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诗歌对比阅读试题汇编(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诗歌对比阅读试题汇编(五).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诗歌对比阅读试题汇编(五)诗歌对比鉴赏试题汇编第五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病起书怀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诗人在被免去参议官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和銮:同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辗首或车架上称銮。本诗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
2、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均作于陆游闲居之时,前者从衰病起笔,后者紧扣住一愤字,抒发自身感怀。B.前诗中位卑”一句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表现了诗人心系国家的情怀。C.后诗选取楼船、铁马衰鬓等典型意象,将辉煌的过往与无奈之现实做对比。D.后诗中塞上句用长城的典故自比,该句意在表明作者想为国立功的昂扬之志。15 .两首诗尾联均谈到了诸葛亮,试分析两诗尾联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答案】14.D(该句意在表明作者想为国立功的昂扬之志错,作者曾以国家的塞上长城自许,希望能为国御敌立功,不料愿望尚未实现,表
3、明其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16.同:都给予了出师表极高的评价,都赞扬了诸葛亮自请北伐、讨贼报国的诚志,裴达了诗人欲学诸葛亮出师北伐,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异:书愤一诗尾联暗讽批判了南宋朝廷苟安偷生,不思北伐。病起书怀一诗尾联表达诗人想要收复失地的迫切心情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每点2分)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天末怀李白注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魅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还至湖南。戏赠杜甫李白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15.
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颔联中鸿雁代指音信;江湖一语双关,既可指路途,又可指充满凶险的社会。B.杜诗颈联议论精辟,借李白命运多舛、奸邪小人幸灾乐祸,道出许多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C.李诗前两句交代了正午之时诗人在饭颗山上与杜甫相遇的情形,为下文自然发问做铺垫。D.杜诗沉郁深广,表达感情较为强烈;李诗直白浅易,饱含戏谑意味,有讥笑杜甫瘦苦之意。16.两首诗是如何表达李、杜之间深厚情谊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5.D有讥笑杜甫瘦苦之意错误,李诗结尾两句是作者以此劝慰朋友杜甫,诗歌当不了饭吃,不要为了写诗太苦了自己,太瘦了不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看似玩笑之话,实为肺腑之言,
5、表明对朋友的关切,极其感人,因而没有讥笑之意。16.(一)杜诗:(1)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诗人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反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用螭魅喜人过比喻李白长流夜郎,遭人诬陷,表达了对李白艰难处境的同情。(3)运用了想象的修辞手法。通过想象朋友遇赦时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表达了对朋友的无比思念;还通过想象朋友可能与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屈原倾诉内心的愤懑,表达了对朋友不幸命运的同情。(二)李诗:运用问答的方式。末两句一问一答,新颖别致,给人以信增亲切之感,似是玩笑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体现了李白与杜甫之间的真挚友谊三、(二)古代诗歌
6、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过淮甸曹勋长淮烟静是天津,兵里因循一半分。尚有旧时鸥与鹭,夕阳归处记南云。【注】淮河:南宋时期绍兴和议所规定的宋金分界线,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区割让给金国。杨万里奉命去迎接金廷派来的贺正使(互贺新年的使者),来到淮北后触景伤怀所写的绝句。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诗都是因眼前淮河的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但景物各有不同。B,杨诗波浪交涉后著以亦难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喟。C.曹诗首句写淮河上空烽烟已逝,可惜那河边的渡
7、口已成宋的边塞。D.两诗用笔微约、风格雄浑,都能在对客观景物的叙写之中怨而不怒。16 .两诗都描绘了鸥鹭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作用。(6分)【答案】15.D(风格雄浑错误,这两首诗风格都是沉郁的)16.虚实相生,杨诗侧重从其可以南北自由飞翔的角度入手,表达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来往的强烈愿望。反衬手法,曹诗侧重从其尚能知晓在夕阳暮色里,循着南云回归旧林,批判了南宋小朝廷纸醉金迷、不思故里、苟且避战的现状。(每点3分,其中手法1分。共6分)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新柳
8、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诗前两联直接描写柳之颜色、情态,目的在于为后两句阐发主旨”蓄势“。B.杨诗写柳由近而远,由上而下,从岸上的柳条,写到水中的柳景,富有情趣。C.杨诗描摹细腻,清新自然,妙手天成,生面别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D.两首诗都写初春之柳,语言表达各有特色,曾诗婉曲有味,杨诗活泼明快。16.两首诗都是写柳之作,但曾诗状物而寓理,杨诗状物以寄情。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15.【答案】B【解析】B项中杨诗写柳由近而远错误,应该是由远而近。故选Bo16.【答案】曾诗借物喻
9、人,状物讽世,借依仗东风之势便摇摆猖狂的柳条,嘲讽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天地之间自有清正之气,一时得志的势利小人一定不会长久存在(2分);柳条在春天刚到的时候,叶子没来得及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就依仗东风之势摇摆,气势猖狂,柳条只会将柳絮飞上天企图遮蔽日月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严寒霜冻的时候,它一定会枯萎。(1分)杨诗通过描写新柳优美活泼的形象(1分),表达了对新柳的喜爰,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深情。(1分)微风吹来,浅黄的柳条轻轻拂动,日光下,柳影引着柳条,柳条好似被引伸到百尺之长,这样水上水下连成一片,画面生动,甚是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新柳的喜爱,对春景的吟赏,对生活的热爱。(1分)(三
10、)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五.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各题。踏歌词四首刘禹锡其一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鹦鸽鸣。其三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注:踏歌,是指古代流行于长江流域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者多为青年男女,边跳边唱,并以脚踏步为节拍。花钿(dian):女性的一种首饰。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写川江一带的民俗风情。诗人模拟当地民间情歌,以女性口吻咏唱对爱情的期待和追求。B.春江月出大堤平中的平字指春江涨满,与江岸齐平,和潮平两岸阔”中的平有同工之妙。C.振袖倾鬟风露前以振袖、倾
11、鬟两个细节来写舞姿情态,表现出青年男女跳舞至深夜的疲惫之状。D.这两首诗风格清新自然,优美动人,富有生活气息,表达感情宛转曲折,含意丰富,情味悠长,耐人寻味。16.这两首诗的结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其一的结句以景结情,当新词唱尽,四周悄然,只见红霞映树,只闻鹦鸽和鸣,衬托了姑娘们因唱尽新词无人应对而产生的惆怅、失落之情,耐人寻味;其三的结句侧面描写,次日清晨,游童在歌舞场地拾到姑娘遗落的花钿,烘托出昨夜热烈狂欢的气氛,情味悠长。【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表现出青年男女跳舞至深夜的疲惫之状说法错误,应为表现出青年男女跳舞时热烈
12、的情绪和狂欢的情景。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两首诗是一组组诗中的诗歌,两首诗都是写川江一带的踏歌民俗风情,但两首诗在具体的写法上却有着很大差别。两首诗的结句就体现出这种差别。第一首中的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鹦鸽鸣是写景,此处是以景结情,且是一个特写镜头,它表现的并不是全部的女郎而是其中的某一个,在别人都凭歌声为媒介而会到自己所欢”的时候,她却是唱尽新词欢不见,尝到了失望的滋味。但她仍旧怀着希望,一直等到红霞映树的早晨,小伙子最后是否来了?鹏鸽鸣声似乎有所暗示。鹦鸽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代表悲苦,诗中通过鹏鸽这一典型意象,衬托了姑娘们因唱尽新词无人应对而产生的惆怅、失落
13、之情,耐人寻味。第二首中的结句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月落乌啼云雨散是说他们歌舞竟夜,直至天明。从意思上讲,狂欢之夜的情景已经写完,但作者又用游童陌上拾花钿一语,对狂欢之夜做了无声的渲染。次日,游童们沿路去拾取女郎遗落的花钿(女子的首饰),花钿遗落满地而不觉,可知当时歌舞女子是如何沉浸在歌舞狂欢之中。这种从侧面的、启人想象的写法,其含意的丰富和情味的悠长,更胜于正面的描写。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出昨夜热烈狂欢的气氛,呼应了上一句振袖倾鬟风露前,意味悠长。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14、,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0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总结上片,带起下片,前句对大自然发出由衷的赞叹,后句则由江山引出豪杰。B.念奴娇赤壁怀古整首词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气势磅礴,格调清新,上片侧重写景,下片因景生情,极豪放之致。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点出了历史风云,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
15、的感叹。D.铜雀春深锁二乔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是通过间接描绘二乔将要承受的命运,把战争胜负写得含蓄蕴藉。1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中作者都借用周瑜的典故,各有何用意?12 .Bll.(1)苏词借此引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反衬自己年华老去却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2)杜诗蕴含造化弄人的意味,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格调清新错误,本词应该是格调雄浑。故选Bo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苏轼词中极写周瑜的年轻英俊,而功业盖世,塑造出其风度翩翩又年少即建功立业的儒将形象,其实是为了反衬出自己已近中年,却被贬黄州,可以说一事无成的怅然失意,表达自己年华已逝而早生华发,难以实现壮志的伤感。杜牧诗中是借周瑜火烧赤壁之战是因借东风之天时方得成功,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