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空气持续改善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洁空气持续改善行动计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清洁空气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为认真贯彻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根据省市落实V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要求,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协同控制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03)浓度为主线,统筹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持管控治一体推进,以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协同减排为重点,不断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二、基本原则系统谋划,突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
2、与目标引领突出PM2.5、臭氧(03)等重点污染物协同控制,强化重点时段、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针对空气质量状况、主要问题、污染来源、工作基础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资源环境禀赋特点,系统设计目标、任务、措施,“分层级”落实工作举措。源头防控,协同应对。聚焦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同根同源性,强化源头预防和源头治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强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提高联防联控和快速反应能力。三、行动目标到2025年,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国控站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PM2.5年均浓度达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PM2.5浓度比2023年下降3.8%
3、,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四、重点任务(一)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1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农作物秸秆、园林废弃物等生物质能利用力度。加大非化石能源清洁电力的引入力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和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逐年上升,完成下达的目标任务。持续做好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扎实做好天然气保供工作,新增天然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洁取暖需求。2 .强化能耗强度总量双控。持续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持续深化重点领域节能,提升数据中心、新型通信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能效水平。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分区管控、产能置换、总
4、量控制、区域削减、煤炭减量替代、双碳目标等相关要求,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能耗、物耗、水耗要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3 .加快淘汰重点行业落后产能。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加快限制类涉气行业工艺和装备升级改造。鼓励淘汰辖区内步进式烧结机、1200立方米以下高炉、100吨以下转炉等限制类工艺装备。严格落实独立煤炭洗选新增产能减量置换政策,持续淘汰落后煤炭洗选产能,促进煤炭洗选行业规范发展。4 .积极推进燃煤锅炉淘汰改造。积极将燃煤供热锅炉替代项目纳入城镇供热规划。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原则上不再新建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10蒸吨/小时
5、及以下燃煤锅炉。加快热力管网建设,依托电厂、大型工业企业开展远距离供热示范,充分释放热电联产、工业余热等供热能力,淘汰管网覆盖范围内的供热燃煤锅炉和散煤。(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 .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口。严格落实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对环境空气质量未达标的区实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倍量削减替代。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执行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标准限值。2 .加快现有产能改造升级。严格执行钢铁产能置换办法,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减少独立焦化、烧结、球团和热轧企业及工序,淘汰落后煤炭洗选产能;按要求引
6、导推动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加大对能耗强度较高、大气污染物排放较大的工业行业和生产工艺等的淘汰和限制力度O3 .推进清洁生产绿色制造。推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升级改造和零碳园试点建设,推动设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再利用。完善绿色制造和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绿色制造标准技术规范体系和评价机制。打造重点领域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标杆。4 .深化工业企业VoCS综合管控。以“绿色引领、绩效优先”为原则,完善企业绩效分级管理体系。除特殊工艺无法替代的,辖区内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电子等行业企业基本完成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大力推进低VOCs
7、含量原辅料和产品源头替代,积极推广涉VOCS物料加工、使用的先进工艺和减量化技术。全面推广使用低(无)VOCs含量涂料和胶粘剂;推动除特殊功能要求外的室内地坪施工、室外构筑物防护和道路交通标志喷涂使用低(无)VOCs含量涂料。(三)提升交通绿色清洁水平1 .推进运输体系绿色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城市交通体系,持续提升中心城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比例。建立完善城市绿色物流体系,调整优化货物运输方式煤炭等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水路、管道方式为主,短距离运输优先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车辆,加强快递公共末端设施建设。2 .提升机动车清洁化水平。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以公共领域用车为重点推进新能源化,
8、公交、物流配送、轻型环卫等车辆的新增或更新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推进公共交通、公务车电动化进程。在火电、钢铁、煤炭、焦化、有色、水泥等行业和物流园区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加快充电设施建设,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覆盖率不低于80%o3 .加强非道路移动源综合治理。加快推进铁路货场、物流园区、机场以及火电、钢铁、煤炭、焦化、建材、矿山等工矿企业内部作业车辆和机械新能源更新改造。鼓励新增或更新的3吨以下叉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鼓励淘汰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厂内车辆和国二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鼓励具备条件的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改装国四排放标准发动机。加强重点企业固定使用机
9、械检查和抽测,比例不低于20%。4 .全面加强油品质量抽查抽测。加大对加油站、储油库油品油质和车用尿素质量抽查抽测频次,开展清除黑加油站(点)专项行动。按要求提升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油箱中柴油抽测频次,对发现的非标油问题线索进行溯源,严厉追究相关生产、运输者主体责任。(四)推动建设领域绿色发展1 .深化扬尘源全方位管理。严格约束线性工程的标段控制,确保文明施工措施落实到位。严格执行文明施工标准和拆除作业规范,加强预湿、喷淋抑尘措施和施工现场封闭作业管理。加强储备用地、拆房地块、待建地块等裸露土地的扬尘污染防控。中心城区、重点区域的市政工程推广采用覆罩法和装配式施工。对干散货码头、混凝土搅拌站等
10、易扬尘点位进行排查建档、采取防尘措施并强化监督检查。2 .规范渣土运输作业。提高渣土运输企业规范装卸、车辆冲洗、密闭运输程度,将工地落实“两不挖、两不进、两不出”情况纳入文明施工考核,加强渣土车辆违法违规行为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管。积极推广新型渣土车辆。持续加强城市保洁,实现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道路冲洗率达到95%o3 .推广低VOCS含量建材。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中,全面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和胶粘剂。除特殊功能要求外的室内地坪施工、室外构筑物防护、道路交通标志基本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推进低排放沥青使用,降低沥青混合料生产环节的VOCs排放。(五)深化农业污染综合防治1 .推广
11、种植业氨减排技术。开展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建设,绿色生产基地覆盖率达到60%以上、绿色农产品认证率保持在40%o全面推广精准施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替代,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氮肥机械深施、新型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农田化肥、农药施用强度较2023年降低10%。2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控。加强源头管控治理,严格落实“田长制”,压实各级“田长”管理责任,把秸秆还田离田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包保到户、管控到地块,落实农户、合作社主体责任,发挥基层作用,全面完成秸秆还田离田任务。持续推进粮油作物秸秆和蔬菜等种植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严禁露天焚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左右。3 .推进
12、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动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提档升级,推广清洁养殖工艺推行液体粪肥机械化施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全覆盖。按照市级部署,试点实施畜禽养殖氨排放监测。(六)实施社会面源深度治理1 .加大生活面源精细管控力度。推进绿色汽修设施设备及工艺升级改造,加强餐饮油烟在线设施安装使用,鼓励纳入区级相关管理平台。完善集中式餐饮企业集约化管理及第三方治理管控机制。加强家用燃气热水器、燃气灶具等生产和销售环节能效标识使用监督管理。引导生产企业推进冷凝、低氮燃烧等新技术的开发应用。2 .加强其他污染物质防控。推动氟化工行业逐步淘汰含氢氯氟燃生产线,其他行业改造使用含氢氯氟燃生产线。继续开展
13、ODS备案和监督执法检查工作。3 .加强决策科技支撑。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加强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Ve)CS与氮氧化物协同效应等方面研究,推动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推进编制工作程序化、标准化、业务化。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托小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各有关单位要抓好任务落实。加强统筹协调,定期调度评估,推动各项任务按要求落实。(二)严格监督监管。将空气质量改善年度和终期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行固定污染源分级分类监管,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完善环境执法正面清单。(三)加强宣传引导。使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手段,广泛宣传解读相关政策举措,大力普及大气环境与健康的基本理念和知识,提升大气环境保护意识与健康素养,引导做好重污染天气期间的健康防护。(四)强化全民行动。动员各方力量,群防群治,共治共享,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模式,鼓励选择绿色出行方式,不断提升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完善参与渠道,广泛参与清洁空气持续改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