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胃癌肝转移综合诊疗进展(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胃癌肝转移综合诊疗进展(全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4胃癌肝转移综合诊疗进展(全文)摘要胃癌肝转移的总体发生率约为9.9%18.7%,异质性大,患者5年生存率20%,尤其是甲胎蛋白阳性胃癌和胃肝样腺癌伴肝转移患者预后更差。目前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和日本胃癌学会均未制定专门针对此类患者系统完善的诊疗策略。本文就胃癌肝转移的分类、诊断(血清学、影像学、病理学)、治疗(手术、药物)等方面作一系统综述。与日本、韩国相比,我国胃癌患者分期更晚,许多患者在初诊时已存在肝脏、腹膜等远处转移。胃癌肝转移(gastriccancerwithlivermetastasis,GC1.M)多通过血行传播,总体发生率为9.9%18.7%lo与结直肠癌肝转移不同,G
2、C1.M的预后更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301医院陈凛教授牵头开展的全国多中心RECORD研究旨在探究我国GC1.M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现阶段胃癌指南推荐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减瘤手术、化疗、介入等姑息治疗。近10年来,胃癌的治疗在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Regonivo研究表明肝转移对免疫治疗敏感性较淋巴结或者肺转移更差2,无法切除的GC1.M等晚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仅为414.3个月3,4,其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阳性胃癌和胃肝样腺癌患者更易发生肝转移,预后尤其差5,6oGC1.M的治疗模式仍
3、处在探索阶段,各国的胃癌指南对于GC1.M的诊疗标准不尽相同,本文围绕近年来国内外GC1.M的诊疗现状进行系统综述。一、GC1.M的分类Ge1.M可分为同时性GC1.M和异时性GC1.M,同时性Ge1.M定义:在胃癌手术前或手术期间,或原发肿瘤切除后6个月内检测到的肿瘤肝转移。由于部分肝转移灶微小,日常诊疗的术前CT检查对显示肝微小转移灶的敏感性较低,所以术后6个月内检查发现的肝转移仍被归类为同时性GC1.Mo异时性GC1.M定义:胃原发病灶切除术后超过6个月出现的肿瘤肝转移7o我国2019年胃癌肝转移诊断与综合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根据病灶能否根治性切除提出C-GC1.M分型,即I型:可切除型;1
4、1型:潜在切除型;In型:不可切除型。日本胃癌研究会在日本治疗指南中则根据Ge1.M的扩散程度提出H分型,即Hl:肝转移瘤局限于一侧肝叶;H2:出现少数肝转移瘤且散在分布于两侧肝叶;H3:出现多数肝转移瘤,弥漫分布于两侧肝叶。2022年欧洲多学科肿瘤委员会就胃癌肝转移灶数目2个时定义为胃癌寡转移范畴达成共识8o部分回顾性研究发现HER2状态与GC1.M预后相关,根据HER2表达情况分类为HER2阳性GC1.M和HER2阴性GC1.M9o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临床中存在两种极易发生肝转移且预后很差的特殊类型胃癌:AFP阳性胃癌和胃肝样腺癌,这两种特殊胃癌肝转移率分别高达49.2%和75.6%,包括根
5、治性术后的胃肝样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至9%,实际上这两种特殊类型的胃癌可分为3种分型:不产AFP的胃肝样腺癌;产AFP的胃肝样腺癌;产AFP但无肝细胞癌样分化的胃癌10oGC1.M种类多,预后差异大,CGC1.M分型更贴近临床实际需要,临床工作应根据不同类别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二、GC1.M的诊断GC1.M早期肝脏病灶隐匿,多以胃原发肿瘤引起的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一般晚期肝病灶才有明显的局部症状体征,明确是否存在肝转移对制定诊疗计划至关重要,临床诊疗中有不同的检测手段协助诊断GC1.Mo(一)血清学检测目前没有特异性的血清学标志物用于诊断Ge1.M,临床中常用于检测胃癌的
6、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72-4、癌胚抗原均与GC1.M存在关联,但这几种血清学标志物的特异性均不高,限制了其在GC1.M诊断中的价值,多种血清学标志物联合预测GC1.M的价值需要进一步评估。AFP与GC1.M存在较强关联,王雅坤等11对70例血清AFP20g1.晚期胃癌患者分析,发现AFP1000g1.和AFPV100Og1.患者的肝转移率分别为78.6%和57.1%,AFP的动态变化也能用于评估疗效与复发情况。在肝转移率较高的AFP阳性胃癌中,若以AFP细细胞学染色阳性为诊断标准,血清AFP在诊断AFP阳性胃癌中显示出良好的价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5%和71.8%,
7、但目前对于血清AFP阳性胃癌定义仅为描述性,确切的血清学AFP浓度诊断标准存在争议口2。而在诊断同样易发生肝转移的胃肝样腺癌中,血清抗糜蛋白酷和l-抗胰蛋白酶可能与其高度侵袭性有关联,血清学AFP升高常为重要的临床特征13o由于存在不产AFP的胃肝样腺癌类型,单纯血清AFP诊断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建议联合术后或活检组织标本AFP检测。总之,GC1.M诊断缺乏特异性高的标志物。血清AFP升高是AFP阳性胃癌和胃肝样腺癌的特征之一,但是升高的确切标准尚无定论,且仍有部分AFP阴性的胃肝样腺癌,联合组织标本AFP检测诊断特异性更高。血清AFP预测GC1.M的确切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二)影像学检查1
8、 .CT/PET-CT:CT是检测胃癌是否有远处转移的首选,诊断转移灶的敏感性为14.3%59.0%,特异性为93.3%99.8%,通过胃肿瘤原发灶图像的CT值有助于评估是否存在GC1.M14o与单独PET或CT扫描相比,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诊断GC1.M有潜在的优势:定位诊断更加准确,识别复发肿瘤敏感性更高。而有学者发现与18F-FDG示踪剂相比,肝转移灶对新型示踪剂68Ga标记成纤维激活蛋白抑制剂(fibroblastactivationproteininhibitor,68Ga-FAPI)摄取更多,68Ga-FAPIPET-CT显像不受血糖影响且检测
9、GC1.M敏感更高(89%比57%)15o另外,近年来人工智能影像组学、新型成像方法取得进展,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肝转移灶的准确度有望进一步提高。Radiology报道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方法,在动态造影剂增强CT下区分肝脏肿块的诊断性能,其诊断肝转移瘤的敏感性高达92%16o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进行的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旨在评估68Ga-NOTA-MA1.-MZHER2PET成像诊断晚期胃癌患者HER2阳性病灶的效能,结果显示HER2阳性组的病灶摄取68Ga-HER2抗体明显高于HER2阴性组(SUVmaXlO.712.5比3.817,P=0.005),诊断HER2阳性病灶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
10、100%和55.4%,其中肝转移灶的摄取量仅次于腹膜转移灶17,这提示若胃癌存在肝转移并且HER2阳性时,68Ga-NOTA-MA1.-MZHER2PET成像可基本确诊GC1.M。人工智能、影像组学等新兴影像学诊断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应用于临床实践可能仍需一段时间。目前中国GC1.M专家共识和2022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胃癌指南均推荐临床怀疑GC1.M时,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应积极行PET-CT检查,以获得更加准确的分期指导治疗。然而,对于GC1.M可能存在的微小病灶,CT/PET-CT的敏感性较低,需MRl检查协助诊断。2 .MRI:MRl诊断Ge1.M的价值显著,能明确肝转移灶大小、数目
11、位置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在显示肝微小病灶中有独特的优势。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锐塞酸增强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检测肝微小转移瘤(1.5cm)的敏感度高达97.4%,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还可以预测GC1.M患者对化疗的反应,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3%和76.7%18o有学者发现基于MRI新的成像方法:MRI指纹图谱如果与MRI光谱技术结合使用,甚至可以在形态学上检测肝转移发生之前量化组织改变,从而在疾病的早期阶段直接识别是否存在肝转移19oHamm等20通过多
12、相位MRI开发和验证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系统的肝病灶分类器,其辨别包括肝转移瘤在内病变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92%、98%,证明了MRI联合人工智能对肝转移瘤典型成像特征进行识别肝转移瘤的可行性。3 .超声:超声检查具备无创、方便、成本低等诸多优点,是GC1.M筛查的首要手段,但由于易受检查者技术经验、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和肠道气体、病灶大小以及仪器的影响,对肝转移瘤的诊断差异性比较大。B超检测肝转移灶直径2cm、12cm2Cm的敏感性分别为100%、61%、20%,相比之下,超声造影的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具有更大的优势,检测直径为12Cm和直径V1cm肝转移灶的正确率分别高达8
13、4.9%和80.6%21。术中超声由于可以直接把探头置于肝脏表面,检测肝转移灶的敏感性和正确性更高,分别为99%和97%22o因此,超声检查在协助诊断GC1.M方面占据重要地位。(三)病理学检查诊断GC1.M的金标准是组织学病理确诊肝转移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除手术切除之外的最常用方法,但该操作的有创性及其对穿刺医师较高的技术要求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普遍常规应用。对于诊断胃肝样腺癌,在确诊恶性肿瘤基础上需进一步分子病理诊断,目前缺乏胃肝样腺癌的特异性分子特征,其病理学特征为肿瘤细胞同时具有腺癌和肝细胞癌分化特点,常高表达肝癌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如AF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
14、肝转移病灶与肝细胞癌极易混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滕理送教授团队通过收集临床和组织病理信息,建立早期预测胃肝样腺癌患者肝转移的列线图模型,其模型在训练队列(AUC=O.821)和验证队列(AUC=O.728)中的预测效果强大且稳健,校准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的肝转移率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23oAFP阳性胃癌中肿瘤细胞AFP染色阳性对GC1.M的诊断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的AFP联合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Ki67能有效预测GC1.M,敏感性为81.5%,特异性为82.2%、准确性为81.9%240综上,影像学检测肝转移瘤缺乏特异性,CT最常用,PET-CT有助于更
15、准确定位定性,MRI对于微小肝转移灶发现有独特优势。GC1.M中的特殊类型一AFP阳性胃癌和胃肝样腺癌的肝转移尚缺乏高特异性病理分子诊断标记物,临床上需与原发性肝癌鉴别。人工智能联合新的成像方法、基因组学协助诊断GC1.M是未来的方向,希望能尽早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三、GC1.M治疗方法和策略(一)手术治疗1.手术治疗GC1.M的潜在价值:GC1.M手术分为姑息性切除术和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多用于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治性切除术一般指胃癌原发灶的D2根治术后同期或者分期行肝转移灶的完整Ro切除,但目前根治性切除肝转移瘤的疗效存在争议,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和美国国家综合癌
16、症网络指南均不推荐常规对GC1.M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手术,而日本胃癌学会发布的第5版胃癌指南弱推荐:GC1.M仅有少量肝转移病灶而没有其他不可治愈因素时可行根治性手术。由于大部分GC1.M在初诊时存在多发性、双叶性、常累及多发淋巴结和腹膜转移,仅有4%31%的GC1.M患者适合行根治性手术25,经药物治疗后肿瘤降期行转化手术的标准尚无定论。但随着在诊断、围手术期、麻醉、术后并发症管理等方面的改进,近年来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肝病灶切除能明显延长GC1.M患者的OS(表1)。Markar等26纳入39项关于GC1.M行肝切除术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患者的5年中位生存率为27%,手术切除肝病灶与较长的生存获益相关(风险比=050,P0.001),其中肝寡转移患者获益最显著,与西方研究相比,东亚地区的G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