们对地热田或工作区的地热地质认识。3.4数值模型numericalmodel在掌握热田成因机制和开采生产的全系列工程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数值法模型,以拟合热储生产的历史和现状条件,预测地热资源利用可持续性,为地热资源规划、利用、管理和保护等服务。4总则4.1 本文件涉及的地热能评价方法为采灌结合供热利用条件下的水热型地热资源评价。4.2 本文件评价目的是为了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可靠的资源量及开发

6、建议,以减少开发风险、取得地热能开发利用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3 本文件根据地热田或工作区地热勘查和开发程度,分为可行性论证和开采两个阶段,提出相应的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确定资源承载能力。5地热资源评价应满足的要求1.1 可行性论证阶段在地热资源可行性勘查阶段选定的地区或拟规模化开发的工作区进行,应满足以下要求:a)详细进行地温调杳,地质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查明地热田或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岩浆岩分布与主要控热构造,拟利用热储的岩性、厚度、分布、埋藏条件及相互关系。b)投入控制性地热钻井工程,平均每IOkm215km2范围内至少分布2口采灌井(复杂构造区应根据构造区域划分,每

7、个构造区域至少分布2口采灌井),做好地质编录、测井、完井产能试验等地质工作,取全取准各项地热地质资料,分析并查明地热田的地层结构,地热增温率,热储的埋藏深度、岩性、厚度、分布、物性、岩石热物性,地热流体温度、压力和化学组分;对热储进行产能测试、回灌试验及降压实验,了解拟利用热储的渗流能力、产出和回灌能力,初步查明问灌对地温场与渗流场的影响,确定最佳的采灌比、采灌井的合理布局及保持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采灌强度。c)应开展1年及以上的地热动态监测工作,监测内容包括:所有地热开采井的开采量和回灌井的回灌量,代表性开采井(可监测到评价热储)的流体压力(水位)、流体产出温度和流体化学成分(水质),代表性

8、回灌井(可监测到评价热储)的流体压力(水位)、流体回灌温度。地热开采量、流体压力、流体产出温度、流体回灌温度等参数的监测要求单个供暖季每月不少于1次。5. 2开采阶段在已开展地热供热利用项目的地热田或工作区进行,应满足以下要求:a)综合分析区内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深部地热钻井及地球物理勘查资料,平均每5km210km2至少分布2口采灌井(复杂构造区应根据构造区域划分,每个构造区域至少2口采灌井),详细查明地热田或工作区内的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热储岩性、厚度、分布范围及其埋藏条件,拟利用热储的特征(渗透性、有效空隙率等)、地热流体温度、压力、产量及化学组分等,具备建立相对准确地热地质

9、模型的条件。b)全面分析地热井测温资料,明确区内的地热增温率、开采深度内地温场的空间变化规律,准确确定热储温度。c)对热储开展示踪试验研究,进一步查明回灌对地温场与渗流场的影响。d)应开展2年及以上的地热动态监测工作,监测内容包括开采量、回灌量、流体压力、温度、流体化学成分、回灌情况以及井温等,具体要求如下:口开采量和回灌量监测要求应覆盖区域内所有地热井,按日进行监测;口流体压力(水位)监测要求对各热储层按照不同构造部位分别设立至少1口监测井,每季度对静止流体压力(水位)进行监测;温度监测要求对所有开采井安装温度计进行水温监测,工作区内各热储层按照构造部位分别设立至少1个代表性地热井进行井温监

10、测,回灌前后至少各监测1次,如果发现有温度下降现象,应立即加密监测;口地热流体化学成分监测要求对工作区内的各热储层设立动态监测井进行监测,监测频率每年不少于1次;口回灌情况监测要求对工作区内各热储层按照构造部位分别设置至少1个代表性回灌井进行压力(水位)监测,回灌前后各测量1次。6资源量计算方法6.1 计算方法的选择可行性论证阶段和开采阶段均采用热储法计算热储中储存的热量和地热流体储存量。可行性论证阶段采用解析法和数值法分别计算地热田或工作区的允许开采量;开采阶段采用数值法计算地热田或工作区的允许开采量。6.2 热储法主要用于计算热储中储存的热量和地热流体储存量,评价地热田或工作区的资源潜力。

11、6. 2.1热储中储存的热量计算热储中储存的热量计算,表达式为:Q=C,(-)V(T-T)+C,Pq(T-T)(1)式中:Q热储中储存的热量,kJ;C,C、一一分别为热储岩石比热容和地热流体的比热容,kJ(kgC);p,P分别为热储岩石密度和地热流体的密度,kgm3;一一热储岩石孔隙率(或裂隙率);q、地热流体储存量,包括静储量和弹性储量,11T1热储温度,C;恒温层温度,;V热储体积,m3o6.2.2地热流体储存量包括容积储存量与弹性储存量两部分。计算公式如下:Q=V+S(h-H)A(2)式中:Q地热流体储存量,11一一热储岩石孔隙率(或裂隙率);V热储体积,m3;S弹性释水系数;h平均承压

12、水头标高,m;H平均热储顶面标高,m;A评价热储面积,m2。6.3解析法6.3.1考虑回灌条件下的地热流体可开采量按回灌条件卜.开采100年,根据热量平衡计算影响半径和地热流体可开采量公式如卜.:PC=0p,C+(l-9)p,C(5)(6)(8)修二XAH11R2(-a)f式中:可采系数(无量纲),考虑深层热补给问题取值15%30%,具体取值根据地热水补给强度和开发经验决定;R一一回灌条件下的影响半径,m;p,P;分别为地热流体的密度和岩石的密度,kg11C,C1分别为地热流体的比热容和岩石的比热容,kJkgC;热储岩石孔隙率(或裂隙率);t时间,取100年,36500d;0一地热井单井开采量

13、,m3d;Qm-地热井单井回灌量,m3d;T1采水井井口地热流体温度,;T2回灌温度,取25;T0恒温层温度,C;a问濯率,根据回灌试验确定的回灌能力取值;Q地热流体可开采量,nWd;A评价面积,m2;H热储层厚度,nu6.3.2考虑回港条件下地热流体可开采热计算回灌条件下地热流体可开采热量可用下式计算:O=QCP(T-T0)(9)式中:Q地热流体年可开采热量,kJ/a;C、地热流体的比热容,kJ(kgC);P地热流体的密度,kgm3;ta年开采天数,do6.4数值法6.4.1 原则采用数值法应遵循以下原则:a) 根据热储的热恢复能力和回濯能力确定允许开采量。b) 以监测井多年流体压力保持基本

14、稳定或一定时限内可趋于稳定、地热开采井温度和流体化学成分不发生明显变化作为计算的约束条件。6.4.2建立地热地质模型地热地质模型应反映工作区的构造、断裂特征、热储和盖层的分布特征、地热水的补给来源、重要的热流体和热传递通道、流体动力特征等,为了满足地热资源量计算/资源评价的需要,应为精细化三维模型。需要准备的资料包括:a)工作区构造纲要图,划定模型范围。b)地层顶底界面埋深等值线图,构建三维模型中的地层。c) 断层分布与产状资料,构建三维模型中的断层。d)热储水文地质与物性相关参数,包括:密度、孔隙率(裂隙率)、渗透率、储水系数。e)热储热物性相关参数,包括:导热系数、比热容。f)地热流体相关

15、参数,包括:密度、动力黏度、导热系数、比热容。g)工作区热储水位分布图和各地层地温梯度分布图,获取模型的初始条件。h)地热流体流动特征和补给排泄情况资料,设定模型的边界条件。i) 断裂性质,断层界面条件设定。j) 地热井位置分布图及坐标,确定地热井在模型中的位置。k)地热井成井结构图,获取取水层顶、底埋深,取水层厚度等。6.4.3网格剖分网格剖分的要求:a)要根据模型的求解方法、计算程序的要求决定,可以剖分成立方体、长方体、棱柱体。b)单元体的大小视资料的多少而定,在集中开采区、压力变化显著处网格应相对密集,在地热田的外围和压力变化不明显处网格可以相对稀疏。6.4.4天然状态模拟对地热田或工作区未进行开发之前的压力、温度、热流体的流动状态和热传导情况进行模拟。6. 4.5开采状态模拟对地热田或工作区开采状态下的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