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课程的价值意蕴与路径创新.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22372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课程的价值意蕴与路径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课程的价值意蕴与路径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课程的价值意蕴与路径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课程的价值意蕴与路径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课程的价值意蕴与路径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课程的价值意蕴与路径创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课程的价值意蕴与路径创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课程的价值意蕴与路径创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课程的价值意蕴与路径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课程的价值意蕴与路径创新.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课程的价值意蕴与路径创新摘要红色文化蕴含先进的时代精神,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宝贵资源。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能够丰富课程思政元素,拓展课程思政的理论视野,既符合新时代传媒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是新闻传播学专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德施教、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对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念的传媒人才意义重大。关键词红色文化;新闻传播;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在新闻传播学专业中,高校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

2、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有助于他们坚定文化自信,还能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新闻工作者专业能力的具体体现,而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其政治素养的基石。高校只有在新闻传播课程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思政内容,才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真正培养出新时代传媒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一、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创造的先进文化,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的优良品格,不仅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在助力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方面,红色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红色文化

3、类型多样,既包括物质形态的资源,如革命根据地、革命烈士遗物等,也包括非物质形态的资源,如革命精神、红色文艺等。高校依托红色文化开展课程思政,能够加深学生对革命先辈的了解,使学生明白和平的宝贵,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高校在新闻传播课程中融入红色文化,不仅能够有效打破过时且与时代脱节的传统教学框架,而且可以打造具有时代感和地方特色的全新课堂内容,并创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摆脱西方新闻传播理论的束缚,从而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毕业后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媒事业的中坚力量奠定基础。二、红色文化在新闻传播课程中的价值意蕴“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表现为具体的人

4、和事,拥有深厚的思想、情感、观念内涵,带有强烈的奉献、牺牲精神,可以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1新闻传播学专业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必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媒事业的建设者。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课程,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守党性原则,秉承先烈遗愿,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课程教学,凭借自身鲜活性、生动性、革命性和先进性等特点,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并革新新闻传播学专业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师主动改变既有的讲授方法,从而推动整个新闻传播学教育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

5、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只有坚持融入红色文化,方能深化大学生的理论认知,巩固育人成效,使广大学生在西方理论影响的漩涡中不被冲昏头脑。”2近代新闻学、传播学理论皆源于西方,自从引入我国后,学界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充分考虑中西方在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社会背景和媒体发展等方面的差异,这导致部分高校的新闻传播学教育基于西方理论探索中国问题,因此中国本土新闻传播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任重而道远。同时,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媒体融合步伐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一些高校的新闻传播课程依旧沿用若干年前传统大众传播时代的理论体系,虽然部分教学内容在表面上看似有所创新,但是实质

6、上仍存在“新酒装旧瓶”的问题。因此,高校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课程,使学生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辩证地理解和应用西方新闻传播理论,摆脱“唯理论、唯西方”的僵化观念,走出照搬和运用西方新闻传播理论解释中国问题的窠臼,将中国问题真正地置于中国新闻传播语境中进行分析和研究。总之,高校只有将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课程,才能更好地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相关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新时代传媒业的健康发展输送大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技能卓越的优秀传媒人才。三、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课程的路径创新教师在新闻传播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学科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红色文化的学习融入专业知识的讲

7、授或课堂(后)练习,充分利用智慧教室等新媒体教学设备,突出融媒体时代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特点,让红色文化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新闻传播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探索和创新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一)运用多种方式细化思政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课程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支持,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红色文化知识和扎实的理论水平,才能娴熟地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使红色文化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应深入思考如何将红色文化与专业理论及实践技能有机融合,找到红色文化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摆脱教材固有框架的束缚,灵活采用专题教学、案例教学、小组研讨

8、、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依托于红色文化开展的课程思政更加可信、可亲、可乐。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进度和课程思政要求,提前设置一些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讨论主题,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并做好准备,在讲到相关知识点时再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与讨论。此外,在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传播史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影像资料开展教学,让学生观看功勋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青年马克思等影视片段,基于有声有色的故事情节潜移默化地进行课程思政,激发学生的报国之志。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新媒体产品运营、新闻编辑等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

9、组以红色文化为主题进行作品创作,使学生在深入社会进行采访、拍摄红色文化素材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从而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二)借助全新技术优化思政融媒it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受到当代大学生青睐。因此,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央视频、学习强国等融媒体学习平台,获取更多红色文化资源,将与所讲授课程内容相匹配的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课程,并优化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使课程思政有迹可寻,让学生更加乐于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其次,在利用红色文化进行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智慧教室的多样化功能。智慧教室不同于普通的多媒体教室,其具备弹幕、分屏、分组讨论等功能,教师在智慧教室开展教学能够

10、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既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提前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且与红色文化有关的问题,并营造合适的讨论氛围,以此提升思政效果。最后,在新闻传播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电视台、新媒体企业、融媒体中心等,参观先进的采访、摄影、剪辑设备。通过实地参观,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闻传媒业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三)依托节日、热点强化思政高校要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从专业视角去深挖、解读红色文化中的“人、物、事、魂”3。在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的时间节点,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活动,以展览、表演

11、等方式呈现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引导大学生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同时,高校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挖掘这些特殊节日背后感人的红色故事,创作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短视频。这样高校能够在弘扬红色文化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红色文化、了解红色文化的内在驱动力。此外,高校还可以集中在校园网或B站、抖音等社交媒体上展播学生创作的红色文化宣传短视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对一些高质量的短视频作品,教师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优化内容,并鼓励学生参加国内知名度较高、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比赛。作品一旦获奖,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专业自觉性将会获得极大地提升,

12、同时也能增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解。结合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特点,教师在新闻传播课程教学中可以紧跟时政热点,开展课堂讨论或主题演讲活动,引导学生在资料收集和课堂参与中体会新闻工作者的信念和追求。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性质,在适当的章节中引入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国际热点事件的相关报道,并为学生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新闻工作者增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明白新闻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通过对这些时政新闻报道的分析,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和平对人民生活、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投身新时代传媒业的热情。这有助于消解网络舆论环境中“新闻无用论”的不利影响,提高学生的新闻意识和媒体

13、素养。(四)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活化思政“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上的接近性,对本地新闻学子来说看得见、摸得着,更具感染力,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鲜活教材。”4我国诸多地区拥有大量精神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重庆为例,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有新华日报总馆旧址、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白公馆、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等,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有红岩精神等。新闻传播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培养“传承红色基因”的应用型人才,对学生而言,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心理上具有显著的接近性,地域上具有可参观性,情感上更容易产生共鸣。教师通过在课程中适时引入地方红色文化相关教学资源,开展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实

14、践活动或专题讨论,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位学生。具体而言,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性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学校所在城市的英雄纪念馆或红色名人故居等,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他们的生活环境,明白他们投身报国的初衷以及思想转换的过程,从而更珍惜当下的和平环境,增强学习红色文化知识和报效祖国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特性,以地方红色文化为主题创作影视作品,或开展新闻采访实践活动。四、结语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要切实对照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每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和思政目标,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挖掘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采用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等新的育人模式,不断发挥红色文化在课程思政

15、中的助推作用,积极探索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人才培养路径。高校只有将专业知识与红色文化、课程思政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政治坚定、思想敏锐、“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突出的传媒人才,进而真正服务于党的新闻传播和文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参考文献1于昕宁.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程红色文化传播研究J.中国报业,2023(04):116-117.2郑振锋,徐健,张雨楠.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现实难点与实践路径J.传媒,2022(05):22-24.3王晓娟.文化自信背景下传媒类高校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探析J.今传媒,2023(05):94-96.4唐娟,李雪.红色文化与新闻传播人才德育新模式构建:基于新闻编辑课程思政的探讨J1.教育文化论坛,2023(04):73-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科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