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项目化融合型劳动教育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项目化融合型劳动教育课题结题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学项目化融合型劳动教育课题结题报告指向项目化学习的融合型劳动教育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一、研究目标和问题:(一)研究目标:1.指向项目化学习的融合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通过项目课程体验和思考,深度挖掘劳动对自身发展的意义,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构建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2.探索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项目化学习实践方法,形成劳动教育落地的可操作和可推广的经验方法。为达到这一总目标,需要完成以下分目标:(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劳动技术的意识。(2)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
2、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形成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形成诚实守信、勇担责任、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品质。(4)发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的情境和素材,形成学科与劳动教育的融合。(5)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资源,形成校内外劳动教育的融合。(6)开展多元评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研究问题:1.研究目的:(1)通过研究,探寻学校融合型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和项目化学习模型,构建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指向项目化学习的融合型劳动课程体系。(2)通过研究,开展指向项目化学习的融合型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培育学校特色,促进教师的专
3、业发展和成长。(3)通过研究,探索劳动育人的新样态,探索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项目化学习实践方法和评价改革,充分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催促学生内驱力激发与学习效果的评价,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培育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2.研究意义:(1)有利于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的融合机制。本研究能丰富项目化学习的内涵、拓展劳动教育的视野。“做中学”思想包含着“劳动教育”“实践教育”“问题导向学习”和“项目化学习”等多种教育元素,其特点和作用各有不同。但是,总的来说“项目化学习”中往往蕴含着“劳动教育”“实践教育”“问题导向学习”的成分。而且,优势更为显著,更强调换位思考,创造
4、价值,更符合合作共赢的价值观。(2)有利于明确项目化学习对劳动教育的课程融合思路与教学设计思路。劳动教育课程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有独立内容和方式的教育课程,在学校推进此课程实施中,融合思路和教学设计思路,探索课堂的基本架构和流程,推动劳动教育的深入实施。(3)有利于为融合型劳动教育寻求到一套切实落地的系统性课程。学校着力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融合型劳动课程体系,让劳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和立德树人的(4)以项目化学习为突破口,寻找到融合型劳动教育的落地路径。指向项目化学习的融合型劳动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研究努力打造学科融合、五育融合,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实施。五
5、育融合的学习可以重塑劳动教育课程,让课程变得鲜活、有力、有趣;跨学科理念让劳动教育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让项目化学习如虎添翼,让学科教育步入新境界。3 .研究假设:课题推测性论断:(1)通过项目化学习方式,可以促进融合型劳动教育课程构建,落实劳动课程要求。(2)融合型课程建设可以促进项目化学习方式更加科学、高效,推动育人方式的变革。4 .核心概念:(1)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是在杜威“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习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和经验。项目化学习是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整合相关课程资源,将课程内容从相对碎片化、封闭式状态,转化为系统化
6、、开放性的项目设计,通过综合、开放、自主的学科实践活动,完成项目任务,丰富学习经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项目化学习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一种新型教学,是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意蕴的具体体现。探讨项目化学习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项目化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总之,项目化学习具有以下特征:素养目标、驱动性问题、持续探究、全程评估。(2)融合型:融合型即跨学科融合的方式,这种方式旨在分科教育基础上打破学科领域界限,强调体验性和实践性,培养具备融通各学科思维,能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创造性人才。跨学科融合被视为近年来新认知、新技术、新产品的发源地,不同学科的互育融
7、合是人们进行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跨学科融合课程并非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9世纪赫尔巴特就率先提出了综合课程,杜威在此基础上推进了综合课程的发展。进入21世纪,时代的变迁改变了专业细分逐步加深的格局,与之截然不同的跨学科融合的优势逐步凸显。(3)劳动教育:国内关于“劳动教育”的最早研究出现于20世纪末,大量的研究成果在21世纪初以来逐渐涌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的“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要求,并进一步阐明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
8、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指向项目化学习方式,打破学科领域界限,强调劳动教育的体验性和实践性,培养具备融通各学科思维,能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创造性劳动人才。并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形成劳动教育新样态,提升劳动育人价值。三、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发、比较研究法等。(1)文献研究法:围绕国家落实劳动教育意见中的教育目标、教育策略、实施办法,对国内外理论成果、区域教育政策、各地开展劳动教育的经验材料进行文献分析。(2)调查研究法:参与观察法。依托学校每个劳动教育的项目组,参与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及劳动教育的全过程,
9、从中获取鲜活资料。问卷调查法。围绕劳动教育涉及的方式、内容、前景等对家长、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开展劳动教育的立足点、具体推进方式、以及教育目标。个案研究法。根据教师的推荐,参考学生的能力和需求,分析在落实项目化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深层原因,探索项目化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和模式。比较研究法。借鉴本地和其他区域探索研究劳动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形成适合本校劳动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四、研究成果:通过研究实践,本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出版劳动实践论著2本,在人民教育等发表论文8篇,各类劳动校本课程案例和教师讲课获奖13项,在省市劳动教育专题典型发言2次,甲地市劳动专项课题2项、区级课题1项,
10、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显著,学生劳动素养全面提升,社会辐射和影响广泛提升,广受社会赞誉。(一)学校层面:1.承办劳动教育现场会。2023年6月26日承办了劳动教育现场会,研究院专家入校指导,来自全国各地实验区的教师代表全程参与。学校呈现了项目化、融合型劳动课程的实施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课题负责人在现场会上作了题为以劳促全,让劳动真教育的展示汇报,8位教师进行课例展示。2 .出版了劳动教育专著:(1)张三.把大自然种进孩子心田一一劳动课程校本实践的创新探索(2)研制劳动课程实践操作指导手册3 .发表了系列论文:(1)张三.和合教育: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2) “劳动课程,展现教育精彩的一
11、面”4 .学校获奖:(1) 2022年8月,以劳促全,和“研”润心获第四届劳动研学课程优秀案例;(2) 2021年8月,劳动教育课程案例评为“中小学劳动教育优秀典型案例”。5 .成果推广:(1) 2023年5月,张三老师在甲地市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现场会作题目为选择性、项目化、融合型劳动教育模式的校本探索的典型发言。(一)教师层面:(1)2023年6月,张三老师执教的公开课制作豆腐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甲地实验区劳动课程现场会上展示。(2) 2022年10月,张四老师执教的认识食用菌获得区劳动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三)学生层面:1.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了劳
12、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懂得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具有了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了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有了在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培育了积极的劳动精神,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2)形成了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实施方式。学生根据学校开设的劳动课程所有任务群中选择一定的项目,达到任务群全覆盖。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设计,建立在与学生的积极沟通
13、交流基础之上,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决定,在具体的任务群中选择几个项目模块任务。根据十个任务群、不同内容、不同的模块进行走班选课。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实施教学,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独立的项目,全程由学生进行决策。项目化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带给学生劳动的内驱力,端正劳动态度和意识,形成劳动素养。3 .参与了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劳动教育现场会。学生在校内七大劳动实践基地劳动、体验、探究;在老街进行剪纸、编织、烙画、美食等于一体的劳动成果展示,并把获得的劳动币存进“Baby”和富劳动评价银行存折,兑换
14、和富劳动勋章,获得劳动经验,弘扬沂蒙特色精神。4 .参加了“煎饼香”“我是校园小主人”“劳动最光荣”等劳动周。学生完成劳动任务单,形成了劳动成果手册,通过不同主题活动为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劳动观念,提升多元劳动能力,培养良好劳动习惯,拥有积极的劳动态度获得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5 .参加了“番山越岭,薯能生巧”、“躬耕知农事、“豆你玩儿”等劳动研学。走进“红色运动会”,了解沂蒙传统劳动手工,进行种豆、打豆、磨豆、做豆腐、加工豆腐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同时亲近泥土、研究农事、设计园艺,从小四体勤、五谷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劳动中实践学习中提升了创新的能力。五、
15、讨论和建议:1 .项目化融合型劳动教育的初步效果。(1)促进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了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懂得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具有了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了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有了在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培育了积极的劳动精神,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2)探索了劳动课程融合开发的基本路
16、径。学校着力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融合劳动课程体系,让劳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和立德树人的载体。劳动课程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有独立内容和方式,在学校推进此课程实施中,探索融合型课堂的基本架构和流程,推动劳动教育的深入实施。(3)形成了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实施方式。学生根据学校开设的劳动课程所有任务群中选择一定的项目,达到任务群全覆盖。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设计,建立在与学生的积极沟通交流基础之上,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决定,在具体的任务群中选择几个项目模块任务。根据十个任务群、不同内容、不同的模块进行走班选课。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实施教学,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