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导学案(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导学案(无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课题曹刿论战课型复习日期点拨与总结教学设计【明标】1、掌握重点文官词句的意义及文意。(重点)2、训练中考题型,积累技巧,提升能力。(难点)【独学】一、根底知识(一)?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春秋时期的编年史,相传作者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左丘明。课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二)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1)又何焉古义:今义:常指“隔开,不连接”或中间弗敢加也古义:今义:增加必以售古义:今义:相信小大之然古义:今义:关押犯人的地方
2、可名一战古义:今义:表示许可、可能2 .词类活用冬之属也原意:忠诚在文中意思:(2)必以情原意:实情在文中意思:神弗旗也原意:福气在文中意思:公将熬之原意:鼓在文中意思:3 .一词多义(1)故公问其故(2)从民弗从也彼竭我盈,故克之战那么请从(三)文言虚词1.焉又何间焉2.以何以战惧有伏焉必以分人必以情3.其其乡人曰4.之肉食者谋之公问其故公与之乘吾视其辙乱小大之狱公将鼓之(四)翻译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二、语段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那么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注释】原原国,姬姓小国。令限令。疏军撤兵。疏,散、撒。谍刺探军情的人。信信用。庇庇护,即赖以生存
4、。孟门原国地名。1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1)又何间焉()(2)公令疏军而去之()2 .下面句中画线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A.可幺一战何幺使人B.得原画失信登轼面望之C.其乡人曰门人弟子填其室D.令以三日之粮闻寡人之耳者3 .翻译句子。(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 .文段理解。(6分)(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和鲁庄公的“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乙文写的是O(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
5、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这一句。【堂测一中考链接】(2019滨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13分)(甲)?曹判论战?全文。(乙)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W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
6、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选自陈寿?三国志?)【注释】太根:指曹操。比:连续。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促:赶快。亟(ji):赶紧。敌:对手。纵:纵然。1.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闰焉又用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劣C.绣训日长跪而训之D.公问其故里不为苟得也2 .以下句中加点的“以”与绣以精兵追退军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不多物喜,不以己悲B.意将隧入必攻其后也C.策之不以其道D.寡人
7、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3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4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5.从两文相关的论述看,【甲】文中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你怎样评价【乙】文中的贾诩?(3分)【课后稳固训练】(一)(2019泉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
8、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那么请从。(?曹刿论战?)丙柯公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元贞间为古田尉。时邻寇侵境,或曰:可以去乎?焕曰:寇至那么去,国谁与守?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帅府嘉其忠勇,立祠祀之。(?泉州府记?)1 .以下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还王旧都所恶有甚壬死者B.忠之属也子之听夫志C.元贞间为古田尉缺乏为外人道也D
9、.帅府嘉其忠勇稍稍宾客其父2 .解释加横线的词。(1)北定中原(2)小大之教_(3)可以去乎_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4.诸葛亮、鲁庄公、柯焕三人“忠的内涵分别是什么?(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褊,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0、。战那么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 .结合文意,找出以下句中画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肉食者疑(卑劣)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C.
11、小大之狱(案件)D.齐师败绩(大败)2 .翻译下面句子。小信未孚,神弗福也。3.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简要答复以下问题。(I)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答复)(2)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绩。你的看法呢?5.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的。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民”。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照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比照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比照证明“得道”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