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寓言阅读教学的层次及难点突破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寓言阅读教学的层次及难点突破策略.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育论文:寓言阅读教学的层次及难点突破策略寓言这一文学体裁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其小故事大道理的特点,历来是儿童教育的资源。统编教材编排的寓言课文,有的独立成一个单元,有的依主题与其他文体的课文组合成一个单元。那基于焦点阅读理念如何开展寓言的阅读教学?下面从教学层次及教学难点突破两个角度加以讨论。一、寓言阅读的教学层次寓言精炼简洁、寓意于言、犀利幽默,具有故事和寓意两个基本要素。寓意是借助设譬立喻的艺术手法来表达的,可在文中直接写出,也可含而不露。直接表达的一般是在开篇或者结束处,由作者或者文中的角色用警策性的语言说出来。教科书中作为课文的寓言,寓意含而不露,只呈现故事,
2、寓言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能从故事中读出寓意O依据焦点阅读理念,结合寓言的文体特征,阅读教学中基本问题的提出应指向寓意的提炼,一般从故事所描述的事件发展的结局,或者角色言行导致的结果着手。如:我要的是葫芦(二年级上册)一一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一个也没有得到?携苗助长(二年级下册)一一禾苗为什么都死了,他错在哪里?纪昌学射(四年级上册)-纪昌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手靠的是什么?寓意蕴含在故事中,从结局或结果处提问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涵盖全文的学习。由基本问题出发,寓言阅读的教学层次一般可分为三步:读故事一一析原因一一,厝道理。读故事,即厘清情节(事件)发展的线索,把握角色的言行
3、与心理等;析原因,即分析导致结局或结果的原因;悟道理,就是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寓言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是递进的,前一环节的学习结果是后一环节学习的基础。如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层次及其相应的问题链:教学层次问题链一、读故事1 .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1)葫芦一开始长得怎么样?(2)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对待葫芦的?(3)结果怎么样?二、析原因2 .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一个也没有得到?(1)种葫芦的人为什么不及时治螃虫?(2)叶子上生了螃虫,为什么会导致小葫芦变黄掉落?三、悟道理3 .从这个故事里你读出了什么道理?(从哪里读出来的?)教学实施中,在整体感知后提出基本问题,并过渡到读故事环节
4、,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重点理解、感受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比较葫芦前后的长势,二是关注种葫芦人的言语、行为和心理。学生可在问题的引导下先自主阅读,圈圈画画提取信息,随后交流、朗读。为什么会事与愿违?在析原因环节,解决第一个问题一一种葫芦的人为何不治螃虫?因果关系指向人物的心理、言语和行为,整合文本信息即可。但若要理解叶上螃虫是导致小葫芦变黄掉落的原因,则需要课文外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这一环节学生需要整合课文内外的知识与经验来分析问题。析原因环节的引导性问题指向的是寓意提炼的两个角度,分析的基础打好了,“悟道理”就水到渠成了。这个故事的寓意提炼大多数人只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若追究一下种葫芦
5、人不及时治螃虫的原因,可发现这既与他缺乏知识有关,也跟他自以为是的性格脱不了干系,如果他能重视邻居的意见,虚心请教,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这是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角度。学生表达观点后,应追问: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任何观点必须要有依据,这在阅读和表达的学习中需要常态性地关注。自读故事,经析原因,到提炼寓意,学生要从故事中概括出一定的道理,这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合理设置寓言阅读的三个教学层次及其问题链,能够使语言学习的难度与思维训练的层级同步提升。读故事、析原因、悟道理是寓言阅读教学的基本层次。学生提炼出寓意后,有时还可以开展延伸拓展活动,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与学生的经验链接,让学生在应
6、用中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如: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人和事吗?你会怎么劝说?二是可展开课外的综合性学习,如演一演这个故事,或者探索植物的生长特点等。二、教学难点的突破策略教学过程中,分析原因、表达寓意对学生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寻求恰当的策略突破难点。1 .为原因分析明示方向、提供支架原因分析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指向寓意提炼的基本问题,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存在认知盲点。有些寓言的寓意是从多个角度得出的。如纪昌学射,从老师飞卫的教法中可获得启示,学生纪昌的做法和想法也能给予启发。对于这一类寓言,学生在进行文本信息的梳理整合时往往会存在盲点。如读纪昌学射,很多人注意到了基本功练习的
7、重要性、纪昌的勤学苦练,但容易忽略纪昌能战胜自我(克服自满心理)的信息。基于这样的学情,在分析纪昌能成为百发百中射箭能手的原因时,教师可把“纪昌是个什么样的学生”这一问题具体化为“从纪昌怎么做、怎么想中可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学生“,以此引导学生同时关注纪昌的行为与心理。寓言阅读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应根据寓意提炼的逻辑预设不同层级的引导性问题,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相机提出,明示思考的方向。另外,还要关注学生展开分析的知识经验是否充足,是否需要准备相关资源为其提供支架。如阅读我要的是葫芦,若要深入理解事物之间是存在关联的这一道理,最好能够结合生物学知识分析,
8、导致葫芦变黄掉落的原因。但二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可能并不具备相关知识。像这样的情况,教师最好能在教学设计阶段就有所准备,在教学过程中若有必要及时提供。当然,若学生不会主动追究原理性的解释,而只是把故事描述的情形作为结论性的知识,这也无妨对寓意的概括。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寓言都是知识准确与道理正确并存。寓言不同于科学童话,它并不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而只是把全篇所描述的事件当作一个比喻来表达寓意,知识的准确性对寓言的内容来说不是必要的,作者是在假设所述内容准确的基础上来为读者提供哲理和教训。若学生对寓言中的知识存疑,可在拓展环节中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的综合性学习,以探索知识的真相。2 .
9、设定恰当的寓意表述的任务难度能够从故事中读出寓意并加以表达是寓言阅读学习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说,读出并表述出寓意是一个有难度的任务,这一目标不是通过一两次学习就能达成的。寓意是从故事中提取出的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哲理或教训。学生在悟道理环节有两项任务,一要进行内容的概括提炼,二要择取合适的语言表达寓意。如果按照寓意表达的一般要求,学生面临两重挑战。如携苗助长用迫不及待拔高禾苗以促其生长的宋人来比喻主观急躁的人,说明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只能事与愿违,最终得到失败的结局,若要求二年级的学生都能以类似的用语来表达寓意是比较困难的。整体而言,面对两重挑战,我们建议首先解决思维方法的问题,即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寓意提炼的过程上,先让学生学会分析原因,学会从故事中读出道理来。而寓意表达的任务难度则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设定,第一学段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达意即可,第二学段的要求也视个体的能力而定。总之,对于寓意表达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携苗助长”的行为,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的,基于学情做实每一次教学活动的语言和思维训练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