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03709巧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曳习单项选择网0l.马克思主义产生于【B】A.18世纪90年头B19世纪40年头C.19世纪70年头D19世纪90年头0.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记性著作是A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CiS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3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0.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C】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和恩格斯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0.4.马克思主义是【A】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总汇C.自然学问和社会学问的总和D.关于将来社会详细设想的学说0.5.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C】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0.6.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DA.逻辑性B”理论性C战斗性D.实践性0.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A.自我批判B.与时俱进C.不迷信权威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0.8.马克思主义嵌高的社会志向是【D】A.建立自由同等的社会B.建立公允安排的社会C.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D.建立共产主义社会0.9.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志向是【D】A.提倡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B.高扬社会主义的同等思想C.提倡诚恳守信的伦理道德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10.就志向的内容来划
3、分,有生活志向、职业志向、道谯志向、社会志向等。其中全部志向的核心是【A】A.社会志向B.道德志向C.职业志向D.生活志向0.1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D】A驾驭详细的臼然科学学问B.驾驭详细的社会科学学问C.学会相识和改造世界的详细方法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0.1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lA.仔细阅读经典原著B.深化进行调杳探讨C.理论联系实际D.擅长独立思索1.1.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D】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2. 世界观是【A】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规点B.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
4、法和根本观点C.人们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D.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1.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即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1.4.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C】A.世界的本原是精神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1.5. 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D】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JIt界的本原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变更的D.世界的统一性1.6. 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C】A.阅历主义和教条主义B.神奇主义和虚无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宿命论和唯意志论1.7. 唯物主义哲学的三
5、种基本形态是【B】A.自然唯物主义、麻俗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B.古代的朴实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的德国唯物主义D.物理学的啡物主义、化学的唯物主义、生物学的唯物主义1.8. 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详细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r【A】A.古代的朴实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廊俗唯物主义1.9.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D】A.简洁性、机械性、教条性、僵化性B.片面性、直观性、表面性、庸俗性C.片面性、不彻底性、抽象性、外在性D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
6、彻底性1.10.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C1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D.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1.1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A.不行逆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伸张性1.12.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A】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朴实唯物主义观点D.Mf俗唯物主义观点1.13.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B】A.夸大运动的确定性B.主见没有运动的物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主见没有物质的运动1.14.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AJA.主见没有物质的运动B
7、.否认确定运动的存在C.主见没有运动的物质D.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1.15. 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屈于【C】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确定和相对的关系D.抽象和详细的关系1.16时间是物质运动的【A】A.持续性和依次性B.广延性和伸张性C确定性和无限性D.普遍性和特别性1.17.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ClA.无限性和确定性B.有限性和特别性C.广延性和伸张性D.持续性和依次性1.18.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A】A.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究客体的客观物质运动B.主观的精神活动C.人为应付环境所实行的生物性活动D.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1.19. 下列活动中,属丁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
8、是【B】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B.物质生产实践活动C.科学试验活动D.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1.20. 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建的,这是一种【C】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1.2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D.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1.22. 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记在于看它们C】A.是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B.是否具有新的形式和新的特点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定趋势D.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1.2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D】A.事
9、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发展变更的D.冲突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24.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DA.缘由和结果相互作用的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1.25.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更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更D事物存在范图的扩大1.26. 就冲突的本质而言,它的基本属性是【B】A.确定性和相对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有限性和无限性D普遍性和特别性1.27. 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相识中,没有正确,就无听谓错误。这说明【C】A.冲突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冲突
10、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冲突双方是相互依存的D.冲突双方是相互转化的1.28. 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食其力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它的理论依据是【D】A.冲突的统一性的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辩证关系的原理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1.29.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年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居于【B】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特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30. 冲突问题的精潞是CA.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B.主要冲突和次要冲突的关系问题C.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的关系问题D
11、.冲突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1.31.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动身,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A】A.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的统一B.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fit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1.32.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B】A.相对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1.33.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C】A.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B.事拗发展的方向和道路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趋向1.34. 在我国故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D】A.冲突的主要方面
12、和次要方面的联系B.主要冲突和次要冲突之间的联系C.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联系D.冲突的特别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联系1.35. 相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首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果是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这在哲学上坚持了【C】A.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观点B.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相统一的观点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D.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1.36.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B】A.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37. 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分在于【A】A.质与事物的存在是干脆同一的,量
13、与事物的存在不是干脆同一的B.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C.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D事物的质是基本不变的,事物的量是常常变更的1.38.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驾驭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两点论和“垂点论”相统一的原理1.39. 区重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记是【C】A.事物的变更是否快速B.事物的变更是否平稳C.事物的变更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更是否具有必定性1.40. 质和属性的区分在于【B】A.质是客观存在的,屈性是人的主观感受B.质是事物的内
14、在规定性,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C.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D.质是确定的,属性是相对的1.41. 确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确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确定。这是一种【D】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B.主观啡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l.42“在对现存事物的确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定灭亡的理解J这是一种【C】A.形而上学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折衷主义诡辩论的观点1.4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J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A.冲突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更
15、的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44. 循环论的错误在丁【C】A.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别性B,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确定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C.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贪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D.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1.45. 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A.否定之否定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域属互变规律D.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1.46. 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难,这是由降水量过大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中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十流失严竣、河床淤积有关。从因果关系来看,这
16、属r【B】A.一因多果B一果多因C.同因异果D.同果异因1.47.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化事业的发展,而教化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D】A.缘由和结果相互区分B.缘由和结果相互依存U缘由和结果相互渗透D.缘由和结果相互作用1.48. 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里,没有任何一粒尘土的分布是偶然的。这是一种【A】A.形而上学机械确定论的观点B.辨证唯物主义确定论的观点C.唯心主义非确定论的观点D.席俗唯物主义观点1.49. 我国制定的“十一五”支配的依据是【B】A.抽象的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人民群众的愿望D.先进分子的构想1.50. 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