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的调研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不断创新农村经营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业经营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为进一步了解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我站通过深入XX、XXXX、XX等镇,选取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通过入户走访、查阅资料、座谈研讨、优劣对比等方式,对合作社的发展现状、运行态势、存在问题、制约因素等进行了深入了解,对合作社发展前景和群众发展意愿进行了综合分析。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主要成效1.提升了组织化程度。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老龄化、空心化、兼业化越来越明显,
2、“谁来种地”、“谁来组织种地”已成为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截止目前,全县合作社累计达到421个,分别是:种植类311个,养殖类XX个,农机类11个,其他1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0个,省级示范社14个,市级示范社67个,覆盖了全县100%的行政村。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运营模式,把农民组织起来,开展为农服务、教农学技、带农入市、助农增收,通过建基地、做品牌、闯市场,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问题,带领成员“抱团”闯市场,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走向集约化经营。既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服务,又解决了农户劳动力、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困难,同时为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农
3、民发展产业提供了平台。2 .实现了社会化服务。通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有效解决了村级组织“统”不起来、技术服务部门“包”不下来、农民自身“办”不过来的问题。比如,XX县百丰果业、玉丰园果业、智农农业公司等托管主体开展托管服务面积1.3万亩,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3 .推动了标准化生产。随着国内大中城市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单靠农民一家一户是难以做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发挥其组织载体优势,对内有效组织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对外统一质量、价格,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护农民利益。目前,我县农产品注册品
4、牌商标17个,品牌效应带动了农产品升级晋档。4.促进了产业化经营。各级部门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经营主体,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为农户提供物资、技术、信息、仓储和运销服务,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农民通过合作社把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及时反映给各级部门,以此获得真实可靠的农业产销、技术和政策信息,从而提高了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调控的及时性,极大促进了农业发展,保护了农民利益。5 .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整合了资金、技术和农村人才资源,切实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通过统一购买生产物资和技术服务,降低了生产成本,拉长、拉紧、拉动了农业产业化经
5、营链条,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销售使农民可以享受到产品直销的增值效益。通过对比,合作社社员较非社员均增收1300元,收入同比增长21%。6 .提高了农民素质。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社,发挥着服务、培训、教育等功能,使农民在先进理念培育、科学技术推广、互助协商合作、市场营销开拓、对外联络技能、民主决策程序等方面得到锻炼,有利于培育和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民主观念和合作精神,提高了农民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农民学习政策法规、融入市场经济、掌握科学技术、实施民主管理的大学校,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摇篮。二、制约因素尽管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
6、结构调整、服务农村经济、开拓市场空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合作社要持续、健康、协调、规模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1.认识存在误区,发展环境不利。当前干部、群众包括已经入社成员对专业合作社的认识各执一词,心里没数,没能达成共识。在群众眼里,合作社是政府扶持建立起来的,国家给政策、给资金、给物资,就应是普惠型的福利组织;在领办人看来,是自己争取的项目、资金、用地,自己经营,更多的风险要自己承担,给群众服务是有限的;基层干部认为,专业合作社就是经济合作组织,不属于三委会管理范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任其自由发展;合作社成员心想,入一点钱无所谓,有利可享分一点,没利可图,就享
7、受一点物资优惠,至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根本不过问,没有责任心,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制约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2.农民素质不高,合作意识不强。大多数农户小农意识依然严重,单家独户经营的思想根深蒂固,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普遍缺乏大局意识、市场意识、合作意识、参与意识,持观望心态较多,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合作起来的难度很大。3 .社会诚信缺失,积极性不高。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利益冲突,社员之间诚信度不高,对合作社的管理不放心、分配存疑虑、运营没信心、盈亏有顾忌、参与怕麻烦、服务有戒心,没有意愿参加合作社,参与人员也只愿利益均沾,不愿风险共担。4 .专业人才缺乏,组织没生机。专业合作社是民间组织,
8、又是盈利性实体,组织松散,盈利能力弱,没有约束力,难以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在农村真正有能力的人,只想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愿去承担风险、多管闲事。有愿望的个别人缺乏群众基础,没感召力,致使合作组织缺乏活力。5 .融资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入股农民自筹,但受农民保守观念的制约,大都是见利后方愿出资,一个合作社全靠农民自发筹资实属很难。合作社可供质押、抵押的财产少,金融部门不敢大胆投放,筹资渠道窄,融资难,贷款难,运营资金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改善基础设施都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6 .政策落地难,领办人没信心。近年来,为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
9、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相关部门就支持、鼓励合作社发展也有许多优惠条件,但没有统一的协调机构,政出多门,各自为政,互不衔接,兑现落地难。各级财政奖励补助扶持力度小,合作社项目申报难,领办人员积极性不高。三、存在问题专业合作社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尽管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一些成功的做法,但自身在经营管理中,也存在着明显的漏洞、缺陷和薄弱环节。1.内部管理失范,决策缺乏依据。管理线条粗,没有约束力。凭感情、靠关系、用人格去维系合作社运转,没有刚性的制度约束。合作社理事长、财会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有限,对政策不熟悉、对法规不重视,对外面的行情不掌握、不了解。全凭热情拍脑袋,依靠感觉闯市场,决策层次低、可行性没把握
10、,听起来很宏伟,运作起来很困难。表面上看一团和气,而内心各打各的小算盘,为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2.基本功能弱化,利益联结松驰。最低层次的服务丧失,基本服务停留在物资供应、仓储上,其它作用基本不发挥,社员不稳定,联系很松散。合作社资金实力、服务设施、技术力量、市场份额、信息资源、销售渠道、电商平台等功能很弱,盈利空间有限,仅有的盈利也是大股东控制,普通成员没有多少实惠,群众看不到合作前景。3 .实体力量薄弱,辐射带动受限。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分散经营,各自为战,资源零散,信息屏闭,与市场和企业对接单一,销售的大多是没有经过精深加工的初级农产品,产业化水平低,市场份额小,对市场的影响力极为有限,只能
11、被动地适应市场。主营业务不突出,优势不明显,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不强,带动社员增收能力有限。4 .制度建设滞后,民主意识淡薄。内部约束机制乏力,拿人情说事儿,就事说事,没有前瞻性。各项章程、制度、程序、规则形同虚设,社员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知,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有的根本不按章程去运行,不透明、不公开、不规范的现象依然严重。对合作社资金(包括股金)的民主管理、资金运行的透明度、利润分配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欠缺,势必在面临利润分割时引发矛盾,甚至解散,最终成为个人实体。四、发展对策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途径之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种创新发展模式,如何正确引导农民自愿组织起来,走
12、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道路,是摆在面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1 .选准能人,重点培养,发挥农民的能动作用,促进自我发展从大学生村官、复转军人、青壮年回乡务工人员、农村能人中遴选有发展前途的人才重点培养,让他们担纲挑大梁领办专业合作社。营造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良好环境,尊重农民意愿,紧紧依托参与者的才智及市场资源,不搞强迫制,不包办代替,把专业合作社真正办成多数社员说了算,多数社员得实惠的新型经营主体。在组织内部建立参与管理的保障机制,有效保障社员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激发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实现专业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2 .领导联包,部门联
13、动,发挥干部的指导作用,促进健康发展实行县级领导联点、部门包社、能人领办合作社的上下联动责任体系。实行联系示范社,包抓规范社,帮扶转化社,建设新型社责任制,宣传方针政策,制定帮扶措施,完善建档资料,将工作落到实处。退出一批,新建一批,提升一批,优化一批,切实把品牌做亮、做实、做好。明确任务和职责,发挥业务主管部门、技术服务部门和乡村干部的作用。当好宣传员、指导员、协调员、监督员、服务员,把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知识、政府扶持政策广泛宣传到合作社中,宣传到各村小组和农村专业大户中,增强农户参与的自觉性,促进其健康发展。3 .出台政策,资金扶持,发挥政策的驱动作用,促进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资金扶持政策,
14、加大财政扶持补贴力度,出台推动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安排支持合作社建设。对经营状况好、运行正常的合作社给予奖励补助,特别是要对被认定为各级示范的专业合作社给予资金奖励;对获得省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专业合作社应给予补助奖励。县农业、财政、经发、林业、果业、畜牧、水务等涉农部门,要支持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实体化经营和标准化建设。金融部门要为合作社做大做强做好信贷支持。行政审批、税务等部门要积极为合作社提供注册登记和税务服务开启绿色通道,促进合作社持续发展。4 .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促进规范发展
15、要把业务培训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合作思想、合作原则、合作技巧、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工作。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合作社理事长、财务人员、主要管理人的培训,增强其帮、带能力和业务工作能力。通过宣传,提高干部、农村能人及农户对合作社的知晓率,解决好农民不知合作社干什么,干部不知合作社如何管理,合作社负责人不知如何领办等影响合作社发展的突出问题。五、规范建议以“五个四”工程为抓手,全面实施转型升级、实体经营、品牌再造、提质增效战略,助推专业合作社发展升级。(一)明确四个定位1.明确定位合作社的功能性质,澄清模糊认识专业合作社就是民办、
16、民建,民受益的实体组织,政策引导不包办,项目有限扶重点,自身发展是关键。对内不赢利,对外保本增值,成员共享红利和服务。5 .明确定位合作社的服务规范,保证基本服务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和合作社法规范运营,保证基本服务,发展高端服务,拓宽服务格局。建成一批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示范社、典型社、标杆社,把涉农产业做大、做强、做细、做精,让合作社这张名片更响更亮。6 .明确定位合作社的经营方向,立足涉农产业在“农”字上突破,在“合”字上创新,在“专”字上提升,在“活”字上发力。以实体经济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方向,以服务农民为宗旨,以合作共赢为原则,以土地流转为依托,以转换体制为目标。7 .明确定位合作社的主业宗旨,理顺经营关系以农户为对象优化服务布局;以基地为支撑形成产业集群;以成员为骨干凝聚社员群众;以实体为依托壮大经济实力;以品牌为亮点拓展市场空间;以经营为手段增强盈利能力。把专业合作社办成群众之家、科技大院、信息窗口、文化长廊、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