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练习(含解析)1 .新中国成立至2007年底,我国先后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物权法等15部法律草案全文公布,征求意见。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决定,其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要予以公开。从此,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成为常态。这反映了A.立法工作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B.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C.我国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D.法律的制定遵循人民民主原则【答案】D【详解】材料体现了“法律草案全文公布,征求意见”,这说明法律的制定遵循人民民主原则,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法律制定征求人民的意见
2、,不是回应民生问题,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法律制定征求人民的意见,不是体现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排除B项;我国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的标志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2 .1980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记者时指出,“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这一论断形成的背景是A.“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B.拨乱反正工作的顺利进行C.中共十二大的顺利召开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答案】A【详解】根据“1980年8月“并结合所学可知背景主要是“文革”时期对民主法治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
3、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A项正确:拨乱反正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域,与法制无关,排除B项;中共十二大的召开是在1982年,排除C项;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远远没有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3 .1954年,政务院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这表明()A.机关减少劳动学习时间B,社会兴起竞技体育运动C.民众接受休闲娱乐观念D.政府重视增强民众体质【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
4、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政务院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工作时间做工间操,国家体委也推行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无论工间操和广播体操都有利于加强锻炼,增强民众体质,D项正确: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加强锻炼,目的是更好的工作和学习,因此政府的目的不是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政府机关和学校,不是全社会,且材料中的工间操和广播体操不属于竞技体育,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政务院和国家体委对锻炼的重视,没有体现民众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4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
5、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B.我国注重以德治国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D.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人民群众崇德向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了实处,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以德治国无关,排除B项:材料虽然涉及艰苦奋斗精神,但不是主旨,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不是爱国主义教育成功,排除D项。故选A项。5 .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2009年
6、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文件是A.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B.中国的粮食问题C.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D.食品安全法修订案【答案】C【详解】根据“食品安全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故选C;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是国家发改委编制的,中国的粮食问题和食品安全不符,食品安全法修订案于2014年原则通过,飘出ABD。6 .1983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门针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提出了若干条界限,包括:不干涉穿衣打扮,不用“奇装异服”一词;对抒情歌曲及轻音乐,得须经过批准方能禁止;绘画、雕塑方面,不禁止表现人体美的作品;生理卫生课不是精神污染。这些
7、要求体现了()A.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B.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C.思想解放工作任重道远D.中西文化在交流中碰撞【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3年(中国)。材料所提及的相关规定,不干涉穿衣自由、不打击文艺成果、突破传统观念束缚,侧面反映了当时对这些方面管控过多,仍需要加大思想解放力度,C项正确;1983年经济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农村,材料中没有指向农村的信息,排除A项;1986年才通过了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排除B项;材料相关信息并非都是由西方文化带来的,排除D项。故选C项。7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及时出台了土地
8、改革法婚姻法惩治贪污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法律。这些举措()A.突出落实政府“依法治国”的理念B.有利于新中国法律法规体系形成C.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D.表明法制建设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答案】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法律,这些法律的出台有助于构建新中国法律法规体系,B项正确;“依法治国”理念是到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来的,排除A项;材料强调这些措施有利于新中国法律法规体
9、系形成,而此时我国还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C项;材料措施有利于新中国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不能体现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B项。8 .下图是1950-2000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它从本质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主政治A.逐渐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轨道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C.依法治国的正式确立D.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与发展【答案】A【详解】材料反映了我国六七十年代制定的法律数量非常低,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而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制定的法律数量快速增长,说明我国重视加强立法建设,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逐渐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故A符合题意;图示反
10、映了改革开放后法律数量增多,表面上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H益完善,但本质上反映的是中国民主政治逐渐走向制度化、法制化,故排除B;依法治国正式确立于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不能完整反映图示主旨,故排除C;材料与基层民主政治无关,故排除D。9.“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在推进上述问题的改革中迈出重要一步的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C.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D.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中“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干部领导职务
11、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80年8月18H,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内容,推进这一问题的改革中迈出重要一步的是1980年8月30召开的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故B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召开于1982年11月、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召开于1984年5月,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C、D三项。10.从1986年“一五”普法规划开始至今,我国的普法不只停留在条文的宣传贯彻和传单的发放等简单行为上,而已走入普通大众生活的细枝末节,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程。这说明我国()A.加强立法B
12、.注重普法C.研究法理D.严格执法【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的普法“不只停留在条文的宣传贯彻和传单的发放等简单行为上,而已走入普通大众生活的细枝末节“,说明我国注重普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立法和执法,排除AD项;材料体现了我国注重普法,而不是研究法理,排除C项。故选B项。11. 1982年以前,我国宪法的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的结构顺序则调整为“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这一调整表明我国()A.切实落实了依法治国的方针B.高度重视公民权利C.初步奠定了法治建设的基础D.注重维护宪法权威【答案】B【
13、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82年修订的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这是民主法治进步的表现,这一变动表明我国高度重视公民权利,B项正确;宪法结构顺序的变动不能体现“落实了依法治国的方针”,排除A项;1954年宪法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初步奠定了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C项;材料信息表明我国注重保护人民权利,排除D项。故选B项。12. 1981年2月,全国总工会等9单位联合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发出倡议: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次年,党中央又把每年3月确定为“全民文明礼
14、貌月工这些举措意在()A.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C.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D.掀起学习英雄模范的热潮【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年(中国)。材料围绕文明礼貌提出“五讲四美”倡议,确定“全民文明礼貌月,据此可知目的是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C项正确;A项时间不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于中共十八大以来,排除A项;B项仅涉及部分信息,无法涵盖材料主旨,排除B项:D项只是文明礼貌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部分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13.下表所示为宪法的部分规定与“文革”中的现象的对比。据此可
15、以得出,当时()宪法,文革,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权限,规定了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程序不按任何程序地“打倒一切”,全面夺权”使国家机关陷于瘫痪规定了国家主席、人大代表和公民的权利和地位国家主席等国家领导人被排挤到一边,干部群众被肆意迫害A.“文革,严重践踏法治成果B.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C.“文革”意在重建法治秩序D.国家法治建设基础未形成【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文革”使国家机关陷于瘫痪,公民权利受到严重侵害,这说明“文革”违背和破坏了宪法规定和精神,严重践踏法治成果,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不能完整概括题干信息,排除B项;“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排除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面是1954年和1982年宪法目录表。表中的变化说明1982年宪法1954年宪法I9R2年宪法序一序N第章总纲第章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