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的清泉滋润我们的课堂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朗读的清泉滋润我们的课堂 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让朗读的清泉滋润我们的课堂摘要:朗读自古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其对语文素养的养成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朗读教学愈发重要。笔者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引导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让朗读的清泉真正滋润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读促学,使学生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全面提高朗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意义,现状,方法朗读自古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其对语文素养的养成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深刻地认识到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
2、学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是笔者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引导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法。一、明确朗读的意义朗读,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的过程,是一种需要人体多种器官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反复朗读,对于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日: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而自知。古语更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由此可见,朗读自古以来就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如今,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还要从以下两方面更充分地认识朗读对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1 .朗读有利于唤醒学生
3、的主体意识语言是有生命的,是有感情的。语文学习实际上是阅读主体与创作主体产生心灵的碰撞与情感的共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再三强调: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中应处于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是一种主体能动的参与行为。作家的创作是一种创造,读者的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这正如北大学者孔庆东所言:朗读是文本在头脑中的再现,声音带动了整体的思维,听了以后需要再创作。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感悟作品。2 .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
4、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阅读的理解,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乐感、美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师要积极提倡、鼓励学生多读,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真正做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从而提高朗读感悟能力与语文素养。二、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朗读教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往往被“遗忘在角落里”了。如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陷入了重讲轻读“重写轻说的境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目前,朗读课堂教学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课堂朗读的时间严重不足在应试教育
5、的体制下,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讲问”式教学方式充斥着整个课堂。因为在极其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足够的应付考试的知识,就得“走捷径”一一用提问的方式进行逐字逐句的理解和分析。这样一来,学生应有的朗读时间就大大缩水了。一节课40分钟,学生的朗读时间却只有几分钟。由于课堂朗读过少,学生并不能真正地感悟课文,对课文的理解仅仅停留于形式上。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方法成为“定式一一往往一味地采取被动接受而丧失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朱作仁曾指出: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肢解,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力。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语文学习绝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上的讲解,
6、而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尽情地朗读。2 .缺乏有效到位的评价与指导前面我们说过了,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朗读的时间严重不足,一节课40分钟,学生的朗读时间却只有几分钟。而这几分钟的朗读往往只是教学中一个不能缺少的形式而已。朗读训练是泛读与精读的有效组合,而我们这仅仅只有几分钟的泛读训练,往往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经常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的评估与反馈。学生只是应老师的要求被动地去读,朗读的效果显然大打折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特别是教师要起示范作用,学生的朗读要有教师指导。”由此可见,没有有效到位的评价与指导的朗读训练事倍功半。还有无数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将朗读课
7、堂教学的指导性精读与课外的针对性泛读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的整体朗读感悟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3 .课堂朗读教学的活跃度不足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动力,浓厚的朗读兴趣能够提高小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课堂朗读教学的效率。但是,小学生年龄小,人生经历和阅历有限,对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总是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导致小学生朗读兴趣较低。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丧失了朗读兴趣,朗读能力自然也就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再加上,一些老师自己对朗读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刻,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达到示范性的朗读效果,往往只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那么几个学生,大部分学生则是
8、规规矩矩地坐着当听众。这样不仅违背了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原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都是不利的。三、引导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法1.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朗读技巧的掌握和习惯的养成,要有时间的保证。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和思,这样才能使其真正地掌握朗读技巧,进而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重视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以读代讲。这无疑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年级、教材、学情的特点将朗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早读等时间加强朗读训练,或鼓励学生课后进行适当的朗读训练,还可以不定期的举行一
9、些小组读书活动。4 .注重朗读的评价与指导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固然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可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如不进行朗读示范、指导和训练,也就不能叫完整的语文教学。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重要作用。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悟课文。除此之外,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点拨者,更要积极诱导,巧妙设计,让学生一步步达到学习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进行朗读指导,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感悟课文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注重朗读中的评价,朗读的评价要综合考查
10、学生朗读过程中感受体验、方法与习惯,为今后的朗读教学提供更为准确的教学方法。5 .创设良好的朗读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是提高语文朗读教学质量的秘钥。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朗读教学氛围。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这要求教师在语文朗读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以境激情,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感氛围中,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良好的朗读教学情境设置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起学生的朗读兴趣,进而提高朗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譬如在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中,小学生
11、没有见过真正地瀑布,导致学生对诗歌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理解存在了困难。因此,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令人身临其境课堂情境。我播放了一段有关瀑布的视频,并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学生在气势磅礴的瀑布面前震感了,同时那种朗读的欲望一下子被勾了起来,个个跃跃欲试,课堂的朗读氛围一下子活跃了。现今,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让我们一起去朗读,让朗读滋润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读促学,使学生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蔡丽金;朗读教学实效浅议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3张庆红;小学朗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分析;学园(教育科研)4于清华;朗读: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