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达成 论文.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6376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达成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达成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达成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达成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达成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达成 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达成摘要:结合读懂彼此的心教学及参加省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培训,就如何达成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做了几点思考:如何立足生活,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转向;如何活用教材,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如何立德树人,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根本任务,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最终目标一一让孩子可以更好地生活。关键词:立足生活、活用教材、立德树人、目标达成引言:参加省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培训后,孙彩平老师倡导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可以更好地生活,给我印象深刻。道德与法治课堂多从生活中来,又如何回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汲取道德营养做个会生活的人,如何挖掘文本,促进课堂实效,落

2、实立德树人。结合执教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读懂彼此的心,就道法课的目标达成,我做了几点探究。读懂彼此的心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执教本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因为“体会父母之爱这一教学内容,在各个年级都有涉及,比如说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四年级上册少让父母为我操心等,虽然主题是一样的,但是内容以及它要达成的目标就不一样了,五年级这节课的目标是能意识到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从家人的言谈举止中甚至是批评教育中体会到爱的不同方式,理解家人的心,珍惜亲情。结合这堂课的教学及参加省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培训,我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达成做了如下思考。一、立足生活,实现道

3、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转向。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教材编写者孙彩平老师,长期致力于德育课程和中国儿童道德发展研究,她一直倡导道德与法治课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可以更好地生活。因此,我们要关注德育的生活转向,不仅仅把生活做为导课的工具,而是由生活切入,从生活出口,让生活成为课堂上最重要的内容、主题和核心。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理解生活、完善生活的过程,最终让孩子们汲取道德营养,丰富自己的内心修养,在生活中做个好人,懂生活,会生活!设计这堂课时我考虑了到这点一一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用生活丰富课堂,用课堂指导生活,突破教学重难点。如,课前准备环节让孩子回忆、收集与父母相处过程中出现的不

4、愉快、小摩擦;课堂上交流自己与父母相处中出现这些烦恼;课后,布置孩子寻找和家人在一起的那些忘不了的爱的瞬间,并用照片、漫画或者文字的方式把他们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课堂与生活打通,课堂即是生活,是学生可以理解的,将来要过一生的生活。生活就是课堂的重点,教学生过好生活就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这样就是有意义的道德与法”治课。这种真实的生活课堂,更利于孩子形成道德意识,更好地去感知这个社会给他带来的温暖二、活用教材,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课堂实效。我们熟知“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道德与法治教材摒弃了以前的说教,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活动园,无活动不课堂,有活动才精彩,这需要我们设计贴近儿童生活的活动

5、,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其中,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的智慧,获得真实的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而是要超越教材,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科学的拓展和合理的选择与取舍,包括合理的课时划分。本节课我选取了课本上李晓欣的烦恼事,激发孩子们的共鸣,创造性地使用第二个活动园,将文字改成录音的形式播放,更利于孩子学会倾听,最后拓展了儿子眼中的父亲升华情感,儿子对父亲的认识从小时候的崇拜到后来的质疑否定,直到自己也老了才发现父亲还是那个了不起的父亲,岁月不会重来,给这位儿子留下的是终生的遗憾,进而升华主题,让孩子感受父母之爱,从而学会对家人的爱做出积极回应,沟通理解,珍惜亲情。最后,我制作一段

6、配音朗诵的视频结课一一父母的爱是不让我一个人出门玩耍;父母的爱是让我不放弃点滴时间去练习弹琴;父母的爱是不让我养小宠物影响学习.这样,既与开头的小视频相呼应,又对本课做了进一步的总结升华。教师只有对文本把握到位,挖掘到位,才能设计出具有思维深度的活动链和问题链,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三、立德树人,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根本任务。孙彩平教授的讲座中,说到我们李克强总理说的那句:教育走得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为什么这么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然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大国。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深刻感觉到经济的增长与精神文化成长的不同步。我们发现社会缺少统一的道德共识,越来越多的儿童从自己的功

7、利目的出发判断应不应该做一件事。教育发展得太快,却忘了关注孩子的灵魂。孩子们会写、会算,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但作为人,灵魂得不到完善,一切都是徒劳。做人比做具体的事要难得多,而教人做人比教人识字算术要难得多,道德与法治学科就是要融入到新时代里,播种新的时代精神,育有格局的人,重塑新的中国文化。这就是这门课程的时代使命、国家使命,也是我们道法老师的使命。孙教授说,一节好的道德与法治课要关注到以下几点:教材内容的深度解读,教学目标的精准设计,教学内容的适切选择,教学活动的智慧实施,德育意义的巧妙通达,教学伦理的自觉彰显。前四点要求我们在平常的课上都能达到,后两条也是我要努力的目标。德育意义的通达就

8、是站在德育的立场上,用历史、文化、法律等事件材料进行德育,发掘各个知识点中德育的味道。教学伦理就是关注课堂生活,生活事件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如疫情事件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改变了我们的观念一一生态文明教育被强化。生活事件会教育我们,课堂生活也是生活,孩子上课是他在学校最重要的生活方式。课堂本身就是一个道德事件,课堂经历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体验,不仅是教师教给孩子的知识,还有孩子在课堂上听到的,看到的做的事情都是课堂生活。课堂是孩子经历的最真实的生活事件,但是我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忽视了孩子在课堂上的问题,让孩子觉得自己真实的问题不是老师关心的问题,只有老师的提出的任务才是老师关心的。老师如

9、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对孩子最真切的道德教育。不要让孩子觉得有些人的声音是可以忽视的,甚至一个弱者是可以被忽视的。这就是道德伦理的彰显问题。正如各位专家反复强调的,不能把道德与法治课上成语文课、历史、地理课。这是一门综合课程,要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要把握课堂本身的道德教育,立德树人,把有意义的课上得有意思,这才是这门学科的根本任务。幸福着追求卓越的俞晓梅老师,分享了她所带领的杭州市西湖区德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分享了洋溢着生命活力的精彩实例我们受特殊保护,“以前我总觉得法律是那么遥远,可现在我知道了法律是一把强有力的保护伞。”“没想到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是违法的,比如未满12周岁骑自行车。学生的学习收获是对俞老师本节课的最好的评价。”周末的钢琴班没有赌气不去了;能静下来听我的意见了,还把自己的想法写了张小纸条悄悄递给我,孩子好像慢慢懂事了”家长们的反馈让我知道了孩子们的成长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那几句收获,更是在生活中一言一行。让孩子们都能成为一个爱生活、会生活的人,这就是道德与法治课目标的真正达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