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重要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利用规划(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重要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利用规划(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重要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利用规划(20232035年)2024年1月A/1.、,刖g4第一章规划背景5第一节形势分析5第二节工作基础6第三节问题剖析7第二章总体要求9第一节指导思想9第二节基本原则9第三节规划目标10第三章遗迹分区13第一节成都平原构造地貌地质遗迹区13第二节川西北冰川地貌地质遗迹区14第三节川南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地质遗迹区15第四节攀西重要岩矿石产地地质遗迹区16第五节川东北亚热带岩溶地貌地质遗迹区17第四章主要任务19第一节挖掘重要地质遗迹价值19第二节开展重要地质遗迹保护21第三节推动地质科普体系建设25第四节加强重要地质遗迹利用28第三节提升地质遗迹管理水平30第五
2、章保障措施33第一节坚持党的领导33第二节强化统筹协调33第三节完善政策配套33附表1:四川省重要地质遗迹名录(世界级)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2:四川省重要地质遗迹名录(国家级)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3:四川省重要地质遗迹名录(省级)错误!未定义书签。刖S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提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等要求,地质遗迹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和认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维护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履职要点之一。抓好新时代地质遗迹调查和保护利用工作,有利于支撑和服
3、务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写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为进一步查清地质遗迹资源底数,提升地质遗迹保护利用工作水平,依据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充分衔接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四川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内容,编制四川省重要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利用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主要包括总体要求、遗迹分区、主要任务等。规划是全省开展重要地质遗迹调查、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相关方案或措施的重要依据。规划以2023
4、年为基期,20232025年为近期,20262030年为中期,20312035年为远期。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形势分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严格落实顶层设计要求,全面推进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自然公园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重要地质遗迹调查保护利用工作将进一步摸清全川地质遗迹类型、等级、分布等情况,有序搭建全省重要地质遗迹数据库,为完善我省自然公园建设体系提供
5、基础保障和决策支撑。同时,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省委省政府立足四川旅游发展实际,提出“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目标,开展重要地质遗迹调查保护利用工作将统筹全川地质遗迹资源禀赋和各市(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明确各类型、各等级地质遗迹的保护措施和利用方向,有效服务和支撑我省地质旅游高质量发展。此外,开展重要地质遗迹调查保护利用工作将进一步加深地质遗迹科学研究和地学科普教育,不断提升地质遗迹科研水平,积极吸引广大青少年了解地质基础知识、学习地质演变历史、参与地质遗迹保护,为可持续推进我省重要地质遗迹保护与科学利用奠定基础。第二节工作基础(一)多轮次实施调查资源底数有所掌握。四川
6、省是全国最早开展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利用工作的省份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起,省级相关部门便着手启动地质遗迹调查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四川省持续重视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利用工作,2004年完成四川省地质遗迹景观调查评价,2013年完成四川省地质遗迹调查与区划及示范研究项目,并于2015年编制完成四川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20142020年)。2021年,四川以全省文旅资源普查为载体,普查了包含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等地质遗迹资源。截至目前,全省拥有重要地质遗迹417处,覆盖3大类11类33亚类,其中世界级12处,国家级94处。表1四川省21市(州)重要地质遗迹资源数量统计表市(州)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
7、阳绵阳广元数量/处1731212103023市(州)遂宁内江乐山南充宜宜广安达州数量/处6519710710市(州)巴中雅安眉山资阳阿坝甘孜凉山数量/处623524611351(二)多层次强化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要求,四川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严格履行“两统一”职责,将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纳入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职责范畴,四川省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履行全省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能,负责地质公园建设,全省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利用的管理实现了职责明确、合理分工。此外,四川省注重政策法规护航,早在1999年便制定了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22年着眼规范地质公园建设与管理,出台了四川省地质公
8、园管理评估办法,2023年发布了四川省泸沽湖保护条例,并围绕恐龙化石这一重要地质遗迹的保护,有序编制自贡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目前正在按程序报审。(三)多维度挖掘潜力保护利用初具成效。四川省重点通过专项资金投入、地质公园建设和地学品牌创建,挖掘地质遗迹资源潜力,推动地质遗迹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升。2004年起,国省层面和省内各大高校连续14年累计投入专项资金5亿余元,实施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项目28个,有效促进四川省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发展。先后建成各级地质公园34个,其中世界地质公园3个、国家地质公园19个、省级地质公园12个。2021年,45个首批地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通过验收并成功挂牌,2022
9、年,多处重要地质遗迹入选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三节问题剖析(一)资源价值潜力有待深挖。主要是调查精度不够、价值挖掘不足。前几轮(次)地质遗迹调查主要以省域范围内小比例调查和已建地质公园范围内的地质遗迹调查为主,未能对极具科考价值与观赏价值的重要地质遗迹区(点)开展重点的系统调查评价和定位定级,也未能全面开展我省古生物化石、灾变地质遗迹等特色地质遗迹专项调查评价。现已调查的部分重要地质遗迹综合研究未能持续推进,其科研价值、景观价值、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深入挖掘不够。(一)保护利用手段亟待更新。主要是保护管理手段传统、开发利用方式单一。当前,四川省重要地质遗迹管理和保护仍以人工巡护、实地查看为主
10、,未能充分引入三维立体感知、智慧监测等数字化管理手段,保护和管理成效未达预期。开发利用主要依托地质公园、研学基地等载体,开发利用形式相对单一,科普展示与科普教育形式及产品不够新颖,全民科普意识与地质遗迹保护意识不强,利用水平不高。(三)相关要素保障存在不足。主要是资金投入仍有不足、人才建设相对薄弱。2018年后,四川省投入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利用的专项资金有所减少,向上争取资金保障的力度有差距,相关经费保障大多为地方自筹或项目支撑,资金压力凸显,消减了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利用的积极性。重要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利用的专业人才保障还相对薄弱,科研视野还有局限,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还不充分。第二章总体要求第
11、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深化全省重要地质遗迹资源调查为基础,紧扣深挖地质遗迹价值、开展地质遗迹保护、推动地质科普体系建设、加强重要地质遗迹利用、提升地质遗迹管理水平等五方面重点任务,有序构建全省五大区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利用布局,不断巩固和深化四川省地质遗迹管理成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强大支撑。第二节基本原则(一)面向省情,统筹规划。面向四川省情,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注重与社会经济、城乡建
12、设、环境保护相协调,统筹开展重要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利用工作。(二)保护优先,合理利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地质遗迹调查保护利用全过程,通过合理布局、科学利用,促进重要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利用相协调。(三)科学普及,服务大众。面向社会公众深入浅出地展示地质遗迹的科学内涵,通俗易懂地传播地质遗迹科普知识,满足人们对地学知识的求知需要,增强社会各界参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第三节规划目标(一)近期目标。全省重要地质遗迹再次摸清,重要地质遗迹专题研究成效显著,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保护与利用空间进一步优化。调查与评价全
13、域覆盖。加强四川基础地质研究,搭建地质遗迹研究框架。完成全省新一轮重要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全面更新全省重要地质遗迹底数,深化重要地质遗迹专题调查评价研究,夯实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利用基础。保护与利用有机衔接。完善重要地质遗迹协同保护机制,加强重要地质遗迹区(点)的保护设施建设,实施重要地质遗迹修复项目,同步推进重要地质遗迹科普场馆及地学宣教系统建设,探索地质旅游发展新契机,分级保护、分类利用特色逐步凸显。管理与服务全面提升。完善四川省重要地质遗迹管理体系,建立四川省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技术标准,搭建全省重要地质遗迹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全省重要地质遗迹影像库建设,完善重要地质遗迹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14、基本建成全省重要地质遗迹保护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四川省地质遗迹管理水平。(二)中远期目标。全省重要地质遗迹保护空间更加优化、开发利用有序高效、管理机制更趋完善。全省重要地质遗迹调查、研究、保护、利用、管理水平全国领先,全面建成全省重要地质遗迹调查保护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新格局。专栏1规划期的主要发展指标类别主要指标2025年(近期)2030年(中期)2035年(远期)属性调查评价1、全省新一轮的重要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完成约束性2、1:5万重要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100平方公里500平方公里约束性3、典型地质遗迹详细调查及保护利用示范工作1个4个预期性4、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评价4处810处预期性科学研究1、四川基础地质研究完成预期性2、重要地质遗迹专题研究12个23个23个预期性保护利用1、重要地质遗迹保护设施建设项目1012个30-40个4050个预期性2、重大地质遗迹修复项目2项预期性3、世界地质公园申报1个1个1个预期性4、地质文化村(镇)申报12个45个45个预期性5、地质博物馆建设2个3一个37个预期性6、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申报1个2个1个预期性7重点市(州)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利用规划12个37个34个预期性普传科宣1、科普丛书23本45本56本预期性类别主要指标2025年(近期)2030年(中期)2035年(远期)属性2、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