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二轮复习易错知识点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03 宋元到明清 学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21953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9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二轮复习易错知识点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03 宋元到明清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24届二轮复习易错知识点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03 宋元到明清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24届二轮复习易错知识点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03 宋元到明清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24届二轮复习易错知识点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03 宋元到明清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24届二轮复习易错知识点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03 宋元到明清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2024届二轮复习易错知识点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03 宋元到明清 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2024届二轮复习易错知识点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03 宋元到明清 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2024届二轮复习易错知识点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03 宋元到明清 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2024届二轮复习易错知识点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03 宋元到明清 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2024届二轮复习易错知识点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03 宋元到明清 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届二轮复习易错知识点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03 宋元到明清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二轮复习易错知识点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03 宋元到明清 学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专题03宋元到明清(4大考点11个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专题三宋元到明清: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统一和中国版图的奠定G错点0宋朝科举制【点拨】宋朝科举制相比唐朝有何进步之处?【破解】科举制的历史作用:(1)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官权的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2)科举制的实行提富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3)科举制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宋朝科举制相比唐朝有何进步之处:(1)殿试成为定制,确立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2)增加录取名额;(3)实行“别头”“锁院封弥誓录等制度,完善考试

2、程序与规则;(4)确立按地区分配录取名额的制度。【深度剖析真题】1.(2016江苏高考真题)“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警示】宋朝科举制的进步之处【问诊】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可以看出与唐朝相比,宋代的科举制更加注重公平公正,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取士科目的信息,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进士及第的地位状况,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录取人数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

3、A项。【答案】A【叮嘱】实行“别头”“锁院”“封弥”“誉录”等制度,完善考试程序与规则;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扩大统治基础.建立公平公正的选拔体制.有利于选拔真才实学。【走出误区专练】(2023年浙江一模)1 .有资料显示,晚唐由名族公卿贡举(科举中的“常科)进者占76.4%,至宋代跌至13%;寒族在晚唐仅占9.3%,北宋时增至58.4%。这主要反映了北宋科举制()A.取消了报名资格限制B.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C.违背了公平公正原则D.实行了崇文抑武方针(2023年保定三模)2 .如表为唐、宋两朝科举取土及由进土入相的人数变化统计情况。据此可知,宋代科举制()时期登科人数宰相人数进士出身的宰相人数唐

4、朝660312322宋朝45640135IllA.扩大了中枢机构的规模B.考试录用程序更趋公平C.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D.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发展(2023年南昌一模)3 .宋代科举制“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无论土、农、工、商,只要被认为是稍具文墨的优秀子弟,皆可应举入仕,从而扩大了取仕范围”。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统治基础的扩大B.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C.传统门第观念的淡化D.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4 .北宋神童诗里有言:“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据此判断,下列对宋代科举制解读正确的是()A.

5、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B.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C.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D.扩大了社会阶层的流动5 .隋唐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大多属名门望族,但到宋代,应试者“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甚至发展到后来,连僧道也可参加考试。据此可知,宋代科举制()A.弱化了官员的政治素质B.铲除了特权阶层的根基C.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不利于选拔人才的质量E易错点02.元朝行省制度【点拨】元朝行省权力大而专【破解】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行省作为中书省的对外派出机构,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统领路、府、州、县,基本掌握地方的军政大权。但行省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且行省内部也存在权力制约

6、,行省权力的大而不专,决定了它只能为中央集权服务。行省具有二元化的特点,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这种特点使得行省既要服从中书省的制约,又为元代统治地方而服务。行省内部权力的相互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削弱了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深度剖析真题】1.(2022下江苏高考真题)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B.地方权力的

7、监督机制得到改善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警示】元代监督行省的权力。【问诊】根据材料“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可知,元朝建行御史台监察行省,江淮行省欲专肆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未能得逞,之后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说明行御史台能够更好的监察地方,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B项正确;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地方吏治问题解决程度,排除C项;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叮嘱】行省制起源于元朝,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

8、行政模式,是现代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在职能和权力行使方面表现为主要为中央收权,同时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在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统属中发挥承上启下和代朝廷统摄节制的作用,但是在官吏的任免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这也是行省的特点,权大而不专,从而防止了行省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使命的减弱和向地方割据势力的转化,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使行省具有一定的地方权力。行省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且行省内部也存在权力制约,行省权力的大而不专,决定了它只能为中央集权服务。行省具有二元化的特点,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各行省官员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从而有效地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

9、用。行省的划分特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走出误区专练】(2011江苏高考真题)6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2018天津高考真题)7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学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

10、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2022年辽宁期末)8 .有学者指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反一正一合”三个阶段的“合作者旨在说明行省制()A.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C.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D.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2023年浙江模拟预测)9 .元世祖前期和中期出现的行省只是为了适应当时特定的军政需要,事毕即撤。至元十三年(1276年)以后,临时处理军政事务的行省陡然减少,而半固定化的行省不断扩充和发展。明

11、洪武时期,中书省被撤,行省独存。由此可见()A.行省发展过程漫长曲折B.行省运作具有较大随意性C.行省长官成为割据势力D.行省由军事转为监察机构(2023年山东模拟预测)10 .至顺元年时河南江北行省的20个路府州当中,8个来源于原江淮行省,7个来源于原湖广行省,5个来源于原中书省,所以,河南江北行省是典型的邻壤切块式。同时,江浙行省是由原江淮行省的长江以南部分和福建行省合并而成,也可勉强归于邻壤切块式。这种做法()A.扩充了行省的社会职能B.有效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C.奠定了封建国家的版图D.意在防止地方出现割据势力E易错点03宋代官僚体制【点拨】宋代官僚体制运行中的理性色彩【破解】两宋时期

12、,在士大夫们积极参与设计更革之下,设官分职体制中的理性化精神日益显现出来。官、职、差遣的分离,在缓和矛盾、着眼效率的同时,确立了职级与事类的分立体系,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事权的明确与集中。【深度剖析真题】1 .(2022年全国高考真题)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警示】宋代管理体制运行中官、职、差遣的分离具有理性色彩。【问诊】题干信息重点阐释了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

13、限,通判的设置起到了协理政事、审核把关、权力监督及制衡等作用,有助于行政程序规范化和流程化、弥补知州(知府)不足之处、避免出现重大失误以及防止权力的滥用、误用,因此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地方行政,A项正确;“干政”是指干预朝政(中央权力),题干信息说的是地方,此外任知州的一般是文官,武官担任较少,说通判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武人,显得多此一举,B排除;通判一般都是文官,且相互制约,不能提升军事能力,排除C项;通判与知州一起行使州府权力,州府总体权力未变,只是分散了,削弱的不是州府,而是知州,排除D项。故选A项。【答案】A【叮嘱】本题围绕宋代官职“通判”的概念展开,通过对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限等

14、进行阐述,从规范地方行政的角度考查通判设置的目的,学生只有深入理解“通判”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判协政理事,任责督察),方能准确作答。本题可尝试从“副手”、“参谋”、“审核员”“监督员”等身份理解通判。走出误区专练】(2024年上云南阶段练习)11 .北宋建隆四年(963年),宋太祖下诏:各知府公事须知州等长吏与通判共同签署方可实行,“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此诏书旨在()A.削弱州府权力B.把财政权收归中央C.加强中央集权D.防止武将拥兵自重(2023年绍兴阶段练习)12 .宋初形成“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局面,也出现“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

15、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状况。说明()A.分割相权解决了宰相擅权的问题B.制度创新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C.行政不统一影响政府的治理效果D.机构重叠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2023年乐山一模)13 .宋代路、州、县三个层级具有上下领属关系,但路一级诸监司(帅、漕、宪、仓)互相牵制,事权分化,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力机构。可见,宋代地方制度()A.基于藩镇体制框架适度优化B.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C.形成更有效的地方治理模式D.消除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2023年曲靖三模)14 .宋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的局面,但也出现了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的状况。上述文字意在说明()A.分割相权解决了宰相擅权的问题B.制度创新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C.分割相权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分割相权影响了政府的治理效果(2023年蚌埠三模)15 .北宋为加强中央对地方州、县官僚的管理,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