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14200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5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4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二OO六年三月目录第一章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1)一、现实基础(1)二、有利条件(6)三、突出矛盾和制约因素(6)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9)第三章发展壮大战略支撑产业(13)一、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13)二、培育后续支撑产业(14)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5)四、全面振兴服务业(16)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8)六、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产业(20)七、优化生产力布局(20)第四章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2)一、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22)二、积极发展循环经济(22)三、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24)四、提

2、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7)第五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8)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8)二、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28)三、深化农村综合改革(29)四、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29)五、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30)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30)第六章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32)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32)二、提高省会建设水平(33)三、创新城市管理机制(34)第七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35)一、加快重点领域改革(35)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38)三、积极融入京津冀都市圈(40)四、切实抓好开发区建设(40)第八章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41)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41)二、提升科技创

3、新能力(43)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44)第九章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45)一、增加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45)二、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46)三、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48)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49)五、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51)六、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52)第十章规划的组织与实施(53)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按照市委确定的“翻两番,三步走,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我市将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小康社会第二步发展目标,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4、抢抓机遇,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纲要根据中共石家庄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述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纲要提出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是对市场主体的指导性意见,政府将运用经济、政策等手段加以引导;在基础设施、科技和教育、生态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公共服务等领域提出的任务,政府将运用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努力完成。第一章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一、现实基础进入新世纪,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加快发展

5、、富民强市”的总目标,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突出结构调整主线,狠抓六项重点工作,成功战胜了“非典”疫情,经济增长整体加快,提前实现了“翻两番、三步走”的第一步战略目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5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万元,财政收入达到165.6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后续产业加快培育,华药、石药集团原料药扩能和深加工、冀中水泥、华药金坦生物制药、恒新纺织、河北泛亚龙腾纸业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优质专用麦、药饲用玉米、大枣、林果、奶业、禽蛋、瘦肉型猪、无公

6、害蔬菜等八个主导产业。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以“两增、两减、两分”为重点的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利用外资规模扩大,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城乡建设和管理实现新跨越。市容市貌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外环内网、四横六纵八放射”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已经形成。空气质量明显提高,二级及以上天数达到283天。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事业发展显著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18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55.8%和30.4%。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得

7、到加强。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提前实现,重点任务如期完成,为“十一五”时期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有利条件站在新的起点,我市处于不可多得的黄金发展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发展,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流动,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我们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有利环境。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全面升级,京津冀都市圈加速崛起,新一轮结构调整促动“南资北移”,为我们加快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我市作为省会城市,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人才、信息等诸多优势,经过“十五”期间的调整优化,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

8、结构调整转型加快,交通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利用外部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能力增强,经济总量快速增加,保持政治社会稳定的基础进一步稳固,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突出矛盾和制约因素在看到诸多有利条件的同时,必须正视发展中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主导产业集中度不高,增长方式依然粗放,战略支撑作用不强,缺乏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大企业和产业集群。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资源、环境、科技、人才约束日益明显。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森林覆盖率比较低,生态环境状况有待改善和提高,科技总体实力弱,自主创新能力差。人才总量不足,高层

9、次、高素质人才缺乏。城市化水平低。省会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中等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水平不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阻碍了工业集约化和服务业水平提高。体制机制问题仍然是障碍发展的根本性因素。改革总体进程滞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国企产权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事业管理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亟待突破。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社会事业欠帐较多,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会管理和维护稳定的难度加大,农村教育、卫生事业落后,居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面对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必须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

10、的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振奋精神,努力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总目标,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推进全省“首善之区”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提高上,体现在创造更多平等发展机会上,体现在人的全面

11、发展上,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坚持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突出任务。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集约化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状况,实现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深化和统筹推进各项改革,着力破解机制体制障碍,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开放步伐,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培育更具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推动作

12、用。坚持以产业聚集活跃经济全局。谋划实施战略性支撑项目,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优势企业联合重组,延伸拓宽产业产品链条。引导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形成资源集约配置、企业梯度聚集、上下游产品相互衔接的产业集群,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支撑。坚持统筹协调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分类指导,统筹协调,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发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市发展水平整体提高。坚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重要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扩大

13、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社会公平,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帮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缩小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经济发展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按2005年价格计算,2010年达到326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万元以上。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亿元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结构调整指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和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城市化率超过

14、50%。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资源和生态环境指标。基本农田稳定在780万亩,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4o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低36%,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6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森林覆盖率达到26.5%o对外开放指标。五年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0亿美元,年均增长18%。人口与人民生活指标。人口总数控制在997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

15、数40万人。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进步和公共服务指标。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180万人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9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Io0%。专栏1“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标2005年2010年指标属性年均增长(%)地区生产总值(2005年价格,亿元)1852326512左右预期性人均生产总值(2005年价格,元)2000030000预期性全部财政收入(亿元)165.630513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929187015以上预期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百分点)3641(5)预期性服务业就业比重(百分点)4554(9)预期性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次)36(180)预期性城市化率()42.850预期性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0.92.2预期性基本农田保有量(万亩)780780约束性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690.74预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