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环境可持续性政策研究》4400字(论文)】.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95255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环境可持续性政策研究》4400字(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建筑环境可持续性政策研究》4400字(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建筑环境可持续性政策研究》4400字(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建筑环境可持续性政策研究》4400字(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建筑环境可持续性政策研究》4400字(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中国建筑环境可持续性政策研究》4400字(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环境可持续性政策研究》4400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环境可持续性政策研究》4400字(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国建筑环境可持续性政策研究目录中国建筑环境可持续性政策研究1引言1一、中国现行建筑环境可持续性政策框架纲要2二、中国现行建筑环境可持续性政策的审思3三、改进中国现行建筑环境可持续性政策的建议4(一)正向引导建筑市场4(二)提高建筑性能评价精准度4(三)评价体系适应性强4(四)评价认证公开透明5参考文献5摘要:城市建筑规模不断扩张、人口持续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病二随着人们对城市问题的深入反思,“可持续”、“绿色”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建筑作为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在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构建绿色生态街区、深化绿色城市等层面具有重要意义,各国政府采取许多措施推行建筑环境可持续政策,但

2、每种方法中都有优点和缺点,本文分析中国建筑环境可持续性政策,以2014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为对象,对中国可持续建筑政策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现有可持续建筑以及可持续建筑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为下一步研究整合提升可持续建筑评价体系奠定理论基础。关键词:建筑环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持续性发展引言虽然城市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2%,但城市排放的CO2却占总排放量的78%,消耗了工业木材总使用量的76%,生活用水总量的60%)我国有658个城市,20113个建制镇,通过对287个地级以上市的数据统计得出,城市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

3、5.48%和58.84%,大规模城镇化背景下,建筑业进入相对快速发展时代,而大拆大建的粗放型建设模式导致建筑物占用了大面积土地资源,消耗大量水资源,并对空气质量、城市微环境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建筑从建造到拆除过程产生的废弃物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负荷。自2006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以来,中国已有多项建筑取得可持续建筑标识,但即使已经获得可持续建筑标识的项目在后期运行中也存在很多措施、技术落实的问题,如透水地面、垂直绿化养管不利,设置分户计量设施却不启用等等。2013年建设部推出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意见征集稿,这意味着标准2006在我国推动良好的前提下,开始向多维层

4、面演进。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意见征集稿结合6年以来的评价反馈,并广泛吸取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订,于2015年1月正式颁布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o这也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进入了自主研发阶段。一、中国现行建筑环境可持续性政策框架纲要2014年绿色工业建筑政策标准己于2014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时绿色铁路客站建筑政策标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政策标准正在编写中,这标志着可持续建筑评价工作也已经进入深入量化、细分的时期。标准2014在最初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国际上较为成功的1.EED和BREEAM等国外评估工具,并结合我国国情对体系结构和评价内容进行调整。该标准

5、自颁发至2015年1月1日标准2014正式实施以前,一直是我国各级、各类可持续建筑标准研究和编制参考的重要基础。标准2014体系框架分为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评价对象为建筑群或建筑单体。评价单体建筑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以该建筑所处环境的政策标准结果为准。而对于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应在其投入使用一年以后进行。同时,申请评价方应提交分析报告,在报告中进行建筑全生命周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合理确定建筑规模,选用适当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标准2014评价体系中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申请项目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并全部控制项的要求,按一般项数和优选

6、项数的达标项数,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三个等级。当标准2014中某条文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可不参与评价,最终等级划分时按原比例调整确定。表1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主要内容指标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评价内容公居公居公居节地与室外环境586832项目选址与场地保护;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植被选择与绿地率;配套设施;原有场地、既有建筑再利用;场地声环境、光环境、风环境;热岛强度:透水地血:合理开发地下空间节能与能源利用5310642主动节能设计:照明节能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556611各类水资源利用及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的安全;避免管网

7、漏损:节水器具、设备:地表径流;景观用水;雨水收集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228722建筑材料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可循环材料使用;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建筑结构体系控制室内环境质量65663I日照采光;室内声环境、风环境、室内污染物浓度;视野;屋面、地而、外堵和外窗内表面无结屋顶、东、西墙内表面最高温度控制,可调控室温,室外遮阳,新风系统运用管理347711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水、电、燃气分户管理,垃圾管理,设备、信息系统配置;无公害病虫防治管理,植物管理:物业管理:共计26274340149表2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各类评价指标权重类型节地与室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

8、理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设计评居住建筑0.210.240.200.170.18价公共建筑0.160.280.180.190.19运行评居住建筑0.170.190.160.140.140.1价公共建筑0.130.230.140.150.150.1二、中国现行建筑环境可持续性政策的审思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4)虽然在之前政策上有了一些进步,但依然存在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措施评价为主:总体而言标准2014仍采取措施评价为主,而非真正的建筑环境性能评价。这导致参评方为达到某些等级倾向于仅选择易得分的措施,而实践证明,有些案例建筑为满足得分而采取

9、的措施长期效果并不理想。2 .评价视域较窄:首先,适用建筑类型受限。标准2014适用的建筑类型显然不足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建筑市场需求。其次,地域类型受限,无法满足不同气候背景、地域背景下的建筑类型。3 .可操作性较差:标准2014结构简单,清晰易懂,但这并不代表其可操作性强。与较为成功的评价工具所配备的应用软件相比,目前我国可持续建筑标准的申报流程中仍需要大量的纸质文件,耗材耗时且可逆性差。4 .无经济性能考量:可持续建筑作为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层面的综合体,其综合评价也势必需要覆盖以上三个领域。但标准2014中无可持续建筑经济性能层面的评价条款,参评方无法通过此评价获得相关信息。5 .公众参与

10、性欠缺:标准2014中对于公众参与度的考量有所欠缺。可持续建筑的实施和理念普及不能仅依靠专业人员素养的提高,无论是建筑投入使用还是后期维护运行必须依赖物业管理人员以及业主的管理和使用。三、改进中国现行建筑环境可持续性政策的建议(一)正向引导建筑市场可持续建筑评价体系最终目的和首要功能是成为建筑市场改革的重要工具,理想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建筑性能不断向可持续方向迈进,通过对利于建筑环境性能良好设计和行为的鼓励来实现市场的转型。理想的建筑评价体系不仅作为评价或标签工具存在,更应该具备教育意义,推动先进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设备的开发、推广,成为促进建筑业转型、建筑市场改革的有力工具。另外,理想评价体

11、系的准入门槛设置应当合理,准入条件过高不利于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评价。而获得较高评价等级则需要在当前经济技术情况允许下,增加评价的技术难度并体现措施的前瞻性。(二)提高建筑性能评价精准度理想可持续建筑评价体系需要准确、敏感地度量建筑多维度性能。应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查、定量与定性结合等多种数理及统计分析方法对参评建筑进行综合评定,减少建筑本体信息丢失、缩小不可评价范围,尽量做到无盲区、无遗漏、无死角,准确地提供全面、系统、科学、有实际价值的建筑综合性能报告。(三)评价体系适应性强由于地域特征、环境参数、资源构成、建筑理念、建筑技术等差异不仅存在于地域差别等空间维度中,也体现于建筑法律法规修编、建

12、筑规范标准修订、行业技术水准提高等时间维度中,因此,可持续建筑评价体系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也需要相应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适应性,以保证评价体系自身有机发展。适用于不同地域分区,理想评价体系能够对不同地域气候和地域特征的建筑进行客观评价,不仅可以完成宏观层面的评价,也可以完成微观层面的评价,还能够在不同地域评价之间具有可比性。适用于不同使用对象,理想评价体系能够适用于不同使用者,既可以完成专业层面评价和认证,帮助政府层面在城市规划、项目管理中做出最佳决策,又可以满足非专业大众的使用需求,起到宣传、教育、培养绿色理念的作用。适用于不同使用阶段,理想评价体系能够用于评价建筑整个策划、规划、设计、施工、运

13、营、管理等不同建筑生命周期阶段,既能够对设计前期、施工过程、管理过程起到指导和监督作用,又有利于对建筑进行评估认证。适用于不同类型评价,理想评价体系能够通过核心指标的调整,适用于住宅、公建、工业等不同类型建筑的评价,也可以延展为街区乃至城市层面的评价工具。(四)评价认证公开透明理想评价体系认证应由专业权威的第三方独立机构完成,评价过程越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就越具有公信力,同时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易于使用者的理解并利于进行不同结果间的对比,实现可持续建筑相关信息的普及推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避免在设计过程与使用过程、设计者与使用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产生。参考文献1 .发挥分支机构优势推动建筑环境与节能

14、行业低碳可持续发展一一建筑环境与节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两委员会2020年年会召开J.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02):87.2徐国华,汤寅寅.绿色建筑中声环境质量设计及隔声措施J.建材技术与应用,2021(01):38-40.3何文臣.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J.住宅与房地产,2021(03):105-106.4梁海娟,王苗,阎阳,赫帅.现代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12):92-93.5曲柳.以绿色建筑理念为导向的建筑物理实验课程初探J.山西建筑,2020,46(24):176-178.6刘增宏.某二星级绿色建筑室外物理环境模拟与评价J.建筑热能

15、通风空调,2020,39(11):66-69.7张永超.绿色商场建筑和普通商场建筑室内环境满意度对比研究J.建筑节能,2020,48(U):93-97.8张艳云.浅谈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J.陕西水利,2020(11):174-175.9鄢小虎.绿色建筑施工与环境保护的探究J.工业建筑,2020,50(11):243.10许月进.一种绿色建筑工程环境监测设备P.江苏省:CNlll964734A,2020-11-20.11ChitrarekhaKabre.SynergisticDesignofSustainableBuiltEnvironmentsM.CRCPress:2020-11-15.12TrisKee,KwongWingChau.Adaptivereuseofheritagearchitectureanditsext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