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哀之思.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17562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哀之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秋哀之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秋哀之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秋哀之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秋哀之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秋哀之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秋哀之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秋哀之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秋哀之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秋哀之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哀之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哀之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秋哀之思【摘要】潘岳因景生情有感而作秋兴赋,以抒发自己不平之遇,全文主基调是哀伤的。然而潘岳并没有沉溺于悲秋,官场失意、仕途受阻,他转而寄情山水。字里行间体现着他试图摆脱案牍之累,从而畅意快活于山林间,引出对道家万物齐一、自然无为生活的追求。【关键词】潘岳;秋兴赋;抒情赋潘岳(247-300)即潘安,字安仁,荥阳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钟竦的诗品:“益寿轻华,故以潘为胜。翰林笃论,故叹陆为深。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1,评价潘岳之才如奔涌的江水一样浩瀚广阔。潘岳其人才华横溢,在诗文赋各类文学体裁皆有名篇,其中赋作尤为出彩。潘岳赋的题材内容广泛,涉及国家治理、山水草木、飞鸟走兽等。其赋作讲究

2、辞藻华丽但不刻意为之,有别于同期繁冗的文风,潘岳更注重描绘生动传神的景物,表达丰富真挚的情感。秋兴赋通过描写四时之景的变化以及对秋天的独特感受,表达了潘岳希望逃离世俗杂务的困扰,转而寄情山水。此赋不仅表现了悲秋哀己、体物伤情的动人情感,而且文辞华美清丽,明净晓畅,体现了潘岳赋文清绮绝世的特点。一、秋兴赋创作缘起(一)悲秋文学传承及时代影响“悲秋”是历代文人笔下亘久不变的主题,这一题材的作品在中国古典诗文中也不胜枚举。秋,作为四时之一,长久以来被刻上了象征悲凉的烙印。从诗经小雅“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痛矣,爰其适归”2,到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3,曹植幽思赋“顾秋

3、华之零落,感岁暮而伤心”4,以及之后李密的淮阳感秋“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涂土,郁陶伤寸心”5等,都流露出无限哀秋伤感之情。秋天本是四季更替中自然过渡的一环,却因其寒雨霜降的气象特点,引发了文人感时伤怀的离情愁绪。潘岳也不例外,正如他在秋兴赋中写道:“嗟秋日之可哀兮,谅无愁而不尽”,嗟叹秋天凋败之哀是无穷无尽的,无愁可与之相比。潘岳所处的魏晋时期不同于先秦两汉,文学不再依附于经史而是作为一门独立的体类存在,这一时期文学开始进入自觉阶段。魏晋文坛的主流,是以人为中心探索文学自身价值的人本文学。曹魏正始以来,道教玄学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儒学对人的约束,使得文人士大夫们更多地观照自身境况与个人发

4、展。此外,汉末至魏晋时期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政权更替频繁,飘忽不定的时局催生了个人命运的不安定感。怅然的文人察觉到个体生命是有限的,面对流逝的时间产生了无能为力之感。王瑶先生评析魏晋人的诗,认为最深刻、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诗中充满了时光飘忽和人生短促的思想和情感6。抽象情绪化作具象文字,文士们强烈的时间和生命意识,从这一时期的诗文作品可见一斑,如东汉蔡琰的悲愤诗“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7,曹植的杂诗七首其四“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8,东晋陶渊明的杂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9等。在这些诗歌中能体悟到汉末至魏晋时期文人对于光阴似箭、人事无常的忧悒心理。潘岳仕途坎坷,

5、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始终得不到朝廷重用,只能在时光飞逝中无奈地虚度残生。“悟时岁之遒尽兮,慨傥首而自省。斑鬓影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表达了潘岳时不我待、忧思早衰的叹惋之情。(二)人生境遇的书写潘岳出身仕宦之家,儒学世家,其祖父潘瑾曾任安平太守,父亲潘花官至琅娜内史,重视文教的优良家风为潘岳成才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泰始初,时任荀崩司空掾属的潘岳作籍田赋名震一时,但此后屡无升迁。直至咸宁二年(276)尚书省长官贾充召潘岳为太尉掾,兼任虎贲中郎将一职。分明是才华斐然的文士却要出任低级武职,于是时年三十二岁的潘岳在咸宁四年(278)任职期间作秋兴赋,借由笔端一抒心中苦闷。赋序交代了写作背景。潘岳

6、作秋兴赋已过而立,但因仕途受阻,迟迟得不到提拔,只能以太尉掾属兼任虎贲中郎将自居,在散骑官署负责值夜。虎贲中郎将一职自西汉平帝始置,负责保卫皇帝安全。但其仅有职位,无独立办公场所,因此需要寄寓在宫内散骑省当值。散骑省的正式官员全是文官,负责顾问应对、谏铮得失,掌握话语实权。而潘岳以低级武职寄寓此处,与衣着华丽、地位高贵的周遭官员相比未免显得逊色,况且潘岳的职责是巡逻保卫,值夜的辛苦差事让他“夙兴晏寝,匪遑底宁”,忧劳寡欢,华发早生。赋中对于散骑省的描写:“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此焉游处。”高大楼阁连接云彩,遮蔽了耀眼的阳光,帽插蝉饰、身着绮罗的官员在此嬉游。而潘岳自称“野人”

7、,与散骑省格格不入,常遭此处原有官员的排挤。潘岳在散骑省处境不佳,其主要原因是地位不高而未能入流,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政坛党争。晋武帝极力在不同政治利益集团中寻求平衡,采用矛盾抵消的手法,使各政治力量之间形成一股合力,巩固高高在上的皇权。西晋初期,朝中官僚主要分为两大派别,一是以贾充、荀勖为首的开国功臣党派,二是以山涛、任恺为代表的士卿清流派。为了制衡各派势力从而进一步加强皇权,晋武帝任由贾充与山涛两方在朝中分庭抗礼。潘岳依附贾充却未可如鱼得水,时任散骑省长官散骑常侍的山涛,势必会对作为贾充一方的潘岳打击排斥。小序中,潘岳以“野人”自称,认为自己只是为了充数被调到这里,每日起早贪黑又得不到片刻安

8、闲,不由得心生怨愤。终日忙碌却仕途无望,陷入进退不能的两难境地,就如同池鱼和笼鸟一般,渴望回归田园山野。官场失意的潘岳退名利而寻自然,借老庄之道,试图通过隐居来逃避现实,以达到自我纾解的目的。二、“悲秋”意象的升华(一)以“悲情”为基调的行文结构潘岳通过四季更迭的体验写起。“四时忽其代序兮,万物纷以回薄,寒冬凋敝、春景明媚、夏日繁盛、秋天肃杀,四时之景不同,人们的心境也随之变化。即便是草木凋落这样常见的自然现象,也能让人产生悲伤心绪。秋天的来临伴随着肃杀的阴冷之气,让人心生离索寂寞,“草木摇落露为霜”,草木飘零最终还是归于衰落。“夫送归怀慕徒之恋兮,远行有羁旅之愤,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

9、悼近”,送别离去的人有思念亲友的怀想,远游他乡的人有羁旅漂泊的悲苦;面对奔流不息的河川就会感叹时光似流水般逝去,登上高山畅想未来却又忍不住悲哀眼前。送别和远行两句是一般概括,登山临水者则是具体用典,临水者化用孔子“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10,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光阴难留的痛心,登山怀远伤今化用齐景公贪乐怯死之典。接下来的两句中潘岳总结了对“悲秋”的感悟:“彼四戚之疚心兮,遭一涂而难忍。嗟秋日之可哀兮,谅无愁而不尽。”送归、远行、临水、登山,这四种愁事让人悲伤,即便遇到其中之一也令人难以忍受。然而与此相比,嗟叹秋日自身生发的愁思更令人悲哀,无穷无尽。他援引宋玉悲秋名篇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惆怅苦闷,

10、援古证今,体现出千古共有的悲秋之情,这也是历代落拓文人在秋日共同心理的真实写照。赋文最后一段,作者幻想了归隐之后逍遥自在的悠闲生活。青山幽水,泉流石间,野菊芬芳,戏水观鱼,表达了寄情山水的放任旷达情怀。这样美好的愿景与郁郁寡欢的现实生活相对照,不免令人感慨“乐事不可极,酣歌变为叹”11,对归隐生活的描绘越快乐,就暗示着现实处境越苦闷。潘岳郁闷悲伤之情自始至终贯穿整篇赋文,在结构上呈现回环往复之势,哀愁确然难下心头。(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面对凄清秋景,潘岳深感时不我待,现实官场中的苦闷与秋日特有的“冷悲”意象相碰撞,激荡起心中无限慨叹。此外,在景物描写方面十分凝练精到,运用了情景交融、以景衬情

11、等艺术表现手法,忧悲愁绪借自然景象得以抒发,展现了赋作体物缘情的特点。赋文按照时空顺序的转换,将秋日光景一一铺陈开来。在空间上,描写地点由田野沼泽转到庭院之中:“野有归燕,隰有翔隼”,“庭树械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燕子归来田间,鹘鸟低翔沼泽。呼啸的秋风吹动帷幕,也吹落了庭中树木枯黄的枝叶。凄清秋景渐入眼帘,使得内心愁绪更添几分。在时间上以“游氛朝兴,槁叶夕殒”写起,从白天写到夜间,又从深宵写到破晓。阳光微弱又短暂,夜晚寒凉又漫长,月色将明透出微光,露水凄清凝结冷气。撤席加衣,落叶飘零,风动帷幕;寒蝉凄切,雁鸟南飞,天高日远;夜长昼短,月清露冷,萤火虫鸣;离鸿低吟,七月流火,残夜难寐。一系列

12、景象由远到近,动静相间,细腻入微。萧瑟的秋景和悲凉的秋声,深深地触动了潘岳内心的感伤,融情于景的手法在此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仕途受阻的哀伤和苍凉萧索的秋景相互衬托,体现了日复一日虚度时光的悲哀落寞。从凄清秋景联想到自身境遇,“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使首而自省。斑鬓影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感叹时光飞逝,而自己仍困于原地难以求进。自察忧戚早衰,已生白发。反观达官贵人们过着安逸享乐的生活,攀青云到处游逛,登春台熙熙攘攘。自身愁郁劳碌的生活与显贵们优游暇逸的生活两相对比,进一步得出深思:“苟趣舍之殊涂兮,庸诅识其躁静”,如果人们的道路选择取舍不同,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作出的抉择轻重与否To刘勰在

13、文心雕龙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搐文,体物写志也。”12铺陈文采,描摹事物,抒写情志。秋兴赋正体现了这一赋体的特点,秋风萧瑟引起潘岳写作的灵感,描绘秋日景物形貌,又得以抒发自己心中情感。三、情感寄托与寻道归隐“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13感时伤物,古今土人同此幽怀,通过伤时悲秋之作,实质是嗟叹自己的命运。潘岳也体会到:“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此句一语双关,既表达了草木枯荣这样的小事会影响人心情变化,又暗喻通谩下层读书人的境况得以窥见一个时代人情好恶的变化。描写士大夫坎坷多舛的仕途就像四时之景到了秋天一样凋零,不由得引人共情。往前追溯,宋玉的九辩是后世一切体物抒情文学

14、作品的鼻祖,然而宋玉自身却没有在秋天找到心灵归宿。他将自然之秋与坎坷命途相联系,却又深陷伤秋的苦闷难以自拔,明知楚国时弊积重难返、奸臣弄权,却仍坚守忠心,空有一腔报国之志无处表露,只能寄托在秋日悲凉冷落的物象中。同样是由秋景起兴,潘岳却在他的秋兴赋中寻得了解脱之道。现实的困顿令潘岳失望,为了摆脱内心苦闷,他转而探求道家“抛却物累,逍遥浮世”的隐世哲学理念。借助笔端倾洒幻想,在作品中营造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理想世界,借此消释苦闷、自我排遣。“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于一指”,道德境界至高无上的人具有最美好的风尚,他们看待天地间变化的万物本质是同一无差的。“至人”源出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即至高精神境

15、界的人是任顺自然,忘却自己的。人的精神世界可以超脱现实存在,借助的思想工具便是老庄道学,在繁杂苦闷的现实生活中遵从本心、及时行乐,以达见天地为一指、识万物为一马的境界。而反观那些居安忘危的浅陋之人总是热衷于钻营取巧,势必逃不过自取灭亡的下场。“至人”与“庸人”两相对比,自然引出道家万物齐一、忘却得失的人生观。现实中无法克服的矛盾与苦闷借由老庄自然无为的思想进行自我心灵疗愈,这一看似解脱实则逃避的人生观念,其实蕴含着无奈与哀伤。“行投趾于容迹兮,殆不践而获底。阙侧足以及泉兮,虽猴猿而不履。龟祀骨于宗桃兮,思反身于绿水。”14人们的行动只在容足之地进行就可以获得安宁,而在立足之处深挖至黄泉,即便是

16、灵活的猿猴也不敢踏足。神龟与其死后被祭祀于宗庙中,更愿在泥水里畅快游动。此处两句用典,分别引用庄子“腾猿处势”和“神龟曳尾”的寓言故事,意在表明晦暗政局下贤人君子因生不逢时而无法施展才能,既然不能逆势而为,倒不如独善其身,去追求无忧无虑的隐世人生。文风在此一转,由郁闷哀伤变得轻快欢畅。眼前显现出一幅秀丽山水图:耕种沃土,泉流石上,花开崖涧,在涓涓秋水中洗澡,在潺潺溪水中观鱼。逍遥快活,从容不迫,即便是隐居山林虚度光阴也比在官场受累快乐。周易有言:“天地朗,贤人隐。”15时运不济的潘岳希冀通过归隐以消解现实苦闷,这体现了下层土人全身远祸和超然物外的豁达心境。四、结语潘岳的“秋兴”不是单纯悲秋伤时,而是希望借秋抒怀,文中既有“悲秋”,也有“颂秋”。“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16,潘岳本因仕途不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雅思/LSAT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