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定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6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保定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我国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节点,是全省、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加速期。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品牌现代农业是实现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十三五”时期各项发展
2、目标,特编制本规划。第一章发展与成就“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系统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加快农业生产的精神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落实政策惠农、科教兴农、项目强农政策,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一、农产品供应有新增长(一)粮食生产“十二连丰坚持“稳面积、攻单产、增总产”的思路,认真落实良种补贴政策,推广综合增产配套技术,大力推进高产创建,建设国家级万亩示范方76个,粮食生产水平稳步提高。2014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83.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26.9万亩,比2010年增加6.14万亩;总产503.8万吨。2
3、015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31.4万亩,比2010年增加10.64万亩,预计总产520.3万吨,比2010年增加10.38万吨,人均占有粮食492公斤,占全省总量的15%,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是河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自2007年开始,全市粮食总产连续九年跨上100亿斤台阶,2012-2014年三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二)蔬菜生产“质量双提”。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提质增效。全市已建成环京津的涿州、定兴和谏水3个省级蔬菜示范县,累计建成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基地18个,省级蔬菜标准园9个。2014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22万亩
4、,总产908.2万吨,分别较2010年增长12.86%和17.2%,面积和总产位居全省第三位和第四位。在产量稳步增加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提升,设施西瓜、草莓、麻山药、食用菌等成为优势特色产业品种,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迅速提升。(三)畜牧生产“稳中向好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努力转变养殖方式,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全市畜牧业保持了稳定发展态势。2014年,全市实现肉类总产66.01万吨、蛋类总产35.32万吨、奶类总产61.34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17.2%.12.6%、22.9%o人均占有肉、蛋、奶分别为64公斤、34公斤、60公斤,分别比2010年提高14%、9
5、.7%.20%o生猪、奶牛、蛋鸡稳定发展,增长率低于10%,肉羊、肉鸡快速发展,增长率分别达到95.6%、35.94%o畜禽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奶牛单产由5吨左右提高到6吨以上,蛋鸡产蛋率提高4个百分点,能繁母猪年出栏商品猪平均增加1.34头。(四)渔业生产“稳健发展,突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养护水源,在调减特定水域养殖面积、吃食性鱼类养殖数量的同时,着力发展生态渔业、特色渔业、品牌渔业,渔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呈现出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态势。2014年全市水产品总量5.7万吨,养殖水面6498公顷,分别比2010年增长10.7%和2.8%。连续5年组织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行
6、动,白洋淀、西大洋水库、王快水库等湿地、水源地渔业资源生态得到修复。中华鳖、冷水鱼等特色水产快速发展,养殖面积分别增加5%和28%o二、产业结构有新转变“十二五”期间,我市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工作主线,坚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与适应性调整相结合,协调处理好稳定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与发展高效现代农业的关系,农业生产与市场的关联度进一步提升,促进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一)种植业。全市初步建成沿107国道优质专用粮食产区、西部山区和黑龙港地区小杂粮优势产业带。全市优质小麦发展到480万亩,占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的94%;优质粮饲兼用玉米发展到520万亩,占全市夏玉米播种面积的97%;发展
7、饲用玉米6.2万亩、甜糯玉米16.4万亩。(二)畜牧业。畜禽养殖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以定兴荣达畜禽养殖公司和河北大午农牧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肉蛋鸡产业链条,全市现有各类规模养殖场达4592个,其中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标准化养殖场104个。阜平县被评为全国标准化养殖示范县,易县、定兴、徐水是农业部认定的生猪养殖(调出)大县。(三)渔业。淡水养殖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了“四库一淀两带”的区域布局,其水产品产量已占全市水产品总量的90%以上。阜平中华鳖、沫源冷水鱼等设施渔业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支柱产业。(四)特色产业。1、蔬菜。基本形成涿州、定兴、沫水环北京设施蔬菜集中产区;
8、满城、顺平设施为主的草莓生产基地;清苑、容城设施西瓜和甜瓜生产基地;徐水、望都无公害西红柿基地;清苑拱棚蔬菜、西瓜基地。2、食用菌。以阜平、唐县、顺平县、深水县、易县等山区县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发展迅速。全市种植食用菌的农户14243余户,从业人员2.6万多人,百亩以上规模种植企业(合作社)14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48个,栽培面积2.2万余亩,总产17万多吨,产值&6亿元。3、中药材: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安国为中心辐射清苑、博野、望都,以西部阜平、沫源、沫水为主的西部山区两大片区。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4.9万亩,其中GAP认证达7万余亩,中药材种植品种约50余个,年产药材1.3万吨,总产值10
9、.8亿元。4、麻山药:全市种植面积15.75万亩,主要集中在唐河、潴龙河流域的蠡县、高阳、清苑、安国等地,形成了麻山药集中优势产区,蠡县、高阳、安国麻山药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5、特种养殖。以蠡县、顺平、唐县为主的獭兔、狐狸、貂毛皮动物养殖,以易县、沫源、深水、满城等山区为主的柴鸡、柴鸡蛋产业,以阜平、深水、易县为主的蜜蜂产业均得到较快发展。立足市场、资源开发的投资小、利润高、见效快的名、特、优、新养殖品种较为齐全。全市特色养殖产业产值达到5亿元,形成小而精、少而高的特色产业。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新提高围绕推进质量标准、检验检测、防控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农
10、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一)农业标准化水平稳步提高。积极推广无公害种养技术,努力扩大标准化生产覆盖面,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认真制定、执行各类生产标准,形成了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相配套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全市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累计达到36个,面积达到20.45万亩,认证产品59个,绿色食品认证企业30家,绿色产品83个;畜禽水产品无公害产地266家,无公害产品达到95个。标准化牧场生产经营方式达到80%以上;蛋鸡、肉鸡规模化养殖达到95%以上,生猪、肉牛、肉羊规模化比例分别达到75%、49%、46%o(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农产品安全监
11、管体系和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监测范围基本上覆盖了主要农产品生产区域,对重点品种、不同季节、不同种类实行重点监控。持续开展了农业投入品、“瘦肉精”等违禁物质、农兽药残留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农产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实现了全市农产品质量持续向好的局面。奶站视频监控基本实现全覆盖。市级动物产品检验监测中心通过计量认证,认证检测参数由16个增加到48个。新建县级农产品综合质检站22个,较2010年增加21个。农业生产投入品监管力度不断强化,淘汰饲料落后产能,鼓励大型饲料企业发展,蠡县河北方田饲料有限公司率先通过农业部验收,被列为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建设示范企业,并成为全省首
12、家饲料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标杆企业;兽药GMP认证管理全面开展;高毒、高残农药全部禁用;休药期、禁药期制度普遍实行。农产品检测向基层延伸,132个乡镇防检疫分站配备了产品质量监管员。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抽检密度和频率进一步加大,全市蔬菜质量合格率达到99.7%,畜禽水产品总体合格率99.9%o(三)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稳步提高。突出抓好作物病虫害防治,防治面积已达4248万亩(次),病虫草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方针,坚持预防为主和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市未发生口蹄疫、猪
13、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及时扑灭南市区(莲池区)H5N2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人畜共患病及常见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奶牛场布病、结核病明显下降,羊、肉牛布病得到有效控制;仔猪流行性腹泻、猪伪狂犬病等常见多发病得到及时控制;狂犬病、炭疽等发病率明显减少,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的防控目标基本实现。规划建设徐水、唐县、深水3个区域性无害化处理中心和89个集中收集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日趋完善。(四)农业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高。以农机、渔业、农产品加工、饲料兽药领域安全生产为重点,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全面排查隐患和问题,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
14、产事故。四、经营体制改革有新进展“十二五”期间,我市积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着眼于提高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和生产关系调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发展。土地流转规模进一步加速,全市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227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面积的23.8%,较2010年提高17.1个百分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市依法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266家,较2010年增加853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6家,省级示范社68家,市级示范社153家。培育家庭农场520家,其中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8家。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15、稳步推进,全市共落实补助经费5202.72万元,其中县(市、区)落实经费4298.72万元,20个县(市、区)完成了确权登记调查测绘的招标工作,全市167个乡镇开展工作,占涉农乡镇总数的52.85%,完成外业调查面积99.95万亩,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面积52.19万亩,分别占全市“二调”耕地总面积的9.17%、4.79%o五、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新突破2013年起,我市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提升现代农业水平的引爆点来抓,每个县(市)至少要建设一个5000或1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为此,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发改、财政、农业等11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实行定
16、期报表、定期通报制度。研究出台了保定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和保定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督导考核行政问责办法,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初步形成了了以阜平、曲阳、易县等为主的山区果品综合开发,以涿州、沫水、高碑店等为主的环首都现代都市农业,以定兴、满城等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以安国、高阳、清苑等为主的传统农业改造提升,以雄县、徐水等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五种发展模式。园区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是园区建设数量、面积明显增加。目前全市已建正建的园区数量达81个,增加了37个;建成面积达到65.04万亩,比原来35.3万亩,增加了29.74万亩。二是土地向园区流转速度加快。目前已流转31.91万亩,增加了19.21万亩,基本满足了园区建设发展规模经营的需要。三是园区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已完成投资233.23亿元,较去年增加103.557亿元,其中企业投资达165.87亿元,占总投资的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