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事办好 把实事办成 把难事办妥 提高机关办事质量与效率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好事办好 把实事办成 把难事办妥 提高机关办事质量与效率讲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机关是党委和领导的办事机关,办事是机关的重要职能。所以,看一个机关干部的素质高低,一个重要指数就是看你“会不会办事:毛泽东曾指出:“人办一切事情都难免这种情形,有比较地会办和比较地不会办之分罢了。”什么是会办事?就是把好事办好,把难事办成,把不放心的事办放心;而不会办事呢,就是把好事办砸,把简单事办复杂,把放心的事办得不放心。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说,“办事”比“办文”要求还高,难度也大。办文一次不成功,还可以重写和反复修改,你自己修改不好,还有其他同事和领导帮助你修改;办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办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如果办“砸了锅”是没有挽回余地的。因此,在机关工作,要下功夫探索办事规律,力求做
2、到:不论办任何事情,上级指示的、领导交办的,下级请示的、同事委托的、职责规定的,包括我们自己的私事,都是办得明明白白,不是稀里糊涂;都是雷厉风行,不是拖拖拉拉;都是严谨细致,不是粗枝大叶;都是有始有终,不是虎头蛇尾;都是严格有序,不是杂乱无章。总之来讲,办事要滴水不漏,皆大欢喜。机关干部如何办事?起码要做到这样四点:按领导意图办,按政策法规办,按规定程序办,按工作职责办。第一,按领导意图办这里所说的领导意图,是指领导在布置工作、下达任务、做出指示时的本意或精神实质,希望达到的目标和效果。领导意图,既反映了领导对某项工作的思想和要求,又体现了其独特的领导艺术、思维方法和处事原则,往往具有切中要害
3、、揭示规律、触及本质的特点。我们机关干部,无论是决策之前当参谋、提建议,还是决策之后传达实施、抓好落实,都必须把领导意图理解准、领会透,使之得到效地贯彻落实。具体说来,要做到如下“五句话二(一)领导有决心,你要有信心。我们就从开国庆典礼炮的确定说起。1949年建国前夕,全国政协召开会议,商讨新中国成立的具体事宜。毛主席提出,“开国大典的礼炮要放28响”。对此,有人提出了质疑。为什么要放28响?为什么不能放18响、38响、58响呢?听到委员们的异议,毛主席就叫大会筹委会的唐永健(时任华北军区作训处处长)起草个说明解释一下,说明怎么写,他也没交待。接到起草说明的任务后,唐永健同志想,毛主席定下了放
4、28响礼炮的决心,自然有他的理由。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围绕毛主席的意图想问题、办事情,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犹豫。他在说明中是这样写的: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横空出世到1949年刚好28岁,28响礼炮,就是我们党28年奋斗史的礼赞!这个说明送上去后,毛主席二话没说,挥笔就签上了毛泽东的大名。就这样,新中国在28响礼炮的轰鸣声中诞生了。再深一步研究,我们就不难看出,唐永健这个说明把毛主席的意图领会得非常透彻。我们纵观毛主席的一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大体都是28年。第一阶段,从毛主席1893年12月26日诞生,到1921年7月参加党的“一大”,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一年他刚好28岁;第
5、二阶段,从1921年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到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起,率领我党、我军和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奋斗,终于推翻三座大山,缔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年毛主席是56岁;第三个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大体上又经过28个年头。有人说,毛主席这一生与28这个数字结下不解之缘。“毛泽东”三个字的繁写体,也正好是28画,他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写“寻友启事”,落款就是“28画生:在延安时,毛主席有次同谭政同志谈话,深刻而风趣地说:“谭政同志啊,不知你注意了没有?你的名字谭政这两个字是28画,我的名
6、字毛泽东也是28画,我们共产党这个“共”字拆开了也是什八我们都是共产党人,要做共产党的事啊:当然,毛主席与28这个数字有缘,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只不过是某种巧合而已。但是,机关干部理解领导的意图,把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才有利于达到准确、透彻的程度。所以我们说,准确领会领导的意图,第一位的是对领导意图要坚信不移。这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工作纪律。领导的决心既然定下了,那就没有什么含糊的,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有条件要完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有困难克服困难,有阻力排除克阻力,正所谓“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二(二)领导有想法,你要有办法。“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战国
7、时齐国有位大将军田忌,经常与齐威王赛马。因为一个国家的好马大都集中在王家,田忌实力不如人,当然每次比赛都是输。田忌把孙膑从魏国救回齐国后,向孙膑吐露了反败为胜的想法。孙膑到现场观看了他们的一场比赛后发现,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跑得快不了多少,便对田忌说,再比赛时,我有办法使你得胜。田忌一听非常高兴,为把前几次比赛的损失找回来,这次比赛他下了千金赌注。比赛开始前,田忌问孙膑有何锦囊妙计,孙膑告诉他,你要先以下等马对威王的上等马,再以上等马对威王的中等马,最后以中等马对威王的下等马。田忌依计而行,比赛结果一败二胜,他终以总分获胜,一次赢了齐威王的一千斤黄金。在机关工作,就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领导被什
8、么难题困扰着,机关干部能及时出谋划策,为领导排忧解难。比如咸丰十年八月,英法联军攻占了天津,直逼京师。咸丰皇帝见此情景,留下六弟恭王在京城应付洋鬼子,自己携带着一大群亲信和后妃逃往热河行宫o行至半道途中,他给湘军统帅曾国藩下了一道圣旨,命他速派鲍超一军北上援救。接到圣旨,曾国藩深感左右为难,因为鲍超是湘军中的一员悍将,他指挥的军队称为霆军,霆军的战斗力在湘军中最强,曾国藩不想让霆军离开与太平军交手的战场。但圣命又不可违,怎么办?曾国藩就召集幕僚们商讨此事。大多数幕僚主张服从命令,派霆军北上勤王。也有少数人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战场军情紧急,不能发兵北上。两种意见当然都不能打开曾国藩的心结。
9、李鸿章见此状况,提出了一个新方案,他说,就眼下的局势看,即便是派霆军迅速北上,也无济于事。这道圣旨实在是未经深思熟虑的情急之言。洋人入都,并不在于要推翻朝廷,不过是索取钱财和放开限制而已,最后的结局必然是金币议和,无伤大局,我们不妨采取拖延的办法来对付。这两天上一道奏折,说鲍超的威望不够,请与曾和胡(即湖北巡抚胡林翼)二人中酌派一人率军北上。估计这奏折到达热河时,已不再需要湘军了。曾国藩一听此计甚妙,便采纳了李鸿章的办法。果不然,他们的建议报告刚刚寄出,朝廷便有了新的命令下来:与洋人议和已成,霆军无需北上。李鸿章的好点子可谓“天旱送来及时雨”,使曾国藩既无违抗旨意,又无影响战事,两全其美。正是
10、李鸿章在危难时刻计高一筹,才使曾国藩对他刮目相看,也为他在曾国藩的学生中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现实生活中,把领导的想法转化为现实的事例很多。优秀的机关干部就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领导担心的问题,你能提前预见;领导想到的问题,你能具体细化;领导希望解决的问题,你能有办法破解。(三)领导有指示,你要有落实。有一年,我到一个旅去调研,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他们进行营院综合整治时,旅长政委在如何修营区的排水沟上意见发生分歧:旅长要求修明沟,认为这样节省经费;政委要求修暗沟,认为这样美观整洁。两位领导都很有个性,互不退让,都要求机关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办。负责施工的机关干部便来了一个折中方案,营院道路边的一半修
11、成暗沟,房后不引人注意的一半修成明沟。既没有得罪某个领导,又把任务完成了。这种办事的智慧值得学习借鉴。因为机关干部所面对的领导,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每个领导的话都要听,每个领导的指示都要执行。如果领导之间的意见一致时,落实起来一般没有问题。但是,由于领导们的学识、经历不同,性格脾气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相互之间意见不一致,甚至相互有矛盾的时候并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机关干部也不能顾此失彼,要机敏灵活,妥善处置。也就是在不违背大的原则的前提下,对不同领导的意见尽量照顾到,使每个领导的指示都要尽可能得到落实。(四)领导有疏漏,你要有补救。领导的疏漏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12、。任何领导都有考虑问题不全面,处理事情不周到的时候。二是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计划不如变化快的情形时有发生。遇到这种情况,是拘泥于成命,还是随机应变,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智慧。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就是最好的例证。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率领12万铁骑同英普联军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滑铁卢战役。英军由威灵顿率领,普军由布吕歇尔元帅率领。拿破仑兵分两路出击,命令属下将领格鲁西率5万兵力去追击普鲁士军队,自己率领7万将士同威灵顿的英军在滑铁卢展开殊死决战,双方损耗十分惨重,都在盼望援军到来。格鲁西的副司令热拉尔曾要求的迅速回撤去支援拿破仑,但是格鲁西却坚持认为,拿破仑给他的任务是追击普鲁士军队,没有新的命令
13、让他回撤增援,他不能擅离职责。他继续率军去追击普鲁士军队。而布吕歇尔率领的普鲁士军队呢,则巧妙地摆脱了法军的尾追,及时赶到滑铁卢,对法军的右翼展开猛攻。威灵顿在普鲁士军队的配合下,乘势转入反攻,法军大败,拿破仑带了一万名残兵退回巴黎,从此结束了他的戎马生涯。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被迫退位,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直到1821年郁郁而终。有专家认为,如果格鲁西不拘泥与皇上的命令,及时回撤救援的话,法军也就得救了。“可惜,(格鲁西)这个毫无定见的家伙只会始终听命于写在纸上的条文服从并不等于盲从。按领导意图办,不是惟命是从,盲目服从,机械执行。所以,毛主席曾告诫全党,“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
14、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二尼克松讲过这样一段话有段话,“领导人必须建立一个忠诚的工作人员核心;这些工作人员要同他一样有使命感,充当他的预警系统,有敏锐的政治直觉,并且有能力保护他,使他不至于由于自己的错误而受到伤害机关干部处在工作一线,对实际问题体会更真切,更直接,了解更透彻,发现领导的决心有哪些不妥当的,不能一任事态的发展,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补台,这是有事业心责任感的标志。如果事事都顺着领导的话说,看领导的眼色行事,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知是错,将错就错,这样建立起来的上下级关系,根本谈不上是良好的工作关系。所以,还要记住这句箴言:
15、领导有疏漏,你要有补救。(五)领导有暗示,你要有领会。有一次,总部一位“老机关”遇到了一个从未遇到“新问题”,过去他起草的文字材料在领导那里都是一路绿灯,从未被打回来过。这次起草了三千多字讲话稿,自认为质量很高,送审时却连续三次被打了回来。后来他才慢慢了解到,文中有一句过去经常引用的话,当时因形势发生变化(那位提出这句话的领导人政治生涯跌入低谷,可能是因人废言的陋习作怪),领导认为不能再引用了。因为提出这句话的人职务还在,所以他又不好直接明说,只好一遍一遍退回来,让机关干部自己觉醒。从类似的事例看出,领导的暗示,要靠机关干部心领神会。一般来说,领导者的讲话都是直截了当的,意图表达非常明确,这时
16、正确理贯彻解比较容易。但有时侯,由于受到某种限制,只好采取点到为止,旁敲侧击的办法,领导意图表达的十分隐晦模糊,有时可能只是某种暗示。比如,领导对某个事情或问题已经有所思考,但不好明确表态,这时可能选择一种模糊的表达方式,或签上一个名,或者画上一个圈,这是什么意思,是表示同意还是不同意?这就需要我们机关干部慢慢去体味;还比如,领导交代任务,就是简单地几句话,一时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果你对领导意图似懂非懂,也不多问,便凭想当然办事,结果,事办完后很可能与领导的要求南辕北辙,给领导留下个不会办事的印象,费力不讨好;还有一些事情,看起来领导表态要办,其实内心不想办,需要机关干部在领悟之后给挡挡驾。所以,机关干部理解领导意图,要能听得出弦外之音,看得出难言之隐,品得出个中奥妙,也就是说,“领导有暗示,你要有领会”,这样工作起来才会贴谱、上道、顺劲。第二,按政策法规办按政策法规办事的意义不难理解,真正做到却很不容易。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人治的羁绊,“权”大于“法”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