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极化思维倾向对其思想学术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赫金极化思维倾向对其思想学术的影响.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巴赫金极化思维倾向对其思想学术的影响巴赫金思想学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最近十多年,热潮方退,纵观有关研究成果,可以说,巴赫金思想学术的所有成果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关注和清理。但似乎还没有人从深层思维模式和特征以及这种思维模式的优势与局限角度清理和反省巴赫金学术成果。一个学者深层的思维模式,是贯穿其思想理论成果全局的、具有极其稳定特征的因素,它在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学者的思考方式和对对象的基本认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此重要的一个问题,当然是值得特别关注的。本文将以此为目标,对巴赫金无意识思维模式和特征以及其带给他思想学术的优势和局限进行研究。与此相关的是,大部
2、分学者都注意到巴赫金思想学术弥漫着一种无处不在的政治泛音,导致这种泛音的原因也有一些学者做专门研究,而本文则认为巴赫金无意识的极化思维模式是其思想学术成果政治泛音主要和深层的原因所在。本文笔者之一在思想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思想学术一文中指出,巴赫金的思想学术弥漫着内在的政治泛音。国际巴赫金研究领域广有影响的米哈伊尔巴赫金一书作者也有一个判断:“他的大部分撰作表面上是文学理论或语言学领域内的学术研究活动,但在底层,它们却是一些充满个性的宣言,常常有一种政治或哲学的大义。”这个判断应该有相当理由。该书作者也正是从对话主义和泛政治论双重视角阐释巴赫金全部思想的。所以,如果我们说巴赫金思想学术成果弥
3、漫着政治的泛音,那大体是不错的。但在我看来,米哈伊尔巴赫金作者对于巴赫金学术思想政治性的判断,还是基于其具体论文论著的表层特征而言的,同时也过多地执着于巴赫金生活的当下现实政治指向,而未能深入巴赫金思想学术深层无意识思维模式这个最深层次,而这显然是决定他思想学术政治性的一个更为重要和根本的原因。是怎样的思维模式导致巴赫金在其研究的任何领域都能倾听到无处不在的矛盾、对立、斗争和对话这样的政治泛音,并能将这种政治泛音揭示出来?这个问题涉及巴赫金思想学术的理论基础和基本领域如对话主义、复调理论、狂欢化理论以及关于小说的理论,但所有这些外在不同领域的表述和认知,都与巴赫金的无意识思维模式有内在关系,这
4、却是最根本的,而这恰恰是米哈伊尔巴赫金一书的作者未能深达的一个层次。米哈伊尔巴赫金的作者评价巴赫金的学术思想时说,“这是一位对变易和未完成推崇备至的人,对他的描述不可能盖棺定论。综观巴赫金在不同领域的理论成果,尽管确实存在着“一切都没有完结、没有终极的定论”的“未完成性”特征(这个说法在迈克尔和霍奎斯特那里意指巴赫金的学术思想不追求固定不变的形态,永远处于不断的探索和变化之中)。但是我们仍然不难发现,巴赫金那些涉及多个学术领域、令人眼花缭乱、充满变化的学术思想后面,仍然能找到一种相当稳定的思维特征和模式。笔者这样归纳这种思维特征和模式:巴赫金总是在一种二极对立思维模式中去把握和论析对象,并往往
5、对两者之间的对立性、差异性要素做极端性强化,以突出各自最为重要的属性或侧面,从而实现对于对象的总体把握。巴赫金不同领域中的理论成果总体上正具有这样的极化思维特征。首先看他文化诗学的哲学基础对话主义。巴赫金的对话主义哲学建基于他的“超语言学”,他明确将文献语言学(结构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作为批评的对象,在这种对立格局中建构自己的超语言学理论。在超语言学中,不是索绪尔的“语言”而是“生活交际”“言语”“话语”“表述”“对话”“语境”“意识”“意识形态”等概念成为关键词。在他的“超语言学”理论内,二元对立的思维特征也渗透始终。“对话性”被确认为是一切语言活动的根本特征。“语言只能存在于使用者之间的对
6、话交际之中。对话交际才是语言的真正生命所在之处。这种对话关系存在于话语领域之中,因为话语就其本质来说就具有对话的性质。”而在巴赫金看来,对话活动展开的前提是确认“差异”:对话总是在两个有差异的个体即两个差异性说话主体“我一你之间展开的,因此,我一你之间的二极对立就是对话得以展开的基础和前提。尽管在巴赫金那里,对话双方可以是同意和反对的关系、肯定和补充的关系,问和答的关系等多种关系,但最根本的是对立关系。他在论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物的对话特征时特别指出,陀氏小说中人物对话的基本公式就“表现为,我,与,他人,对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他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一书中,也从话语与语境的关系角度,强调
7、了对话的这种内在对立性。他指出:,使用同一个话语的不同语境常常是相互对立的,同一话语不同语境的这种对立的典型情况,是对话的应答。詹姆逊在论及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中的对话关系时也特别强调,“正常对话形式本质上是对抗性的在这个前提下,巴赫金对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二极对立特征的区分,如,官方语言民间语言,“向心性语言离心性语言,双声语单声语,“,对话性语言独白性语言,等区分,这些区分都是基于二极对立原则进行的。如果我们将他的“超语言学放到当时的语言背景中去考察,将发现,正像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一书所提供的语境那样,超语言学是在当时语言学界居于主导地位的所谓文献语言学(在巴赫金那里,这个概念指
8、的是结构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构成的二极对立关系中提出来的。这意味着,巴赫金是从区分差异、强化对立的路径开始自己的超语言学研究的。再看其影响巨大的狂欢化理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总体上是在区分“官方文化一民间文化的差异这个二极对立的框架中展开的。狂欢节作为与官方文化对立的民间节庆被认定,在这个前提下,巴赫金对狂欢节的论析都显示出明显的极化思维特征。例如他说由教会和官方控制的日常生活是“第一世界”,而狂欢节则创造了一个与“第一世界”相对立的全民狂欢的“第二世界”:“它们似乎在整个官方世界的彼岸建立了第二个世界和第二种生活。”官方文化是僵板的、严肃的文化,狂欢节则是诙谐的、充满笑谑性的文化;官方文化人
9、为地割裂了生与死、崇高与卑下、高雅与低俗等生活现象之间的辩证法和二重性关联,狂欢节文化则体现了世界的二重性和辩证法;等等。在这种二极对立模式中论析狂欢节文化的特征,并且尽可能地强调两者的对立性,其极化特征是明显的。在这种具有极化倾向和特征的对话哲学和文化理论基础上,巴赫金关于小说问题的论析也渗透着这种极化思维特征就不足为奇。在巴赫金全集的小说理论卷中收录的几篇论文中,他将整个文学类型和体裁区分为小说与非小说(含神话、史诗、悲剧、正剧、抒情诗等)两大类,然后用一种二极对立式的论析方式来谈论各自的特征。在这种论析中,小说文类被认为是与社会语言中的离心性力量相关涉的语言样式,而神话、史诗、戏剧(尤其
10、是悲剧与正剧)、抒情诗等在社会语言系统中被认为是与向心性力量相关的语言样式。而离心性语言力量在一个社会里,总是与民间或泛民间有关,向心性语言力量又总是与官方的立场和需要相关。官方正是通过强化语言的向心性而强化对社会的控制,民间语言因对这种向心性是一种离心力量,所以两种语言力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政治性就昭然若揭。小说与非小说的那些文学体裁(神话、史诗、悲剧、抒情诗等)在社会语言的系统中,正是分别处于两极坐标上的典型样式,其内在泛政治意义上的对立性也由此生成。因此,他在这种二极对立模式中论述小说与那些非小说文类(神话、史诗、戏剧、抒情诗等)的特征就是顺理成章的:小说是民间与泛民间的文类,那些非小说
11、体裁则是具有官方或泛官方特征的文类;小说是开放的文类,非小说体裁则是封闭或者具有封闭性特征的文类;小说是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未定型,因此永远保持着向未来开放姿态的文类;而那些非小说体裁则是基本完成、定型、封闭的文类;小说是超体裁的体裁(能容纳所有体裁),而其他体裁则是单一的体裁(对其他体裁没有吸纳能力或者吸纳能力很弱);小说是杂语性的,对社会语言保持着最大限度的吸纳包容能力;那些非小说文类则是单语性的、纯粹的,对社会语言的吸纳能力十分有限;小说是可以将多种社会意识形态容纳于自身、让它们在自身展开充分对话性的文类,而那些非小说体裁则是表现单一意识形态、在根本上缺乏内在对话性或对话性很不充分的文类
12、;等等。在小说自身,巴赫金又区分出复调型小说和独白型小说两大对立的类型,这两种类型具备一系列对立的形式特征:复调小说是双声和多声性的,独白小说是单声的;复调小说是杂语性的,独白小说是单语性的;复调小说是多元意识形态共存对话的,独白小说是单一意识形态主导的;复调小说是开放的、未完成的,独白小说是封闭的、完成了的;复调小说的作家和主人公之间是平等对话的,独白型小说作家和主人公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之间也是平等对话的关系,独白型小说主人公之间是有价值上等级关系的;复调型小说没有终极性的价值观念统摄,而独白型小说是有一个终极性价值观念统摄的在这种二极对立思维模式中,对象世界之间的差异性
13、构成和特征被做了极大限度的强调和突出,这是巴赫金理论与批评给人最为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巴赫金的论析往往具有震撼性的效果,相当多的时候,与这种极化性思维方式和论述方式是有关的。这种二元对立式的极化模式,带给了巴赫金许多难得的洞见,使他在常人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十分惊人的意义。这里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他对于西方中世纪以狂欢节为核心的民间笑谑文化价值的发现,那真有石破天惊的效果。在他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学者对中世纪狂欢节为中心的笑谑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有那样令人震撼的深度论析。这种论析从思维模式角度看,恰恰得益于他将狂欢节文化作为与官方文化对立的现象来对待和阐释。因为这种对立性模式,一方的局限恰恰映衬着、
14、强化着另一方的优势,两相对比之中,优势和局限、价值和谬误、先进和落后,了了分明,并且因为这种对比性格局而格外强烈。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他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与托尔斯泰小说精神特征的著名论析,也是在一种二元对立格局中进行的。在巴赫金的论析中,陀氏小说从作家到话语到人物到结构渚F在强调其复调性、多声性、对话性、对位性、开放性;而托翁小说则作为独白型的代表,从作者到话语到人物到故事情节结构等,都被极度强调了单声性、独白性、控制性、统摄性、封闭性特征。在这种对比性论析中,两者的差异性都异常突出地被发掘出来,从而给人的印象极其鲜明而深刻。因此,二元对立极化性思维模式是巴赫金思想学术最基本的思维模式,这种
15、思维模式带给了他极大的便利和洞见,使他对于研究对象的差异性构成有了透彻的认识和有力的表述,巴赫金学术迷人的地方之一也在这里。应该说,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众多差异中强调对立性差异要素,由此形成一种正一反式二元对立结构,在这种关系中,对各自的差异性做极端强化,这是人类统治关系建构社会共同体的元规则。“统治者关系社会”是女性主义文化理论家理安艾勒斯在其名著圣杯与剑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艾勒斯认为男权社会的基础来自两性关系中男性对女性建立在暴力基础之上的征服、控制、压抑关系和原则,人们将这种关系和原则扩展到社会共同体和社会关系的组织,就形成了统治者关系社会。马克思主义创
16、始人认为人类阶级社会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社会,也是统治者关系社会。因此,“统治者关系社会”这个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可以共享的一个概念。西马名家詹姆逊谈到结构主义二元对立规则与阶级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时候说过,从二元对立角度组织世界和思考世界,这是西方社会从古代希腊以来就确立了的基本规则,咖里有二元对立关系,哪里就有政治。这是一切统治关系社会组织自己社会共同体的基本规则,所以他说,“我相信,二元论正如所指是意识形态的牢固形式,它当然会将自己的双重结构,隐匿于任何替代品之下,它是始终暗自作用于伦理意识形态的伦理二元系统的最终形式。”可以对詹姆逊的表述做一点扩展,不仅是从古代希腊社会开始,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人类组织自己基本的社会关系、社会共同体、社会意识形态时,都是如此,都是按照这种区分和简化差异、强化二元对立、确认中心与等级的模式进行的。这可以确认是统治关系社会政治元规则。当然,这种政治元规则不仅预设了对它的认同,也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