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期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期研究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期研究报告2022年2月,XXXX小学XXX主持的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被批准为XX市教科研立项课题,该课题属于XX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项目。2022年5月17日进行了开题论证,研究期间得到了XX市教科院、区教师发展中心专家的精心指导,现就前阶段研究工作的进展及后续思考做如下总结。一、研究基本情况(一)恚义与价值1 .认识“劳动”,赋时代特征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必须建立在劳动教育的基础之上,否则教育将无从谈起。劳动,是渗透一切、贯通一切的东西。”今天的劳动教育不仅重视体力锻炼,还应该培养精神品质,释放潜能,劳动教育必须体现“时代特征”。因此,新时代劳
2、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正视劳动教育实施中的问题,以融合育人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观为引领,在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沟通学科教学与课外实践,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回归“劳动”,让教育翻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视域下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回归劳动教育原点,呈现出劳动教育新样态。把师生的需求和建议作为劳动教育的起点,创设有挑战、有意义的项目式活动,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劳动。通过跨界融合,拓展延伸,多线联动,主题整合,多维体验的方式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3 .重塑“劳动”,使课程丰富劳动教育以课程为支点,从课程的视角来重构劳动实践的体系、内容、方式等,保证劳动实践的品质,使劳动教育课程既具有趣味
3、性,又能有效地连接并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从而让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变得丰富起来。4 .创新“劳动”,扬工匠精神通过开发创造性主题课程,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各类劳动实践,从小培养精益求精、踏实肯干的劳动态度和勇于创新、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劳动精神,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我们通过对学校300多名教师以及5000多名学生、家长进行了劳动教育问卷调查,发现在现实的劳动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学校层面,劳动教育课程意识薄弱,偏重于语数英学科的教学质量,劳动教育的物态环境匮乏;教师层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不知道劳动课该如何上,只能是照本宣科,无专职教师;家长层面:调查结果显示,仅有0.1%的家长想让孩子长大后从事
4、体力劳动;学生层面:因为受学校、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把自己的发展指向智育。通过“劳动教育微课程”开发与实施,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并引导儿童创造性劳动;有利于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体验生活,培养基本的劳动技能;有利于儿童探索生活,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深化对各种劳动的认同和热爱;有利于儿童发现只有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才能锻炼意志,提高能力,实现梦想;有利于启迪儿童的心灵,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儿童种子观理念下的现代劳动教育,重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心灵得到释放,劳动技能得到提升
5、,劳动观念影响终身。(二)概念与界定1 .劳动教育微课程:是教师依据具体的劳动教育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带领学生开发出来的小型校本课程,本课程具备以下特点:时间短、规模小、内容精炼、实施灵活、内容鲜活。劳动教育微课程通常可以围绕自我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以及社会劳动教育展开。劳动教育实践不是为了劳动而劳动,而是在具体的场景中聚焦真实的问题,放大过程价值,通过劳动体验解决复杂的问题,形成长期的效果。2 .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注重调动一线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把师生作为课程的重要资源,通过校内外资源的设计与利用、劳动教育微课程的整体架构、教育教学范式的研究、教师团队的培训与升级、
6、教育教学活动的展示与评价等一系列研究与实践活动,建立儿童全景劳作园之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培育爱劳动、勇担当、乐奉献、善创造的新时代“小劳模”。(三)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1 .探索劳动教育微课程的教学范式与路径。立足“家园、校园、田园、职园、创园”,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探索并建成可体验、可实践、可探究的空间场域。构建面向全体学生,跨界融合、主题整合、多维体验的劳动教育微课程体系,探索出学校劳动教育的多元化基本实施路径和策略,建立实践模型,提炼教学范式,为教师教学提供清晰可操作性的实操路径。2 .整合融通劳动教育联盟育人资源。统筹开发薛家及薛家周边地区的育人
7、资源,建立校内外、家庭、社区、网络等多维育人平台。以课程创意开发与实践为抓手,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引导学生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服务他人的价值体认。3 .形成“全覆盖式”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家校社全主体协同,通过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的探索,构建序列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4 .促进学校课程与教学整体变革和内涵发展。通过项目研究,转变育人方式,提升课程综合化和实践化的实施水平,重建学校课程与教学生态,建设更有生命力、创造力的课程与教学样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内容:爱劳动勇担当乐奉献善创造探索劳动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型探索劳
8、动教育微课程与教学的范式与路径探究劳动教行微贝程与教学的治理模式劳动数行微课程建构跨领域三大课程体系学科渗透型活动联结型主JB项目型志愿胺务课程职业体的谭程课程诲行体系课程资源休解谭程内躯体系图1: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体系图1 .打造立体式劳动教育实践体验中心(1)校内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是指校园内的生活园、探究园、创造园。我校打通了“一校两区”的壁垒,整体规划学生劳动实践体验的场域。(2)校外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是指学校周边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以及家庭资源。我校全面开发学校周边的劳动资源,为学生建构以家校社一体的“劳动寻宝基地”,让学生走出校门打开视域,独立地发现问题,并学会
9、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新时代小劳模的服务精神,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2 .建构跨领域劳动教育微课程体系劳动教育微课程主要依托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后服务活动等平台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以劳动实践活动为主的“劳动能量课程”;以职业体验为主的“职业体验课程”;以小志愿活动为主的“志愿服务课程”。(1)劳动能量课程:主要通过开展“小鬼当家”“认养果树”“走进食堂”“扫除计划”这四个系列活动,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感知劳动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项劳动技能,并在具体的活动中着重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担当”的品格特质。(2)职业体验课程:主要分年段依托学校的“社团活动
10、”以及“课后服务”开展“善真职业体验系列活动”“我是小园丁”“我是小牙医我是小厨师”“我是小记者”“我是小交警”“我是小律师”,让学生在每一项职业体验中能逐步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笃定”,着重提升学生“善于合作”与“坚毅奋进”“服务他人”的综合素养。(3)志愿服务课程:结合校内外资源建设活动阵地,建立档案管理,及时进行激励评价。通过一系列情感化、体验化的浸润式实践体验活动,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志愿服务精神,从而培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社会责任感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3 .探索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实施路径(1)两类平台托举劳动教育微课程全向铺开:线下劳动服务课程主要依托劳动教育课、综合
11、实践活动、课后服务活动三大线下平台具体展开活动。线上平台通过校园电视台、钉钉直播间、小陆姐姐新闻播报、微信推送等分享展示服务类劳动实践成果、交流实践感受,拓宽教育空间,提升个人成长的价值感。(2)三种模型探索劳动教育微课程教学的真实落地:一是多学科渗透劳动教育模型;二是项目式劳动教育模型;三是联结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模型。(3)四支队伍携手聚力助推劳动服务课程的有效展开:学生团队、教师团队、家长团队和社区团队4 .研究劳动教育微课程与教学治理模式(1)以激活动力为重点,构建劳动教育微课程治理的内驱体系。人人争当“小劳模”,人人参与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不断激发劳育工作者参与课程治理的意识
12、和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微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统整各类资源,衔接国家课程,整体架构,分年级、分班级、分模块确定课程主题。(2)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构建劳动教育微课程的资源体系。科学规划,合理调配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资源,保障资源储备的丰富性、资源利用的高效性,以及资源交互所产生的影响的正相关性,为最大程度推进劳动教育微课程提供物质基础。(3)以完善机制为支持,构建劳动教育微课程的运行体系。健全校内育人主体协同推进和配合的机制,践行部门联动育人,为学生在劳动知识技能习得和实践应用之间搭桥铺路。5 .形成“全覆盖式”多元评价体系劳动教育微课程创意开发和实践的过程中,将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全覆盖式评
13、价,注重家校社全主体协同,通过对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探索,构建序列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二、研究的基本过程(一)研究历程的概述1.研讨准备阶段(2022.012022.04):聚焦劳动教育,进行文献研究,探究劳动教育理念,形成研究方案;组建研究团队。对照要求组织讨论,集思广益,制定实施方案,聘请相关专家指导,做好项目建设的论证、培训等工作。2.深入研究阶段(2022.052024.06):调研本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制定“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课题方案。设计、论证劳动教育微课程架构,搭建课程体系。确定课程素材,对劳动教育微课程进行创意开发,边实践,边探索,边
14、检验,边完善课程。(1)价值引领:专家指导,指点迷津。借助课题理论组专家的指导力量,吸纳他们的智慧专长,为课题研究注入活力,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与联络,谋求课题研究新突破。(2)前移学习:沙龙研讨,头脑风暴。课题组成员举行主题沙龙活动,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灵感,获得创新智慧。(3)日常实践:行动实证,案例反思。每月举行一次课题组研讨活动,利用课题核心组成员丰富的实践经验,经常将他们汇聚在一起,定期将实践中的问题及时呈现。通过具体的劳动教育实践研究增强问题意识、提高专业素养,变革课程实施方式。(4)专项调研:专题培训,指明方向。以案例培训方式引导课题组成员把握课程设计方法,掌握课
15、题研究的操作方法,明确在课题研究中如何做。(5)评价反馈:过程提炼,形成策略。以核心团队的斫发为基础,一线骨干亲自实践为样例,进行案例分析和专题研讨,提炼实践经验,优化课程设计,再到实践中运用和检验,提炼和总结出可行化建议和策略。3.整理提升阶段(2024.72024.12)召开专题总结交流会,撰写专题汇报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课程案例、课程论文集,编制成果手册。寻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组内反复交流讨论提出需要改进的措施,调整实施方案后再实践,优化研究方法和策略,提炼劳动教育微课程实施方法和策略,将成果理论化,最终形成研究报告和论文,不断推广。(二)节点事件的回顾1 .开题论证清问题
16、2022年5月17日,开题论证会如期举行,XX市教科院王俊博士、章海博士、李志军教授全程参与了此次的开题活动。开题会上,课题组从研究背景、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过程和预期成果做了具体的阐述,王博士充分肯定了课题的研究价值和课题组前期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并对课题的选题、课题研究的方向性、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指出了“双减”背景下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主要在于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把劳动教育目标树起来,把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出来,把实践活动搞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立志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专家指导明方向2022年1月,学校邀请了市教科院孙美荣教研员和区教研员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