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个方面统筹做好第三轮土地承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五个方面统筹做好第三轮土地承包.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从五个方面统筹做好第三轮土地承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这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新部署。土地制度是一项关乎国家基础性、全局性的制度安排,鉴于多数地方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是在2028年到期,第三轮承包期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节点高度重合,做好第三轮土地承包意义重大,既要解决第二轮承包期间新形势新变化所带来的新问题,又要着眼中国式现代化“两步走”的总的战略安排。因此,需要总结吸收此前市、县、乡层面试点的经验,科学统筹“再延长”之后的土地权属观念、土地权能设置、适度规模经营、细碎化治理、依法自愿有偿退出等“五篇
2、文章”,推动第三轮土地承包蹄疾步稳,充分发挥应有的政策效能,充分释放应有的改革红利。推动土地权属观念的再回归,促进权利保障与顺畅流转协同。始于农村的改革开放,在成就历史性巨变的同时,历经40多年的实践,“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一些农户的观念中,已渐渐把“承包权”模糊为“所有权”,并由此形成对土地流转、“小田并大田”的根深蒂固的观念障碍。因此,在第三轮承包中,可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农户厘清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关系,推动土地权属观念回归到“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上来,并让农户科学理解“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内涵,在充分保障农户依法承包集体土地基
3、本权利的同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更加顺畅的开展。推动土地权能设置的再重塑,促进效率增进与公平正义协同。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科学界定“三权”内涵、权利边界及相互关系,充分发挥“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不断健全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完善“三权分置”办法的初衷和目的所在。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间农村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第三轮土地承包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更加复杂,需要对承包权属关系在“三权分置”框架下进行再重塑,回归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这一根本制度的本质上。比如,针对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小田并大田”、解决细碎化问题,可视不
4、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土地被整理、界址被打破的,可在所涉整片土地测量定位的基础上,采取虚拟还原、按序排位等农民认可的办法予以确权确地;对于以土地股份合作形式流转、整村整组流转等情况的,则可确权(确股)不确地,这样才能在事实上实现土地经营权的出租、入股、抵押等“物权”权能。此外,对“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办法下所产生的事实上的不公平和不利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问题,也可采取虚拟确权(确股)的方式,保证新增人口本应享有的集体所有制土地的承包权和收益权。当然,这些要顺利推进,需要有前置条件的限制,比如整村流转或整村推进土地整理,或者流转率、土地整理覆盖率在村(组)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有效实施。推动
5、规模经营“适度”的再审视,促进资源配置与功能定位协同。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把农业建成大产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迫切要求。尽管当前一些中西部传统农村土地流转出现瓶颈期,2018年以来流转率基本处于徘徊状态,但随着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城乡融合的深入推进,第三轮土地承包期间,适度规模经营将是大势所趋。但“适度”如何界定,如何应对“过度”并建立预警触发和介入机制,是第三轮土地承包需要进行再审视的问题。由于要素资源匹配、优质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技术集成标准、田间日常管理等因素,大面积流转土地的粮食亩均产出一般都明显低于当地平均产量,甚至有极
6、个别出现与同区域相比严重过低的情形,虽然并没有“非粮化”“非农化”,但因异常减产导致事实上的“减粮化”,也有违适度规模经营的初衷。因此,在第三轮土地承包时,有必要根据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等功能区划要求,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流转标准、流转面积、流转用途、品种选择等指引或规范,对规模经营主体建立“白名单”“黑名单”机制。推动土地细碎化治理路径的再优化,促进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协同。当前,土地细碎化是制约耕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突出问题,不仅增加大型农机、先进农艺配套难度,也带来种植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在第三轮土地承包时,可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推进有机结合,优化土地细碎
7、化治理路径。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可积极创新“投融建运管”一体推进机制,探索“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的具体确权方式方法,并将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经营土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优先实施建设,优先配套农产品烘干、预冷、秸秆利用等设施设备。同时,探索产业发展项目与土地整理项目结合,推进产业与土地的有效嫁接,实现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协同。比如,同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土地整理,新增高标准农田用于保证产业发展的原料支撑,新增耕地则通过增减挂钩机制转换形成用地指标,重点用于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办法的再创新,促进专业化与市民化协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往往取决于
8、区域发展的整体水平,发达地区土地流转率能达到60%-80%乃至更高,且租金仍保持在正常水平。只有区域发展到一定程度,农民的“惜地”心理才能缓释,才能更倾向于融入市民化进程。与之相关联的是,当地的营商环境,农民的契约意识、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等才能更好,才能避免发生丰收季节“哄抢”舆情,否则既影响投资主体信心,也损害区域形象。因此,第三轮土地承包时,要顺应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趋势,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这一原则性规定尽可能具体化,尤其是对其实现方式方法作进一步的相对具体化处理,既充分保障退出的合法权益,为农业“专业化”经营创造更好条件,又以城乡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解决市民后顾之忧。陈明星
9、来源:学习时报对全面推动消防救援工作的几点思考党的二十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发展观。云南消防救援队伍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10、”,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的战略定位和前进方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努力发挥消防救援工作在党和国家现代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提供安全保障。一、深刻认识新时代消防救援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一)沿着现代化消防救援体系建设道路不断前进。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围绕党的自我革命重组应急管理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11、的安全理念,建设符合国家实际的消防救援队伍。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向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赋予了消防救援队伍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神圣使命,推动消防救援事业深度嵌入党治国理政总体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对消防救援队伍严格执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训词要求,是对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的全局总揽和对消防救援事业规律性认识的高度概括,是引领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的根本宗旨和发展目标,为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二)立足主责主业提质强能提高打赢制胜能力。消防救援队伍各级党委深思细悟这些重要的规律性认识,结合多年防风险、保平安的防抗救实践,不断探索形成贯彻落实习近
12、平总书记重要授旗训词精神的思路和具体举措。即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政治统领,立足防抗救定位聚焦提质强能打赢制胜是主责主业,练就赴汤蹈火勇于担当敢打必胜竭诚为民的消防救援职业精神是重要保障。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我们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防救援事业的规律性认识,经受住了应对全灾种、大应急的考验,特别是X消防救援队伍闯出了水域、山岳、搜救犬队伍建设道路。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建成全国首个智能化急流模拟水域救援训练基地,推动建设国家地震救援云南搜救犬培训基地,科学布局、扎实推进山岳救援“一中心六基地”建设,先后为全国、全省输送超过2000名专业救援人才,为国家消防救援事业的发
13、展做出了云南示范。二、准确把握新时代消防救援工作的前进方向(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新征程上的消防救援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新中国成立以来,消防队伍建设不断成长壮大,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消防救援队伍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与新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深层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确立了行动指南,为应急管理工作和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深思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
14、法论和贯穿始终的的立场观点方法,能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特别是关于党的全面领导、党的自我革命、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思想,决定了消防救援的体制变革、地位作用和价值取向。(二)瞄准发展之需回应人民期盼是新征程上消防救援工作的行动路径。从消防救援工作实践来看,消防救援工作是事关国家经济社会繁荣昌盛、事关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一环,必须坚决贯彻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党中央改革消防救援队伍体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强化党对国家安全的统一领导,把消防救援工作纳入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谋划推进,极大推动了消防救援队伍的建设和作用发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
15、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抓住了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关键,就是要赢得人民的信任,消防救援队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与人民靠得最近、联系最紧,在发挥党和人民联系的重要纽带方面具体不可替代性。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消防救援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论述,阐明了消防救援工作所处的基本国情和客观环境,本质要求决定了消防救援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消防救援队伍作为为党和人民服务的队伍,正在不断探索创新服务保障中
16、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念思路和实现路径,当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运行和人民平安幸福的守夜人。三、开拓新时代新征程消防救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一)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消防救援体系。坚持党对消防救援事业的全面领导是最大的政治规矩,进一步完善强化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相适应的应急救援体系机制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橹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成效。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的殷切希望结合起来,自觉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和全面落实上下功夫见成效。对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等部署要求,把党中央提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消防救援工作任务,深入思考、科学谋划推动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