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37940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前言在工业化进程中,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化具有相似规律:随着经济增长,农业占比不断下降,工业占比先上升后下降,服务业占比不断上升;碳排放变化也有类似规律:随着经济增长,碳排放水平首先快速增长,然后进入峰值平台期,进而开始下降。碳排放随着经济增长呈现的这种倒U型变化即为环境库茨涅兹曲线,引导和推动了发达国家的绿色转型实践。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出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的需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技术,基本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降低碳排放水平。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4万亿美元(世界第二位),碳排放

2、量达到IXl0口(世界第一位)。从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关系看,我国碳排放还没有达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尚未脱钩,未来数年碳排放总量仍将随着经济增长而进一步增加。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异性,反映了我国在发展阶段、发展质量方面的滞后,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存在明显不同。长期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85%;产业结构的重化工业特征显著,工业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占全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65%,钢铁、建材、石油化工、有色、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占据了工业能源消费的75%。我国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愿景,要如期实现两大任务,必须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建立

3、现代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产业结构问题较为复杂,不仅涉及三次产业占比、行业结构变化、产品结构优化,还包括产业空间布局、区域协调发展;产业之间相互依赖、牵一发动全身,若不审慎处理可能会对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研究先发国家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调结构降强度)的经验做法,对我国科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参考价值。本文依托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支持,以世界主要国家为研究对象,围绕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4个变量(文中所用碳排放数据源自BP世界能源统计,GDP.人口数据来自世界银行,强度计算按2005年不变价计算),总结“调结构降强度的国际经验,结合国情背景研判调整产业

4、结构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后续的碳达峰、碳中和实践提供基础参考。二、主要国家碳排放总量的依次达峰模式一个国家的碳排放总量是衡量这个国家碳排放总体规模和水平的指标,与这个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紧密相关。比较不同国家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依次达峰的特征,这与工业化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播并扩散有关,反映了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及质量。本文选取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7个主要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还选取中国、印度两个主要发展中国家参与对比分析。这9个国家的GDP均进入世界刖十位,2020年GDP总量合计占世界的65.8%,碳排

5、放总量之和占世界的61.3%c自1965年以来,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基本达到峰值,而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仍在增长(见图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将相继实现碳达峰:从英国开始、经过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再到中国、印度,不同国家碳排放峰值出现的时间依次延后。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等早在20世纪80年代前就达到峰值,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在2010年前后达到峰值,两者相差约30年;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在2020年前达到峰值,较欧美有所滞后。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仍在增长,如中国将要跨过快速增长阶段转向平台期(2030年前达峰),印度的碳排放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达峰时间晚于中国)。世界碳

6、排放依次达峰模式的出现,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WW(d)*(e)籁拿大图1主要国家碳排放的时间历程(19652020年)一是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碳排放存在阶段性变化,这种分阶段的变化表现为增长期-峰值期-下降期过程;前者是原因,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后者是结果,归因于产业结构的先行调整。可以认为,碳排放达峰是由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以日本为例,20世纪60年代之前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恢复期,纺织业占据主导地位,相应碳排放增速较缓;20世纪60年代之后,钢铁、汽车成为主导产业,在主动控制纺织业规模并对外产业转移之后,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快速增长;20世纪70年

7、代之后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出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的需要,着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将低消耗、高附加值的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通过产业转移、节能减排、钢铁行业实施合理化计划等措施来持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转入峰值平台期。二是全球工业化进程的雁阵模式引导不同国家碳排放依次达到峰值。全球工业化进程极不平衡,在一些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农业时代而并没有完成工业化,重要原因就是工业化始终沿着特定路径传播而不是在全球同步进行。工业化的传播扩散路径从英国开始,然后蔓延到法国,德国、俄国、美国、口本,之后是东南亚、韩国、中国、印度等国家

8、和地区,至今这一进程仍在进行之中。与之对应,不同国家的碳排放达峰也沿着特定的路径依次实现。三、主要国家人均碳排放比较及变化特点(一)发达国家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从主要国家19652020年人均碳排放的变化情况(见图2,蓝色线、绿色线在红色线上面,其中韩国是新晋发达国家)来看,美国、加拿大位于15tCO?的水平,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为15tC027tC(;中国从0.68tCO2增加到约7tC02;印度缓慢增加至ItCo2。从人均碳排放峰值看,美国处于最高水平(1973年的22.5tCOz),约是2020年中国人均碳排放水平的3倍。在2030年前碳排放实现达峰的目标,十四五“十五五时期推进低碳发展

9、力度持续加大,都决定了未来我国碳排放水平不会超过IotCo2/人。合理预计,我国人均碳排放峰值水平有可能在2030年前达到9tCO2(相应的碳排放峰值水平达到1.310-1CO2),随后开始进入下降通道。这一水平与日本、法国较为接近。整体来看,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均碳排放水平普遍低于发达国家,随着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巴黎协定的推进实施,未来发展中国家人均碳排放峰值水平超越发达国家的可能性较小。(二)欧洲国家开始深度下降,北美国家进入下降阶段,亚洲国家仍在上升从区域看,人均碳排放水平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人均碳排放水平进入了深度下降阶段;在半个世纪内,英国从13tCO2

10、/人的峰值水平下降到2020年的4.7tCCV人,法国从9.8tCO2/人下降到2020年的3.71CO2/人,德国从14.ltCCW人下降到2020年的321CO2/人。北美洲国家的人均碳排放进入了下降阶段,美国从1973年的22.5tCO2/人下降到2020年的13.4tCO2/人,加拿大从1977年的18.3tCO2/人下降到2020年的13.5tCO2/人。亚洲国家的人均碳排放水平出现分化,但整体仍呈现上升趋势;日本从1973年的9.21CCV人下降到2020年的8.11CO2/人,韩国从2018年的峰值水平12.5tCCh/人下降至2020年的I1.ltCo2/人,中国、印度的人均碳

11、排放仍在上升。导致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数十年来欧洲、北美洲、亚洲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亚洲正在逐步替代欧洲、北美洲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三)发达国家存在“美加模式“欧日模式不同的发达国家具有不同的能源资源、支柱产业、居民消费特征,美国、加拿大(“美加模式”,见图2中的蓝色线)人均碳排放水平是以欧洲国家、日本(欧日模式”,见图2中的绿色线)的2倍,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能源资源禀赋不同,美国、加拿大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而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的能源供给高度依赖国际市场;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能源安全、节能环保的需要,资源节约型国家注重绿色转型,显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二是居民

12、生活方式不同,美国人口占世界的5%,而耗油量占世界的25%;美国的居民生活方式导致家庭碳排放总量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家庭洗完衣服后主要采用干衣机烘干(消耗电力),平均每户汽车拥有数超过1辆(消耗石油)。三是可再生能源使用的不同,欧洲国家普遍重视发展可再生能源,如法国的核电、德国的光伏、挪威的水电、丹麦的风电;通过持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更快实现了能源与碳排放”脱钩O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20052010201S2020时间室T-英国;T-法国;T-德国;r一美ShT-加拿大;f-日本;f韩国;T-中国;T-印度252015图2主要国家人均碳排放量的

13、变化情况(19652020年)四、主要国家碳排放强度变化及其内在产业结构根源碳排放强度指创造单位经济增加值的COz排放量,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引导碳排放强度下降主要有三大因素: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以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本研究重点关注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强度均在下降主要国家的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见图3)o例如,英国从1965年的8.01CO2/万美元下降到2020年的1.2tC02万美元(降幅为85%);法国从1965年的4.2tC2/万美元下降到2020

14、年的OStCCh/万美元(降幅为78%);美国从1965年的8.5tC02/万美元下降到2020年的2.5tC2/万美元(降幅为70%);中国从1965年的36.41CO2/万美元下降到2020年的8.41CO2/万美元(降幅为77%)。按照2020年的数据,我国碳排放强度仍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每创造万美元GDP,我国排放的C02分别是法国、英国、德国、口本的的9倍、7倍、5倍、5倍。碳排放强度也存在峰值,一般出现在工业化前期、人均GDP水平较低阶段(如图3中的印度);达到峰值以后进入漫长的持续下降阶段,越到后期下降的难度越大,需要在节能减排、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诸多方面协同发力。(R*

15、oou*e01%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时同年,英国;法国;A-MB;Je,美国;加拿大;i七一B;0S;-印度图3主要国家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19652020年)(二)碳排放强度下降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表现:“脱钩型产业结构按照定义并进行推导,碳排放强度也可视为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的比值。为此,碳排放强度下降需要降低人均碳排放水平或提高人均GDP;如果能够在提高人均GDP的同时还能不断降低人均碳排放水平,那么碳排放强度将会快速下降。这样的经济发展阶段就是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阶段,相应增长方式依赖所形成的特定产业结构。由图4可知,在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随着人均GDP的提高,人均碳排放水平持续降低,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即具有脱钩型,产业结构;而在韩国、中国、印度,人均碳排放水平随着人均GDP增长而上升,表明经济增长同碳排放尚未完全实现脱钩。是否“脱钩是经济发展在碳排放达峰后能否深度脱碳的关键,依赖脱钩型”产业结构的形成。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发现,采取调结构降强度尤为重要;脱钩型产业结构既能推动经济增长,也为降低碳排放提供了可行性,既不以牺牲经济增长来降低碳排放,也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增长经济。近期,受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内的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出现了煤价急涨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