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网络舆情与政府应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网络舆情与政府应对.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网络舆情与政府函寸【摘要】新媒体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互联网成为了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政府应重新审视自身的信息传播观念。通过研究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大风厂“一一六事件在网络作用下所呈现的网络舆情危机及政府应对策略,引出政府在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危机公关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政府在危机信息管理中,要从民情应对的角度出发,利用网络媒体的特性,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的传播内容及途径,满足人民知情权、遵循平等沟通的理念、尊重人民的利益及利益诉求的表达,从而提高政府处理网络危机的水平和能力,塑造政府在民众中的良好形象。【关键词】人民的名义:群体
2、性事件:网络舆情:危机公关一、被近亿人观看的网络舆情从叙事上来看,现象级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围绕着一起群体事件(“一一六事件”)展开的。在由互联网、移动直播等新媒体构成的媒介生态下,这突发事件迅速引发了网络舆情,政府危机应对随之展开。电视剧当然是虚构的,但这场突发事件及其处置和舆情应对,却淋漓尽致地折射出当前我国政府及官员危机公关中最真实的情形和做法。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场现实社会里从来没有过的、被约9430万人nr实时观看”的舆情事件,它呈现或塑造了我国政府如何应对群体事件和网络舆情、如何开展危机公关,为研究评析当前我国网络典情及政府应对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案例。研窕其中的得失,不乏借鉴和参考意
3、义。电视剧中的“一一六事件指山水集团的拆迁队假扮警察,试图趁深夜强拆大风厂,工厂工人在抵抗中意外点燃大火,致使两人重伤,三十多人轻伤,而有关事件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被新媒体迅速、大规模传播。这起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发展,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事件突发。大风厂工人在王文革的带领下,用火墙抵制“假警察”强制拆迁。在此过程中,王文革手持的火把意外掉下火苗,继而引起大火,三十余名工人因躲闪不及而被烧伤。第二阶段,刺激性信息在网络上传播。火灾现场和工人伤亡情况被工人和围观群众上传到网络上。大风厂工会主席郑西坡打电话劝说王文革不要点火时,该事件已被上传到网上。剧中自称汉东水军总司令的郑胜利,直
4、播了“一一六事件并请求网络大V转发相关视频,扩大了事件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对网络舆情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煽动作用。第三阶段,网民态度、意见和情绪形成。网上流传出反对政府强制拆迁、侵害工人利益”的言论,更多网民看到现场惨状后不断发声,负面舆论愈演愈烈。第四阶段,舆情范围扩大化。随着舆论不断发酵,网络舆情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传至国外。这间接推动了事件的恶性发展,导致工人们的怨恨和压迫感持续增加,进而化身为一群情绪化、非理性的“乌合之众。第五阶段,舆情二度激化。京州市市委书记李达康不顾网上舆论,采纳省公安厅长祁同伟的建议,动用武力清场一政府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再次激化,并激起了更大的民愤。现场群众不断上传事
5、发现场的图片和视频,此时网上出现市委书记在现场带领警察用武力强行清场的言论。第六阶段,造成恶劣影响。该事件涉及了市委书记、副市长、警察、市委等相关领导和机构,对京州市政府的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虽然在省委书记沙瑞金的指示下,京州市政府对此事做出了迅速反应,但该事件对政府公信力所造成膨响一时难以消除,以致后来“六事件”中的涉事工人王文革因为对政府的不信任,选择绑架厂长儿子来争取自己的股权。二、政府舆情应对的得剧中对,一一六事件”的处理,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网络媒体、政府和公众在危机爆发各个阶段的互动。网络舆情爆发后,由于相关部门果断、及畤应对,事态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但在危机的处理过程中也存在不少
6、维漏和失误。外交部新闻司参赞邹建华曾提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进行危机公关的基础原则,即第一时间原则、第三方原则、坦诚原则、情感原则、口径一致原则以及留有余地原则。2据此,“一一六事件”舆情应对的“得主要有:(一)坦诚市委书记李达康不回避大风厂与山水集团间的股份纠纷,把掌握的事实真相及时传达给工人,以争取工人们最大程度的理解和信任。事发次日,李达康一早召开短会讨论大风厂员工持股问题,在紧接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认自己应对这起事故负贲,并澄清“一一六事件”是两家企业间的经济矛盾,非谣言所传政府强拆、血拆,声明政府从不会动用警力解决此类问题。正面辟谣,表明政府的坦诚态度,有效遏制了舆情危机的恶化。英国危
7、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曾提出著名的“3T”理论,认为危机事件处理最重要的原则是让大众在第一时间尽可能地了解全部真实情况,坦诚的态度是化解危机最好的策略,包括诚意、诚恳和诚实。3(二)情感李达康在“一一六事件发生后坚守在现场一夜,在相关部门送来早餐后让工人先吃,向工人们提议聘请律师解决工厂的现实问题,又在现场对工人许下维权承诺,表明政府态度。从细节处温暖民心,争取到工人的理解,有效地回应了网上对汉东省政府的舆论质疑,避免了网络舆情进一步激化。网络舆情危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线下舆情处理不当。事件突发后,公众往往处于恐惧和慌乱之中,此时合理安抗事件相关群众的激动情绪,争取公众的理解,及时引导线卜.舆情是避
8、免网络舆情不断激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三、政府舆情应对的失(一)舆情回应不及时在“一一六事件”发生当晚,沙瑞金由于工作劳累没有关注到该事件已演化为重大网络舆情危机。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高育良尽管了解到此时舆情危机严重,工人们迫切期待政府权威信息的发布,但却没有及时向上汇报,导致关键的危机应对举措被推迟到事发后的第二天,错过了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机。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明确要求“严格执行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最迟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限要求,4一度成为官方应对舆情危机的最佳节点黄金24小时”早己升级为微博时代的“黄金4小时”、微信时代
9、的“黄金1小时工因此,面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政府要动态关注舆情的发展,各相关部门也要保持沟通和联系,以随时、及时应对。(一)把舆情视为“敌情”面对“一一六事件中现场工人的反抗,网络舆情危机的激化,京州市公安局长赵东来指示网监处立即删帖:公安局没有妥善疏导群众情绪,而是采取鸣枪示警、武力清场的强制措施;由于被管控,当地媒体在事发后也无法顺利进入工厂内部进行现场报道,政府只在第二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向媒体做出了回应。这种捂、堵、压、瞒的陈旧做法,没有形成有效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结果激发网民将各种意见及不满情绪发泄到网上,对政府形成更大的舆论压力。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新媒体时代,谣言止于真相,失声等于失
10、真。但现实中政府把网络舆情视同“敌情”,畏惧媒介的现象屡见不鲜。面时媒体介入和传播,忽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一味捂、堵、压、瞒”,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出现舆论危机。(三)轻视网络民意一一六事件”中,李达康在事发当晚不顾多数网民“维护工人合法权益”、“大风厂工人拒绝拆厂是合理的利益诉求、大家起抵抗强制拆厂”的意见,听从祁同伟的建议,企图将政府强制拆厂的消息“弄假成真”,在夜间命令拆迁队开推土机拆掉厂子,最终导致工人情绪更加激动,场面再度失控,舆情危机二度激化。危机事件发生时,新媒体能够将零碎的言论通过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途径进行实时扩散
11、,对网民意见的轻视只能使政府处于舆情应对的被动地位。四、以人民的名义:政府典情应对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舆情即民情,舆情应对就是民情应对,而不是应对以各种形式呈现出的公共危机信息。因此,满足人民知情权、遵循平等沟通的理念、尊重人民的利益及利益诉求的表达应是网络舆情应对的核心,即要以人民的名义”来应对舆情。纵观“一一六事件,面对媒体的介入和传播,市公安局没有借助媒体这个最便捷的渠道满足民众的知情权,企图以删帖来缓解舆论危机,反而刺激了舆情的芟延。帖子可以删除,但民众关于真相的需求只要得不到满足,就会有谣言、流言来填充。在民众迫切期待政府发布权威信息时,高育良没有坚持向沙瑞金及时汇报情况,使工人们在
12、不安中彻夜守在事发现场。李达康不顾民众维护工人权益、拒绝拆厂的利益表达,试图强行拆厂,更让舆情达到另一个高潮。这些现象背后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政府违背了舆情应对的核心要求,只看到危机本身,却忽视了背后的人民:只看到政府的政却没看到人民的利益,这是值得深刻反思的。注释:根据CSM52城统计,人民的名义第5、6集在各省级卫视黄金剧场的平均收视率分别为1.084%、1.239%.2邹建华.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策略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113-117.3赵秋杰.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危机公关的突围.今传媒,2012(07).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http:/.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