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独奏曲《晨兴》演奏分析.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95055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筝独奏曲《晨兴》演奏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筝独奏曲《晨兴》演奏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筝独奏曲《晨兴》演奏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筝独奏曲《晨兴》演奏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筝独奏曲《晨兴》演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筝独奏曲《晨兴》演奏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SS独奏曲晨兴演奏分析一、作品创作背景(一)作曲家简介陈哲,青年作曲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师从作曲家徐之彤教授、唐建平教授。目前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担任钢琴艺术指导。其创作的作品涵盖了民族管弦乐队、西洋管弦乐队、室内乐、器乐独奏、艺术歌曲及舞蹈音乐等各类音乐创作。近年来,为古筝艺术的发展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筝与乐队苍歌引、筝独奏逐日、筝与钢琴晨兴、筝与打击乐大武、筝与室内乐徭花、筝与群筝踝马倾杯舞千秋、群筝与打击乐麻辣九宫格、七声筝与钢琴易系列等。这些作品既有融入现代西方作曲技术,同时作品风格又有着浓厚的民族气息。从笔者解读和演奏其中部分作品发现,陈哲老师对古筝这一乐器

2、有着相当深度的研究。基本任何一首作品都对古筝演奏技术技法编排相当合理,并对古筝的音韵、音色利用到了极致。演奏者在演奏这些无一不体现陈哲老师在作曲上的钻研态度以及对占筝的热爱程度。与其说古筝艺术给予了陈哲老师灵感,不如说陈哲老师为古筝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彼此成就。(一)作品简介这首作品创作于2017年2月,作品汲取了京韵大鼓的经典之作丑末寅初的素材进行创作,充满纯粹、地道的老北京味道。如果要深入剖析作品,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京韵大鼓”。它是我国北方京津冀地区的民间艺术,也叫京音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先生改以北

3、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京韵大鼓在表演形式上虽然比较简单,但是表现的内容却又十分丰富。在了解京韵大鼓的基础上我们再来了解经典京韵大鼓作品丑末寅初,丑末寅初主要是指凌晨三点前后这个时间。作品以极简练的方式形象地描述了在丑末寅初这一时辰里,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景况,犹如一幅生动古朴的画卷。可以分为九折:日转扶桑;明月西坠;举子赶路;渔翁出航;樵夫上山:农夫下地:学生上学;佳人梳妆:牧童短笛。宛然如九幅水墨写意的折页,清新灵动,气韵盎然。最著名的开头一折:“丑末寅初,日转扶桑。我猛抬头,见天上星,星共斗,斗和辰

4、,它是渺渺茫茫,恍恍惚惚,密密匝匝,直冲霄汉哪,减去了辉煌;一轮明月朝西坠。”接下来的更夫、远行人,渔、樵、耕、读、山僧、闺妇及牧童,所有的人物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它是京韵大鼓历经几代艺人传唱不绝,脍炙人口的传统唱段。全曲由九对句子,每个下句均是多层次的长句。它的腔调流畅,节奏活泼,短句大腔搭配巧妙。从悠扬婉转的唱腔中,使人们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而古筝曲晨兴则是在充分吸取了丑末寅初的素材的基础上,截取了晨间这个时间节点,用生动形象的古筝音乐语汇来描述老北京胡同邻里的生活。二、作品音乐分析(一)定弦定调现代作品中,很多作曲家往往根据创作的需要,会采取七声音阶定弦或者固定定弦来改变传统五声

5、定弦的方法,而这首作品仍旧保留采取传统占筝五声定弦的方式,以最大程度展现京韵大鼓的音韵,以及富有浓厚北京人生活气息韵味的旋律。(二)乐曲结构分析乐曲结构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散板一慢板一中板一快板一急板”。每个部分所呈现的音乐形象都是不相同的。在主体结构慢板、中板、快板、急板中采用了丰富多变的速度和节拍,频繁变换将这一时间点不同人物、不同生活状态刻画得生动形象。散板:主要是1-13小节,采取4/4;主要速度为每分钟36拍,演奏状态主要为和暖松弛。慢板:主要是14-57小节,这个部分进行了节拍的变化,如下:从14-20小节为4/4拍,21-32小节为2/4拍,3357小节转回4/4拍,这段速度分为

6、三个层次:每分钟48拍的速度主要表现在这个时间段朦胧的生活状态;每分钟52拍这个速度主要表现中老年人的苍劲有力;每分钟56拍主要表现少年的风度翩翩,每分钟60拍的速度则表示小朋友们的顽皮得意;每分钟36拍突然降低速度,形容像北京人说话字正腔圆,说话时的状态一字一句地。整个这个部分主要采取从年龄角度来塑造人物形象。中板:主要是58-81小节,这个部分采取4/4拍,这个部分58-65小节为每分钟60拍的速度,要求力度充分的,66-81小节速度由每分钟92至104拍的速度。这一段主要是用人物性别来塑造人物形象。快板:主要是从82-163小节,分别采用了2/4、4/4、5/4、3/4、3/8、2/8、

7、5/8、1/4的节拍变化。速度由每分钟108转变到78再到36拍的速度,主要刻画悠悠荡荡的”、“潇洒自如”人物形象。中快板可以划分为A+B+A的结构,其中两端的A则有一种男性化帅气的感觉,中间这段有女性化的感觉,这段也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中音,一部分在高音,我们可以对应青衣和花旦的感觉,青衣是大家闺秀的感觉,花旦则是活泼的感觉。最后急板主要是从164-220小节,整段采取每分钟144拍的速度,主要描写人们都已经出门,大街上的车水马龙,每个人都在开始一天忙碌的场景。三、作品演奏分析(一)散板部分散板这部分总体给人一种和缓松弛的感觉,整个节奏比较自由,演奏过程中要注意音色的处理以及强弱的变化。如

8、第一小节第一拍弹奏时要用小指的指肚来触弦以保证音色的醵厚和干净,第二小节第一拍时相同的音就要有强弱的对比,音乐中也是有标注mf和mp的对比,在标注明亮的位置注意音色的亮度的变化。(二)慢板部分慢板中清新朦胧的部分,要特别注意上滑音音准和韵味的演奏。上滑音的按弦在保证音准的前提下,按弦速度也是很有讲究的,并不是每个音按弦都是一个速度,而是需要根据乐曲具体的韵味,刻画的音乐形象去进行润色。在这段演奏中清新与朦胧本身为反义词,要做到清新的同时又做到朦胧,把握起来还是有难度的,这种感觉类似于早晨刚起床困意还没散去的时候,既有清晨清晰地感受又有睡意蒙胧的状态。在演奏时弹奏音色不用强调亮度,并控制好力度,

9、加入一些手臂的带动更能弹出清新朦胧的感觉。再到似乎有点挣扎的这个部分,高音摇指回滑部分,按音时要做到上滑极快下滑极慢,通过这种拉扯感制造不平均感,如果上滑、下滑平均演奏的话会导致挣扎感少了很多。我们看到第三十一小节这部分似乎会给人一种河南的味道,需要我们弹出京曲中花旦走台步给人一种很豪放的感觉。其实京韵大鼓是一种南北兼容的感觉,音乐中既有豪放感也不缺乏细腻。谱面中苍劲有力,风度翩然,顽皮得意这三段为同主题但又加花变奏,三段主题相同但味道不同。苍劲有力描写的老年人,风度翩然描写为中年人,顽皮得意描写为小孩子,这三段加起来给人一种老北京的四合院中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景象,虽然三段的旋律几乎相同但给人

10、以三种感觉,演奏时需要不同的演奏技巧、不同演奏音色等来阐释音乐形象。比如苍劲有力,我们需要尽量多使用夹弹法,夹弹时大臂的力量和整体力量用得较多,这样演奏的音色相对比较厚重,能给人一种年迈的感觉,需要有很强的爆发力,如果只用提弹法力集中在手指会给人一种很轻和音没落在实处的听觉感,自然没有年迈的感觉。到中音区的风度翩然则改用提弹法与夹弹法混合弹奏,不仅弹法技巧上改变整个人的肢体,演奏稍稍打开不能太压。其中的按弦要求音高的准确度,稍微地偏差都会不能很好地体现其中的韵味。那么再到高音区的顽皮得意时,我们就不仅要用提弹法还要有跳音,弹出跃跃欲试的状态,表现出孩子们活泼可爱的感觉。通过发力触弦的不同给人不

11、一样的音响效果,弹奏过程中要表达对孩子的喜爱,而不是给人一种非常严肃的感觉,需要演奏者富有想象力。一字一句这段的篇幅较短有一种连接和过渡的感觉。这句弹奏时要注意速度的把控,一定要慢下来,强调一字一句地感觉,每个音都要弹清楚,弹出北京人讲话得字正腔圆。连接段结束后到力度充分这部分中速度要由慢到快,慢要慢的下来的同时快又要快的上去,弹奏要体现出男性化的帅气。低音区中音区的连续跳跃和附点滑音也需要很细致地把控。上滑的速度要快,音准要准。附点的按音要将时值卡准,短而快速同时也需注意音准,在弹下一个音前准备按弦并松开。谱面相对简单,但对于速度和按音的把控为整一部分的难点。(三)中板部分中板这个部分建议多

12、用手臂的爆发力,手臂的爆发力并不是指手臂僵硬发力,只是借助于肩膀的力量传到指尖,声音落在指尖上后迅速放松,这样才能持续借用肩膀的力量,让音乐既有力量感又有灵活度。“悠悠荡荡”这段为中板的B部分也就是女性化的段,不仅要弹出与前面A段描写男性化对比,还要将段落中的中音区和高音区的对比感演奏出来,青衣和花旦区别要弹奏出来。青衣多为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i般在戏曲中大多为贤妻良母或者贤惠的女性,而花旦则不相同,花旦在剧中多为天真开朗的年轻女性,同时会比较朝气蓬勃放荡不羁的感觉。在演奏时高音区的旋律弹奏时也要表现出轻巧的感觉,这时同样也要用到手腕的运动。中快板最大的问题在于,速度逐渐增快的同时要注意到

13、细节上的处理和情感的表达,谱面上写悠悠荡荡的但是速度已经是非常快的了,要在快速中给人一种悠悠荡荡的感觉。我们也可以这样想象:像九十年代的时髦女郎踩着高跟鞋挎着小包的北京妞走在北京的老胡同里,给人和自信的感觉的同时又不招人嫌,表达这种感觉的重点就在于左手上连续的回滑,但这种回滑又不止于平时所认识的回滑,没有大幅度的滑动,更主要的是在指尖上做运动,同时弹奏不能太规整,过度规整会给人一种过于严肃的感觉,包括我们右手的弹奏也不仅限于指尖的发力,会有一部分手腕的运动,只用手指弹相对生硬。其中有很多连续的上滑和下滑,这部分的滑音内心感觉很重要,最主要的还是弹出其中的韵味。(四)快板部分这段中速度有了明显的

14、加快,在“帅气十足”中有大量的扫弦和刮奏,这时体现“帅”字的关键就在于扫弦和刮奏的爆发力和凝聚力,将力度集中在指尖,发出强有力的感觉。这段演奏时,演奏者本身要很自信,才能做到帅气十足。到潇洒自如片段中有段落的拍号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重音也要发生改变,不同拍子的重音处于不同位置。演奏时需要强调出重音和颗粒性,不能一扫而过。(五)急板部分最后风驰云走也就是急板部分,当中大量的快速秩序和摇指是全曲中最考验基本功的部分,尤其是快速秩序。应该来讲大部分现代作品中都有快速指序的运用,这个技法极大程度摆脱了传统技法中食指对其他指法的束缚。同时因快速秩序的指序的合理运用,让作品在呈现快速时得到了极大的突破,演

15、奏这个技法时需要演奏者肩膀和手腕放松,充分发挥手指能动性。此段按音相对减少,车水马龙的韵味感则需要速度和颗粒性来体现。在进行这部分的练习时就需要慢练同时注意边弹边放松为后续加速度打基础。此段手指速度技术难度是最大的,需要加强手指灵活度的练习,练习时一定要借助于节拍器,节奏以及气息的稳定对于快速的演奏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全曲只通过看谱面的话,看起来会相对简单但要弹出其中的韵味就需要我们反复聆听音频,反复模唱模仿其中的音高。这首曲子最大的难点也就在于音准的把握,和逐渐加快的速度。结语陈哲老师创作的这首古筝作品晨兴,无论从作品的创作手法、音韵特点等无一不体现深深的传统音乐文化底蕴。这首作品通过京韵京腔与古筝这一件具有2000多年的古老乐器的融合,运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为载体的创作理念与方法,将京韵大鼓这一传统的现在目前已经不太常见的音乐国粹再次得到展现,这首作品不仅将我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更是为这些传统优秀艺术融入占筝奠定了良好的创作基础和借鉴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声乐器乐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