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提起各级各类优质课,老师们都不陌生,准备一节优质课,无论是校级、省市级、国家级,老师们都会皱起眉头,因为优质课是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晒出来的,且要让同行学者点评一番,因为都不想丢人,教师的内心活动自然很复杂。故此,从备课、磨课、上课、说课到最后的评课,都不是轻松的事,能坚持下来并完美呈现的一定是一次涅槃重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个人意志品质、业务提升乃至人格升华的过程。我认为结果不重要,过程更重要,课后的反思提升最重要。在“备”和“磨”的过程中,提高对课标、教材的理解,转变教学观念,规范日后常规教学,这才是我们常说的以赛促教,以教促学,是优质课的价值所在。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这是一个
2、老生常谈的问题,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今天,我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首先,教师要研读课标,找准方向,确保依标教学。教育部于200年发布的,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依据,脱离课标的教学设计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实很多老师在各类优质课、公开课都会展示课标要求,但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都是摆设,他的课堂设计压根没体现课标要求,这是不可接受的教学设计,是失败的、无效的课堂,是跟着感觉走的课堂,事实证明,跟着感觉没法走。其次,教师要研究新教材,变教材为学材.,甚至可以利用身边的地理素材,设计教学活动,以此达成学习目标。新教材充实了大量案例,且都是经典案例,
3、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的经典案例设计教学活动,以此生成学科素养。素养是不能通过课堂的说教发展的,是需要在真实情境中,带领学生去探索未知,生成新知。以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课为例,本课充实了大量案例,如:南方喀斯特山区石漠化问题、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问题、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问题、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问题。这么多典型案例的呈现,其目的不是让我们穷尽每一个案例的原因、影响、措施,而是需要教师以某一个案例为突破口,在充实案例、借助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手段等条件下,深度探究生态脆弱区产生生态问题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不是带领学生记忆这些案例,概念化生态脆弱区的治理才是本节课的核
4、心问题。第三,在研读课标和新教材基础上,确立了教学方向和目标后,就要着手准备教学素材,诸如图片、视频、信息化手段、教学情境等等。备课一定是一个从。到正无穷再瘦身的过程,这就好比阅读一本书,先是从“小白”到钻进书目之中,先是感觉书里讲的内容纷繁复杂,经过自己的大脑加工之后,最后这本书的核心要义可能就剩几页而已。只有通过这个过程,你才能准确理解课标和教材,否则就是浅表化备课,自身也得不到提高。如果你是从网上下载课件,自己简单修修补补,那就更是自欺欺人了,凡是没经过自己大脑深度思考的课一定是肤浅的课堂。第四,“群狼战术”是必须要有的。赛场如战场,一个人的单枪匹马是必死无疑的,为此,每一节优质课、公开
5、课,必须得到全组老师的深度参与,在这个过程中,组内每位教师通过参与备课、磨课、评课,都会得到成长。一课好课,一定是在一群人的不断声讨中顿悟而来。这让我想起老校长多年前牵头开展的声势浩大的五省三市同课异构活动,彼时,八所国家级、省级重点高中、示范高中联合开展此项活动,场面不亚于国家级教学赛事。每期活动在确定的学科中,每所学校每个学科选出一位教师上课、一位教师评课,开展活动所在省市聘请一位专家进行最后点评。在那些日子里,全组互动、全校联动、省际互动,全校各组老、中、青教师憋足一股劲,瞄准一节课,全力备课,深度参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组内先磨,定盘子之后,中层干部、校级领导听课拍板,不合格的全组重
6、新备课。正是在这样的教研氛围中,实现了群狼战术,教师得以发展,业务水平得以提升,教学理念得以升华。第五,教学设计必须围绕课标进行。正如前文所讲到的,很多老师展示了课标要求,但教学设计却与课标要求相背离,或者不能完全承载课标要求,这是注定要失败的课,我们不能嘴里是主义,内心都是主意。课堂是否有效,学生状态是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有的课堂看起来很热闹,实际探讨的都是一些没有思维含量的假讨论。当下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课堂,必须要创设真实情境,可以是生活实践情境,如身边的地理;也可以是学习探索情境,关注知网高质量的研究论文,简化、瘦身之后,为课堂所用。第六,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要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什么是有
7、效的学生活动?学生可以看懂的就不需要教师花太多功夫,学生可以读图说出来的就没有浪费时间的必要,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需要教师设计学生活动的。作为一位教师,这些道理其实都烂熟于心,但难就难在到底哪些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哪些是真正值得探究的,需要教师动一凡脑筋。刚结束的西藏自治区基于两个平台应用的一节课例,就犯了一个错误,该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西气东输经过的地形区、省级行政区,这样的问题显然不该拿来讨论,可想而知这节课的效果了。记得原来老校长说过的一句话,有“油”的地方下“深钻”,就是这个道理,不要把力量用错了地方。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我们对学情的把握不够,对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结构把
8、握不清。第七,课堂教学设计要聚焦大概念的生成。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构建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在内的高考考查内容体系,我国基础教育由此迈入了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已经喊了很多年,老师们也有大量实践,专家学者也加入本轮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能再满足于学生的机械记忆、题海战术了,要向浅表化、碎片化、满堂灌式教学说不。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时代了,死教书、教死书无异于坑害我们的下一代。课堂教学首先要提炼大概念,围绕大概念,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活动,在有温度、有深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生成大概念,发展学生学科
9、素养,培育创新思维。至于大概念的获取路径,我在上个月的文章中有过专门论述,这里就不在赘述了。能力不是告知的,素养不是假讨论得来的,能力和素养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深度思维碰撞中产生的。第八,教学过程中要提高三种意识,即:问题意识、过程意识和探究意识。每一节优质课,哪怕是一节常态课,也需要这三种意识。教学设计仅仅是课堂教学的预设,如果完全按照预设进行,那岂不是照本宣科了,就变成演戏了。有深度的课堂一定是生发的,而不是预设的,预设是必要的,但预设却也是为意外生成做准备的。比如,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生回答问题时超出了你的预设,这恰恰是展示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时刻,有的老师会无情地“消灭”学生的见解,顾
10、左右而言他;有的老师会抓住这难得的意外生成问题,将课堂升华,拓展学生思维。第九,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课堂教学不能只有粉笔、板书和版图版画了,要善于恰当运用信息化手段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当然,我们不能在课堂上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为了发展学科素养、培育创新思维而信息化,那些蹩脚的、画蛇添足的、生拉硬拽的信息化手段就是作秀。教育部正在支持和深入推广教育信息化,其目的就是运用信息化手段,高效解决课堂学习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因为我们下一代必然是信息化的一代,否则我们中华民族就会被这个世界淘汰。第十,要挖掘学科资源,渗透学科思政。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要求,从高考层面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时期,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总目标。一节优质课,同样要渗透学科思政,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恰当时机,渗透思政教育。一节优质课是一位教师的家国情怀、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为人处世、业务能力、知识储备、学科素养等各方面的综合展示。课标一教材一设计一互动各要素要聚焦目标不偏航;活动要有温度更要有深度,互动要真诚更要深刻,文科知识要做到逻辑化,理科知识要注意情感化,师生共同打造和谐共生的、合作探究的生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