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杨氏之子》为例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杨氏之子》为例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以杨氏之子为例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内容摘要:文言文在小学阶段是全新的内容。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不同,学生难以读懂,教学时可以启动学生先备知识和经验,触发有意义的学习;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读课文,理解内容。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通过抓文眼,悟文言之意;以文白对比,知文言之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精华,感受文言文的声韵美。关键词:文化内涵,趣味,韵味,通俗易懂,探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文言文作为载体,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学生学习文言文不但有助于吸收语言精华,还能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了解,充实其文化底蕴,提升其文化品位。小学语文,学生通常接触的是现代白话文。
2、新课程实施之后,人教版语文教材在小学高年级选入了文言文。文言文在小学阶段是全新的内容,学生感觉陌生。文言文教学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有的教师认为文言文用词用句与现代白话文有所不同,因此讲得多,分析得细,以教师的讲替代学生的学;二是有的教师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7-9年级“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将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设定为“更浅易,教学浮光掠影,文中那些鲜活的字词、人物言语和形象,并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那么如何教好小学高年级的文言文呢?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浅谈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教学中几点体会:一、以旧知和经验,激文言之趣。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不同,学生难以读懂,但是我们不能让
3、学生望而生畏。可以启动学生先备知识和经验,触发有意义的学习;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读课文,理解内容。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行文颇有趣味。开课之初,我设计“我说你猜”的互动游戏。出示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插图,让学生看图片、猜故事、说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曹冲称象孔融让梨的故事,学生耳熟能详。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两篇课文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学过。教学导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经验基础上,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纷纷自主选择图片发言:曹冲遇事善于观察;孔融从小就尊老爱幼;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在介绍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4、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自己的情感融进场景。对于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富有思辨的介绍,让师生仿佛进入一个能看、能听、能嗅、能摸的真实现场景中。静止的图片转化成一个个情节完整、鲜活动人的小故事,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体验深刻,脑海中自然建构起一群聪慧儿童的形象,提升了对文言短文的理解评价能力。学生在相似或者熟悉的情境中开启了体验学习。在积极发散的思维过程中亲近文本,消除了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二、以读,品文言之韵。文言文比现代文更有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韵美,再加上文言文精炼的语言、特殊的表达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而学习古文最难的、又最重要的
5、便是读。说它难是因为不好读;说它重要是因为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懂,才能体会到古文的魅力。初读读准,再读读通,精读读懂,有层级的读书活动将诵读体验与文言知识的学习融为一体。杨氏之子在人物语言上尤见功力。主客二人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勾勒出鲜活的形象。品味杨氏子语言的幽默和风趣,感悟人物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环节一:初读感知,正音识记师:自由读短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读准多音字,“为设果”的为应读第四声;“应声答曰的应”读第四声。师:怎么记住“禽这个生字?生:“禽是象形字,可以编口诀记忆,撇捺展翅离地飞。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中的家禽,是我们平时说的家禽吗?生:古今词义不同,这里的家禽
6、指家里的鸟。教师把自主探索的球踢给学生。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练习多音字;对于古今异义的词,通过细心观察引发想象,图文结合,创编小口诀,帮助记忆,发展思维,也为后文学习埋下伏笔。再读读通。首先,抓难读的语句对比阅读,通过用不同节奏的朗读,感受语调韵律的明显变化,在理解作品内容基础上体会情感。其次,揣摩语意,感受文化现象。文言文节奏明快舒缓有度,不能因注意停顿,而忽视了文意的连贯,失去了古文的韵味。因此读的时候要做到“字断音连,音断意连,读出节奏,读出古文的韵味。这也是文言文阅读“据意断句,音断意连”的重要读法。环节二:再读理解,学文更学“法。师: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它的韵味
7、。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生自由练读,体会不同节奏的效果差异:“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三、抓文眼,悟文言之意杨氏之子篇幅短小,5句话,55个字,没有刻意修饰,但内涵丰富。通过单篇精读,从人物语言读出人物形象,不难发现杨氏子善听会说思维敏捷。短文言虽尽但意无穷,文中的留白处给学生留下思维拓展的空间。我引导学生抓文眼,启发学生想象说话,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化身为智慧的牙齿,不知不觉从文言文中的他我走向现实生活中的自我。环节三:精读感悟,探析人物甚聪慧。师:从哪里看出杨氏之子甚聪慧?(多种形式品读人物对话)生:从夫子这个敬词可以看出杨氏子待客有礼。生:从“为设果,
8、果有杨梅”,感受到杨氏子能结合实际款待客人,考虑周至h生:从父不在,乃呼儿出看出杨氏子小小年纪就能独立待客,了不起。生:从杨氏子“应声答,可见他思维敏捷。师:对比孔雀是夫子家禽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么不同?生:多了未闻二字,语气显得委婉而有礼貌。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课文哪里具体写了杨氏子的聪明?生:从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聪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就是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这里由孔君平的孔姓联想到了孔雀,他是一语双关回应了孔君平的话。生:我来补充。当孩子端来杨梅时,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他这句话暗指杨梅就是杨家的水果,而聪明的孩子,即听出了孔君平话里的话,并及时作出了回应。师
9、:你很有想法,杨氏子的回答言语巧妙,反应敏捷。那我们再设想一下,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应呢?生:啊,这孩子小小年纪竟能听出我的言外之意,真聪明啊。生:我觉得孔君平会无言以对。他完全没有料到孩子会这样回答他,而且这样的回答也做到了无懈可击。师:这也验证了“甚聪慧”这层意思,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谁愿意用你的声音读出孩子的聪明?(学生多种形式朗读)从教学起点到落脚点,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理解、带着思辨去读。感受文言文的形式之美,语言之美,结构之美。以读代讲,让文言文教学如抽丝剥茧、循序渐进。让简单的文字变得丰富灵动,让理性的知识变得感性生动通俗易懂。四、以文”白对比,知文言之奥小学生以
10、学习现代文为主,初次接触文言文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写促悟,以写促思。可以让学生用现代文翻译文言文中的内容,将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同一内容进行对比。环节四:杨氏之子文言文与现代译文有什么不一样?师:我们刚才读的文言文和现在同学们读的译文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吗?生:文言文字数少,表达非常简洁。生:文言文朗读时感觉有韵味。师:对,读文言文要讲究停顿节奏,可以摇头晃脑。生:文言文中的语气词,现代文中没有。师:你很细心,这是文言文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用词和现代文有所不同。同一个故事内容的两种表达方式,有很强的可比性,学生在对比中更关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使其对文言文的特点、韵味等有了更深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小学高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特殊的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我们广大语文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2刘斌,小学文言文教学导读“四部曲”【J.基础教育研究,2016(3)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