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基层“微治理擦亮民生“幸福色”近年来,*市*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工作要求,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有效提升精准服务群众的能力,切实将治理成效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群众“微心愿”,以党建引领筑牢服务群众“红色堡垒”深入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党建引领为核心、多元共治为支撑的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培育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参与意识,整合人、财、物等资源,推动基层治理力量下沉,基层组织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愈发强大。通过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统筹159个驻社区单位与12个城市社
2、区和1个城乡结合部社区组建13个区域化综合治理委员会,“双报到”责任党员2521名,解决群众身边实事8200余件(次)。健全“乡镇街道党(工)委一社区党组织一网格党支部一楼栋党小组”四级网络体系,成立自主管理委员会137个,开展协商议事活动70余场次,推动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加装入户电梯等群众关心关注的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做实建制调整“两改”后半篇文章,优化成立村党委11个、党总支部97个、党支部216个,成立县、乡、村三级“乡贤理事会”316个,因地制宜成立村(社)公道会、村民说事会、志愿服务队160个,开办道德讲堂300余个、家风馆17个、村史馆48个,大批老党员、老干部充任网格员、信息
3、员、讲解员、调解员、巡逻员、劝导员,在网格化精细管理、应急抢险救灾、疫情常态防控等工作中发挥了先锋模范和攻坚突击作用。探索机制“微循环”,以精细创新探索服务群众“常态长效”以红色党建品牌创建为牵引,以机制探索创新为突破,通过示范创建、现场验靶、借鉴评比等举措,深度激发基层创新创造力度,以“微治理”疏通基层社会“毛细血管”,改善基层社会“微循环”,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联系服务群众精准化,全力营造群众参与治理、感受治理、评价治理的浓厚氛围,涌现了一大批有型有效的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在城市,推行以“红城管家”为代表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成立管家队伍61支,在册“管家”427名,通过开展“四大活动”
4、,解决群众“小微”问题上万件,实现将服务延伸至楼栋,温暖送达到门口,“精细化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经验做法得到全省推广。在乡村,分年度全域推进四条红色示范带建设和“98+70”市县乡三级示范点位建设,“推行五个一机制,画好聚居同心圆”“四进四治提升场镇治理水平”训馆堂同育共治引领文明新风”入选*市城乡基层治理创新案例;民胜镇鹦哥嘴村创新实施“拓展六项服务提升治理水平”模式,瓦室镇长春村探索“五建五评五比“优化村级治理体系入选*市基层治理示范案例;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治理、牌坊社区基层治理“爱心超市”等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四川日报、*日报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细化服务“微网格”,以问题导向交出服务群
5、众“满意答卷”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围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目标,持续优化“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治理路径,推动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向主观式、能动式转变,进一步提升群众感知度、满意度。深入推进网格化精细管理服务。按照“科学定格、精准定人、清单定责”原则,以小区、楼栋、商铺等为基础,将县城老旧小区原有的187个网格细化为1071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选派1名信息员,全域性、立体化扎密网格节点。采取开门听、上门问、日常访,深入开展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疫情防控、矛盾化解、应急救援,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通过网格化管理,有效化解“老大难”矛盾问题IOO多
6、起,18个片区18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深入开展“把话筒交给群众”民生诉求大起底活动。按照“县级领导挂镇、部门干部驻村、镇村干部包组、所有干部联户”的方式,由34名县级领导带队,深入村民小组、院坝聚居点、楼栋小区开展民情大走访、召开“民声坝坝会”366场次,全县2万余名党员干部、超过50万群众参与其中。通过“一事一策一专班”个案协调机制,安排专业力量驻点解剖、跟踪督办,让40多个疑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党建引领点燃社区治理“主引擎”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近年来,*市*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通过建强党建“主轴”、紧扣服务“主线”、突出群众“主角”,切实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
7、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基层治理优势。一、建强党建“主轴二构建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重新摸排划分社区所属网格,以300500户为标准,将38个城市社区划分为342个网格。综合考虑党员群众集聚度、服务半径可及度、网格资源活跃度等因素,单独或联合成立功能型小区党支部164个,同步在网格或楼栋上设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将小区网格内所有党员纳入党支部日常管理,形成“社区大党委一小区党支部一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严密组织体系。选优培强社区治理队伍,实施社区党组织书记“123”选优培育计划,新招录64名社区工作者,考试认定201名全科社工,从退休党员干部中选聘34名小区党支部书记,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举办社区治
8、理沙龙,提升履职能力。建优服务阵地,制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识规范,出台睦邻点、小区党群服务驿站建设标准,灵活设置“四方”议事室、功能活动室、志愿服务站点等场所,拓展邻里乐、邻里教、邻里助、邻里治、邻里赛等服务功能,推动服务阵地大门常开、居民常来。二、紧扣服务“主线二擦亮为民造福的鲜明底色。开展社区资源大摸排,采用“线上”大调查与“线下”大走访相结合的方式,一线了解群众需求、问题反映、服务缺项,征集可共享空间资源、可利用服务资源、可调动人才资源,梳理推出2200多条“资源清单”,每月开展固定为民服务活动340余场次。探索社区弹性工作制,着眼社区服务去机关化、行政化,推行社区朝7晚9弹性工作制,深
9、入研究“夜社区”,不断强化“夜思维”,精准创设“夜服务”,通过延时服务、错班服务、AB岗服务,让群众办事更方便、社区服务更暖心。构建物业服务闭环监管体系,组织上线物业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让物业问题从居民申请,到交办督办、办结反馈、居民评价,形成全流程闭环处置,并将居民评价结果与物业企业红黑榜评比挂钩,倒逼物业服务质量提升,实现物业问题办结率、居民满意率双提升。三、突出群众“主角二打造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推行社区“四方联席会”制度,由小区党支部牵头,定期召集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和辖区居民等力量,召开“四方联席会议“,会商会办社区治理难题,落实承办主体,明确办理时限,督查办理进度,做到责任清晰、任务明确、落实到位。实行小区治理难题“揭榜挂帅”模式,定期在社区发布治理难题榜单,鼓励社区内的在职党员、驻区单位、物业企业、业委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社会组织、小区居民等自治力量,根据自身能力,主动认领治理任务清单,帮助化解难题。积极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制定*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贡献积分细则,先后引导480余名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主动认领小区治理岗82个,助力社区解决各类问题327条,切实推动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