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实用)儿童常见20种心理问题3-6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很实用)儿童常见20种心理问题3-6岁.docx(3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3-6岁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对于3-6岁的孩子,家长最关切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很简洁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而儿童期的心理健康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心情情感发展、人际交往实力发展以及人格形成的起始阶段。俗话说好的起先时胜利的一半,所以在儿童期奠定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向对于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长的忽视和社会宣扬的缺乏,大家对儿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相识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随着自闭症、多动症等儿童期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儿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儿童期孩子心理发展的轨迹,做好孩子的心理保健预防以及矫正工
2、作,我们特意录制了本片。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1咬指甲【案例】洋洋(化名),男,5岁,性格内向、胆小、怕孤独、不合群,尤其受到成人指责时表现得惊惶。上课、睡觉时,常常将手指放在口中,入神地咬指甲。从周岁起,他先是吃衣角、咬被角,后来由于大人阻挡,虽不再吃衣角、被角,但产生了吮吸手指的行为。洋洋诞生后由于母乳不足,由人工喂养,1岁半后由外婆抚养。父母在外打工,每周到外婆家去探望他一次。长大一些后,跟父母同住,但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家玩耍。【行为表现】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
3、担忧和抽动。【形成缘由】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反映一种心理心情,如惊惶、抑郁、懊丧、自卑感、敌对感等心情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平安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指责、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惊惶、焦虑的心情,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专家支招】订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纳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性劝服和激励为主,平常多赐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退造成孩子惊惶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与一些消遣活动,多交挚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挚友一块做嬉戏等,转移其留意力。家长要有耐性和信念,千万不行体罚,不行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
4、。要培育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知他们咬指甲的危害。订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须要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比较好订正,所以,家长发觉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矫正方法详细步骤为:(1)教给孩子辨别识别习惯性行为出现的状况,例如想方法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最爱咬手指头。(2)教给孩子驾驭在习惯性行为出现时运用的对抗反应,例如对自己说“妈妈说了,咬指甲简洁生蛔虫。我不要长虫子。”(3)让孩子想象用对抗反应限制习惯性子行为时的情景,如想象肚子里不再有蛔虫,不再闹肚子疼了。(4)父母要赐予必要的督促,当孩子胜利地运用对抗反应不再出现习惯性行为时,确定刚好给以表扬,
5、这叫作社会支持。2吮吸手指【行为表现】在婴幼儿时期,吮吸手指是一种很常见的不良行为,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大大削减,但是有一部分儿童在饥饿、孤独无聊、焦虑担忧、难受或身体不大舒适的时候,仍旧会吮吸手指。假如偶然发觉这种行为,或持续时间不长,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消逝。假如孩子这种不良行为得不到刚好订正,那么,这种不良行为就会固定下来。但假如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依旧吮吸手指玩乐,说明孩子出现了行为上的偏移形成顽固性的习惯。【形成缘由】导致儿童长期常常吮手指的缘由主要有以下六方面:(1)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父母工作太忙,对孩子要求过严,家庭成员关系惊惶等缘由,使孩子得不到充分的爱
6、和关注,特殊是母爱。(2)缺少同龄伙伴。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住在单元式的房子里,当孩子从学校、幼儿园回家后,常常是一个人在家做作业、玩玩具、看电视,但感到孤独、孤独、乏味时,便不自觉地去吮手指,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习惯。(3)适应困难。当孩子适应新环境感到困难时,或在惊惶焦虑的状态下,也会产生这种行为。(4)仿照。有的儿童是在幼儿园、学校里从同伴那儿仿照学来的。(5)教化不刚好。当孩子从吮吸手指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快感后,便会时刻想着去吮吸手指,假如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刚好进行教化和制止,而是“看”之任之,也易使孩子养成习惯性行为。(6)其他缘由o如在饥饿、身体有难受或有其他不舒适的表现时,吮吸手指
7、可以转移分散对饥饿、身体难受和不舒适的留意力。若这种饥饿、疾病等不良情景常常出现,则可能使这类动作变成习惯性动作。【专家支招】(1)尽量满足孩子被爱被关注的需求。如多与孩子沟通感情,进行肌肤接触,如陪孩子做嬉戏,带孩子郊游;睡前给孩子以温情,让他能开心安详地入睡,使孩子有一种平安感、满足感与华蜜感。(2)为孩子供应合适的玩具和场所。借此激励儿童多与同伴一起玩耍,支配一些合适的手工活动,尽量使他们的手不空闲。(3)厌恶疗法。可在孩子常常吮、咬的手指上放一些胡椒粉,或涂些黄连水等苦味剂,或缠上些胶布,使之在吮、咬时产生一种厌恶感,可削减或消退这种行为。(4)负性活动练习。规定患儿在一段时间里反复不
8、停地吮、咬手指,直至感到不舒适、不开心,促使其渐渐改掉这一习惯。(5)正确的教化与强化。在对孩子进行矫治时,看法要亲切,语言动作要温柔,不要大声地呵斥、恐吓、打骂。另外,当孩子在矫治的过程中有所进步时,应刚好赐予表扬及激励。3屏气发作【案例】欣欣,男,1周岁,晚上洗好澡躺床上,爸爸给他穿衣服的时候,好象很不快乐,“嗯哼嗯哼”地叫,妈妈从他身边经过,没理他就走开了,这下他大哭了起来,嘴巴张着不出声的那种,好几秒钟过去了,还没有哭出声,妈妈从卫生间跑出来,爸爸拉着他的小手拉他坐起来,接着抱起来举高,欣欣还是那个样子,嘴巴张着没有声音。爸爸把欣欣放下来,横抱竖抱,还是一样,发觉宝宝的嘴唇越来越黑,脸
9、色越来越大青,妈妈摸小脚,小脚勾起来,僵硬,吓死爸爸妈妈了,爸爸妈妈高喊“欣欣欣欣欣欣欣欣”,几分钟之后,欣欣最终有微弱的声音哭出来了,两只眼睛盯着妈妈看,妈妈看得伤心死了。过了好几秒钟欣欣才放声大哭,妈妈这才放心了。【行为表现】屏气发作又称呼吸暂停症,是以情感因素诱发的发作性呼吸暂停为主要临床特征。此症最多见于2-3岁小儿。6个月以前和6岁以后发作者少见。屏气发作时,由于屏气导致高碳酸血症和脑缺氧,而且哭泣时脑血管收缩和继发性呼吸道痉挛,使心跳减慢引起血流量削减,最终出现昏厥及抽搐,严峻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形成缘由】屏气发作
10、是由于宝宝受到心情刺激或要求得不到满足以及难受等物理因素的刺激而出现的一种现象。【专家支招】在孩子屏气发作时,父母首先要学会急救方法:万一遇到这种状况,首先不必惊惶失措,最好将孩子平放在床上,解开衣领扣,保持呼吸道通畅;轻吹宝宝得脸部,以削减脑缺氧;拍打足心或后背;用手指掐按孩子的人中(鼻孔和上嘴唇之间正中)、印堂(两眉只见正中)、合谷(两手掌虎口处)等穴位,使其尽快复原;亦可按压胸部,可快速改善缺氧,帮助复原呼吸。切忌将孩子紧紧搂抱强屈成团,特殊是不要搂住孩子的颈项,以免造成窒息的严峻后果。防止孩子出现屏气发作关键是清除引起精神惊惶的各种因素。协调家庭关系。创建宽松环境。对孩子既不要溺爱。也
11、不能过于训斥。对其缺点要耐性教化。尽量避开给孩子造成心情上或者身体上的剧烈刺激。另外近期有探讨发觉孩子的屏气发作可能与缺铁有关,假如出现这种状况,家长最好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缺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4口吃【案例】朱义,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大专文化程度。据母亲介绍,孩子的语言发展从小就较晚,1岁半以后才起先说话,2岁以后才会讲完整的句子。上学前便有口吃现象,但不严峻,没有引起家长的留意。上学之后口吃现象比以前突出了。平常与同学交谈,越焦急越说不出话来;遇到集体探讨发言的状况,说上几个字便卡壳,急得满脸通红,嘴唇颤抖。有时还直流口水。不过,在朗读课文或唱歌时并不口吃。
12、孩子的性格较内向,用他母亲的话说,“羞涩得像个姑娘,还有个小性子,为这不少挨他爸爸的打”。【行为表现】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口吃是儿童中一种常见的语言障碍。依据流行病学调查,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中,其发生率成人为1%左右,青少年儿童为3%5%,男女比例为35:1。典型的口吃多发生于学龄前35岁时,少数人发生于学龄后期。国内有报道称:577例口吃者中发生于37岁时的占57.4%,扩大年龄范围至210岁时达到80.l%0在儿童期发生的口吃,约占80%不经治疗可渐渐消逝,国外很多语言病理学家称之为发育性语言不流畅。【形成缘由
13、】目前,对于口吃的缘由尚不完全清晰,推想可能是以下几种缘由引起。(1)家族遗传影响通常,口吃患者家族中的口吃发生率较高,大约达65%左右,因此认为与遗传有关。(2)仿照他人形成很多口吃的孩子,都是因仿照他人口吃而形成的。口吃的感染性很强,由于儿童的语言机能还不完善,很简洁受到有口吃人的影响,如常常与有口吃的人接触,仿照有口吃的人的讲话,都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口吃。(3)突然精神刺激如父母争吵、家庭不和、环境突变、突然剧烈的惊恐刺激等,都会使孩子感到很惊惶。假如父母未能刚好有效的缓解孩子的惊惶心理,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口吃。(4)父母要求过急在孩子学习说话的阶段,发音不准或咬字不清时,父母急于做过多
14、矫正,以致于孩子一句话还没说完时,就常常打断说话,进行订正。结果给孩子的心理上造成很大压力,一说话就会惊惶,担忧说错话。就可能出现口吃。(5)强行订正左利习惯父母或老师强迫孩子左利习惯时,也会使部分孩子产生口吃。我们知道,人们习惯于把限制说话实力的半球称为优势半球。习惯于用右手的人,优势半球在左侧;习惯于用左手的人(左撇子),优势半球在右侧。假如父母强迫左利的孩子改用右手拿筷子吃饭,幼儿园老师强迫左撇子孩子改用右手拿剪刀做手工,都可使大脑在形成语言优势半球的过程中出现功能混乱,导致口吃发生。【专家支招】(1)消退说话时引起心情惊惶的因素要努力创设平和、协调的气氛,帮助孩子削减惊惶感。老师、家长
15、与孩子对话时,对孩子的口吃行为不要特殊加以关注,而是顺其自然。不要因孩子结巴,自己先焦虑,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惊惶,从而把焦虑传递给孩子。成人要冷静,让孩子保持宽松的心理环境,没有压力,这样才能消退惊惶心情。(2)敬重孩子,给以信念不要说孩子是“小结巴”,应当避开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更不能学孩子结巴的样子,也不要在他人面前争论孩子的结巴问题。应当激励孩子,告知他,结巴是可以订正的,但是须要他自己的信念和毅力,只要努力,是能订正的。当孩子一时说话不清时,千万不要指责。对其他孩子的讪笑,应赐予指责、制止。要激励孩子渐渐说,有进步就赐予确定:“你进步了,接着努力!”激励他:“老师说得好,你也确定说得好。老
16、师能做到,你也确定能做到,信任你会比老师做得更好。”这样来使他树立信念。(3)正确的矫正方法成人要有耐性让孩子把话说完,然后看法温和地、语速缓慢地用简洁的语言与孩子交谈刚才的话题,让孩子在与成人简洁的对话中作出简洁的回答。让孩子把要说的事情渐渐地说清晰,可渐渐消退其说话时的惊惶和焦虑。但在矫正口吃时,不要让孩子感觉太累。(4)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语言训练1 .正确示范。老师念出正确的发音,让孩子看着老师的嘴形,逐句逐字仿照(先一字一字,后一句一句)。对孩子的仿照要多激励,少指责。2 .训练孩子心平气和地说话。要求他速度要慢,声音要轻,先把要说的话想好,然后渐渐地、轻轻地说出来。3 .让孩子分散留意力。教孩子在说话时用可做些呼吸和发声练习,或做手势和头部运动,来分散胆怯口吃的留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