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存在问题以及措施.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03844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存在问题以及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存在问题以及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存在问题以及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存在问题以及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存在问题以及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存在问题以及措施.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存在问题以及措施摘要: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愈发频繁,因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地质灾害在发生数量、规模和范围方面均显著增加,地质灾害导致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同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种新型监测技术得以应用。其中自动化监测凭借其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等特点,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长期布置在野外,设备损坏丢失情况频发,数据不连续,准确性低,难以为地质灾害预警判断提供长期有效的数据支撑。因此,文章重点分析了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存在问题和措施。关键词: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问题;措施获取长序列连续监测数据,是进一步进行监测和预报的先决条件和依据。在地质灾

2、害预测方面,利用传感器来实时获取地质灾害相关数据,通过对传感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处理,从地质数据中获取各类地质灾害的异常变化数据,该系统会做出相应的判定,并进行相应的预警预测。可见,在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中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更快的处理数据可以使监测系统效率提高,更准确的发现地质变化,可以使监测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1 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人为或自然损坏,太阳能板供电不足,无线通讯条件较差,专业监测设备长期处于露天状态,同时由于受传感器损坏等原因的限制,以及专用仪器的监控状况不稳定,数据不连续,数值跳跃,不能进行数据的实时收集和传递,对地质灾害的预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

3、阻碍。1.1 数据异常、跳跃利用危岩压力监测设备、地表裂缝监测设备以及深部位移监测系统等,借助于对终端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监测或者由技术人员分析与处理数据信息,来判断位移的大小以及坡体是否稳定。一般来说,监测数据要维持在一个正常的稳定的状况,在降雨情况下,或在探测器下面发现东西的情况下,不同的数据会有显著的差别。人类工程活动会对监控数据产生较大的冲击。一般情况下,正常两个小时甚至半天返回监测数据,下雨时加密采集频率,每十分钟左右返回数据。但由于雨天的太阳能板供电不足,无线传输信号不好等因素限制了雨量计的正常工作,造成了数据延迟、丢失等问题。1.2 数据相关性差从原理上讲,在降水过程中,水分、泥位

4、值等随降水而有一定的差异,但与实测数据的关联度较低。比如在某地区进行的一项地质灾害监测中,分别在地下O.2m,0.4m,0.6m,1.0m,1.5m处布置了5个传感器,观测数据表明,大气降雨量和土壤含水率之间的相关性不大。1. 3阈值确定复杂通过比较以往的降雨观测数据,可以看出,当降雨观测值很低时,很可能会发生灾害,相反,当观测值很大时,降雨的观测结果就会消失,因此仅依靠降雨的观测数据来预测是很困难的。还应当分别计算10分钟、30分钟、1小时、24小时、累计小时最大等几种类型的降雨量,综合仿真降雨条件下的各种灾情,做好相应的预报。1.4数据含义不明在泥石流孕育或者发生以后,由于断裂、挤压、摩擦

5、等原因,岩体就会产生一种次生信号,这种次生信号包含着重要的地质情况。泥石流的次生波波长较长,易于衍射,频率低,不受任何阻碍,具有很高的穿透能力。在理论上,在初期,泥石流的第二次强度最大。在滑坡停止的时候,这种情况就会慢慢的消散,但是数据库当中的监测数值相对来说具有复杂的格式,不能够绘制更加合理的图像曲线进行模拟。2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及措施2.1 优化硬件设备,加强设备检查维护第一,为了满足地质灾害海量监测数据在安全、稳定、快速响应检索等方面的要求,在硬件方面需采用磁盘阵列存储体系以保障数据安全,对数据库在存储分区、实体化视图、索引、数据结构及存取方式上需进行优化。针对各厂商监测

6、设备采集模式、传输方式、数据存储差异性大的问题,急需制定相应的标准进一步规范专业监测工作。同时,应落实后期运行维护资金和管护制度,确保接收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连续性。第二,地质专业监测设备长期布置在野外,受到野外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定期对其性能进行检查和维护。例如针对数据跳跃、不稳定等问题。可能由于传感器损坏引发。此时通过现场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要对传感器进行更换。而针对长时间未返还数据现象,除开更换传感器措施外,也可以考虑更换大容量电池,或接入居民用电。或者考虑采用北斗的卫星通讯。加大太阳能板功率、蓄电池容量,或在满足监测要求条件下适当降低数据采集频率以节约用电。总之,通过优化设备性

7、能,加强现场检查,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运行正常,以此全面提升监测设备反馈的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地质灾害的预警提供数据支撑。2. 2积极创新数据分析技术基于数据融合和数据挖掘技术,开发了数据挖掘系统,在并行处理中完成各种监测数据的联合分析,并采用不同方式显示不同类型数据的曲线,解决了多源监测数据集成困难的问题。对海量监测数据的存储、快速检索、集成和综合应用进行研究,充分挖掘海量数据的隐藏价值,开展地质灾害成因、机理研究和阈值分析,更好地服务于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决策。2.3优化自动化监测系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智能化、自动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应用。GNSS技术、倾斜摄影

8、测量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多平台激光雷达技术、智能传感技术等自动监测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GNSS自动监测是一种基于卫星载波相位观测的实时动态差分技术,用于获取监测点在特定坐标系下的实时三维信息。基本原理是选择一个远离变形区位置稳定的参考站,在变形体上布置若干个监测站,在参考站和监测站上分别安装GNSS天线,同步接收卫星信号,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实时数据处理,获得监测站的实时三维坐标。所以要全面提高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的效果,应该在现有监测技术的基础上,考虑监测的成本、监测的准确性、实施效果、信息反馈的及时性,融合多种自动监测技术,构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提

9、高监测效果。近年来,国内各种地质灾害频发,城市地质环境日益恶化。随着经济和工程活动的加强,将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地质环境问题。因此,要尽快建立健全国家地质环境监测体系,优化自动监测硬件设备,做好维护保养工作,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方法,及时掌握地质环境变化信息,为防止地质环境进一步恶化和地质环境治理提供可靠依据。参考文献:1孙泽信,段举举,张安银.基于物联网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J地质学刊,2022,46(01):60-66.2王伟垣.某地区地质灾害的自动化监测与危险性评价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1(11):127-129.3张娟,王信,李瑞冬.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存在问题探讨J.地下水,2020,42(05):158-1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矿业工程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