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行动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时代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行动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地方病防治工作,消除和控制地方病危害,做好地方病现症病人救治救助工作,根据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十六部门关于印发市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巩固提升地方病防治能力作为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指导、分级推进、综合施策的地方病防治
2、工作策略,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多方资源,持续巩固强化各项措施,防治结合,为健康建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二)基本原则1.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区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要将地方病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落实主体责任,细化防治目标,明确工作节点。将地方病防治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共同投入资金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合作,立足本部门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落实防治措施。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地方病病区生产生活环境,减少致病因素危害。开展现症病人救治,加强病人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帮扶现症病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缓解“因病致
3、贫、因病返贫”问题,巩固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3 .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根据不同种类地方病的特点,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采取适宜、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防治措施后期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巩固防治成果。开展健康教育,增强群众防病意识和参与防治工作的主动性,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二、行动目标到2025年底,实现以下目标:(一)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全区所有乡镇保持消除碘缺乏危害状态,人群碘营养总体保持适宜水平。(二)持续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危害。全区所有病区乡镇达到控制水平。三、重点任务(一)巩固综合防治措施,增强防病可持续性1.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区曾是碘缺乏较严重的地区,自20
4、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以来,碘缺乏病病情呈逐年稳定下降趋势,甲肿率、尿碘等指标持续控制在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标准之下的较低水平。在此基础上,我区仍需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原则,实施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推广具有特殊标识的孕妇专用加碘食盐,提升重点人群碘营养水平;加大科学补碘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科学补碘意识。供应符合碘含量标准的碘盐。依法开展碘盐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查处违法行为,防止不合格碘盐流入市场。(区卫健局、发改局、经贸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残联,各乡镇(街道)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2.持续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危害。区是氟中毒流
5、行比较严重的地区,于1985年首次发现。区共有9个病区,分别为里松镇文汉村龙湾屯、里松镇文汉村大平屯、里松镇文汉村油麻冲、里松镇培才村培才屯、里松镇里松村大背、里松镇里松村宅源、南乡镇大汤村大汤寨、南乡镇良怀村西溪屯、南乡镇洞新村胡村。近年来,我区通过高氟水源搜索、常规水质监测、饮水工程建设等方式,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均达到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控制国家标准。在此基础上,我区仍需进一步加强控制措施。对改水工程运行不良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相关政府要落实工程建设资金,对未改水或改水效果不稳定的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实施降氟改水工程建设或配置适宜除氟设备设施。强化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管护,落实工程管理主
6、体和运行维护费用,促进工程正常运行。对改水工程的运转情况、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定期监测评估。对改水工程末梢水使用率不高的病区村,要加强顶层设计,分析原因,合理确定解决方案,落实工程建设资金,实施降氟改水工程改造,综合考虑优质水源置换、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建设规模化供水工程以及对现有供水工程强化水质净化处理等方式,加强对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水质检测指导,确保水质达标。(区水利局、卫健局、乡村振兴局,里松镇政府、南乡镇政府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加强患者救治水平,满足多样化健康需求1.做好现症地方病病人治疗和管理。按照地方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和地方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和治疗管理办法要求,规范
7、地方病病例报告制度,推动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信息共享,协调推进氟骨症现症患者诊疗管理工作,采取多种诊疗方式、技术手段和治疗药物开展患者诊疗,应治尽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强患者的随访管理,建立全区氟骨症确诊病人健康档案,实行个案管理,每年随访1次,满足不同患者的健康需求。(区卫健局负责)2.统筹发挥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合力,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推进“一站式”结算。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患者,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范围,切实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开展氟骨症病人残疾评定工作,将符合标准的病人纳入残疾人保障范围。对因地方病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存
8、在返贫风险的,及时给予重点帮扶,对现症病人家庭采取教育帮扶、产业帮扶等综合帮扶措施,巩固脱贫成果,阻断因病致贫、返贫的代际传播。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健全地方病患者治疗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区卫健局、医保中心、残联、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民政局,各乡镇(街道)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三)优化监测评价网络,提高疾病发现预警能力健全完善地方病防治监测评价体系,按照地方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加大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监测力度,每年以病区村为单位开展饮水型氟中毒监测,以乡镇为单位开展碘缺乏病监测。监测内容包括防治措施落实、儿童及成人病情、现症病人随访、可疑致病因素评估和风险评估等。定期开展重点地方病
9、流行状况调查,准确反映和预测地方病病情和流行趋势。继续加强地方病监测信息化建设,加强地方病防治信息管理,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强化监测与防治干预措施的有效衔接,加强监测管理和质量控制,促进部门间信息的及时共享互通,为完善防治策略提供技术支撑。(区卫健局负责)(四)创新宣传教育手段,提升健康防病素养1.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健康促进。发挥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学校、医院等单位各自工作优势,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微博、抖音、微信等新媒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广泛开展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将地方病防治知识纳入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社区等的健康教育内容
10、,做好5.15防治碘缺乏病日的宣传活动,持续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使群众完成从提高认知到改变态度再到主动实践的转变,形成健康的生产、生活行为方式,解决防病措施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效减少地方病发生。(区卫健局、教科局,各乡镇(街道)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2.开发科普资料,建设科普信息传播平台。针对不同病种,编制地方病防治核心信息,组织专业机构设计制作各类宣传材料,突出权威性、科普性、趣味性。增强群众防病意识和能力,提升小学生、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病知识水平,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防治地方病的良好氛围。(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强化防治能力建设,提高疾病防治水
11、平1.加强地方病防治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防治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和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加强检测实验室网络体系建设,更新升级地方病防控工作必要的仪器设备,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区发改局、财政局、卫健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2 .稳定防治队伍。加强地方病防治队伍建设,确保防治人员更新换代,多途径解决防治力量不足的问题。按国家、自治区、市级有关规定保障专业防治人员的待遇水平,为其开展防治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区财政局、卫健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3,落实逐级培训。按照逐级分类培训的原则,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对参与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疾控人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开展防治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确保
12、防治设备使用人员及技术到位,整体提高业务水平。(区卫健局负责)(六)加大科技研发支持力度,提升科技防病水平1.坚持资源统筹和共享开放机制,针对我区地方病防治的难点问题和工作,围绕影响我区地方病预防和治疗的主要科学问题,通过区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对符合条件的地方病科研活动进行支持,结合实施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开展跨学科、跨领域攻关研究。(区卫健局、教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3 .进一步筛选氟中毒的有效治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开展氟、碘对多器官系统损伤的深入研究,对地球化学元素的人体健康危害进行全面评估。(区卫健局、教科局、医保中心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4 .为阐明地方病病因、危害及发
13、病机制,研制更加精准、适宜、可推广的防治新技术,建立防治技术转化示范点并逐步推广应用,提高地方病防治工作成效,为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技支撑。(区卫健局、教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5 .保存我区地方病样本资源,收集现患病例的生物样本以及外环境介质样本,建立地方病样本库,为继续开展病因、致病机理等科学研究做好基础储备。(区卫健局、教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将地方病防治纳入地方政府议事日程,进一步健全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各地要细化分解防治工作目标和任务,根据本行动方案的要求,
14、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实施计划和方案,抓好组织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本行动方案确定的政策措施,切实抓好落实。(二)经费保障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要根据行动方案要求和防治工作需要,落实防治资金。中央、自治区财政通过转移支付项目支持各地开展地方病防治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患者,按规定纳入救助范围,切实减轻患者医疗费用和基本生活负担。(三)技术保障针对地方病防治的难点和重点,加强地方病防治基础应用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过我区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对符合条件的防治科研活动进行支持,推出一批适宜的防治新技术,建立防治技术转化示范点并逐步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地方病重点实验室和临床重点专科的作用,开展防治基础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