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行政审批局2023年招标投标、政务服务指标整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行政审批局2023年招标投标、政务服务指标整改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市行政审批局2023年招标投标.政务服务指标整改方案2022年全省营商环境考核中,XX市招标投标指标省内排名第XX名,排名退XX位;政务服务指标省内排名XX位,排名退XX位。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根据我市3月21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专题分析会要求,现就招标投标、政务服务指标制定如下整改方案:一、明确工作目标任务1、争先进位目标力争2023年所牵头负责的招标投标、政务服务两项填报指标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省前30名。2、具体工作任务关于招标投标指标:提升系统平台功能,全面推进互联网+招标采购。优化我市电子交易系统,延伸招标投标数字化业务链。推进全流程电子化、合同在线签订、工程款支付查询,推动电子招投
2、标交易平台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与国库支付系统信息共享。(责任单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财政局)推进“评定分离”规范化开展,全市统一规则标准;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电子营业执照“一网通投”市域全覆盖。建设开发数字见证服务系统。(责任单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财政局)(2)“减”“免”“降”投标和履约担保费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负担。在招投标领域全面推行保函(保险)替代现金缴纳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鼓励使用电子保函,降低电子保函费用;实行差异化缴纳投标保证金。鼓励招标人根据项目特点和投标人诚信状况,对于具有履约信用良好的中小微企业探索实施减免投标担保;清退历史沉淀保证金,做到应退尽退
3、,降低投标企业交易成本负担。(责任单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农业农村局)加强综合监管,建立公平有效投诉机制。全面推广综合监管联动执法改革试点成果,实现市域范围内县级全覆盖;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落实容错清单,减少执法活动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及时归集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评标委员会等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并向社会公开。严格量化记分管理,落实“双公示”制度,保障行政处罚(处理)信息向信用平台常态化报送。加强信用信息应用,明确信用查询渠道并纳入交易过程,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失信被执行人依法依规实行市场禁入。(责
4、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关于政务服务指标:加强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按照全国、全省统一标准,全量编制覆盖市、镇、村三级的政务数据目录,建立集中管理、统一发布、动态更新、共享使用的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建立事项管理沟通协调机制,各业务部门事项发生变动时,应及时与市政务服务管理部门沟通衔接,对于省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对事项作出的调整,市政务服务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落实到位。在落实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四级四同”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市镇村三级事项个性化要素,全面提升办事指南准确性。推进事项依法
5、依规办理,严格按照对外发布的事项实施清单及办事指南提供服务,保持线上线下服务标准一致,不得额外增加或变相增加办理环节和申请材料。(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直相关单位,各乡镇、街道)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一是提升XX办APP上线事项数量。全面梳理市统一受理平台中全程网办的依申请类服务事项,将通用表单事项积极申报上线,做到能上尽上、应上尽上。二是依托省一体化电子印章平台,加大收集、申领力度,实现政务印章、企业印章、个人签章(签名)全覆盖,服务电子证照生成及其他网办利企便民服务场景的电子签章需求。三是提升电子证照汇聚种类和在线调用数量。与省内标杆城市电子证照种类逐一比对,凡是我市有审批权限且有证照
6、产生的,督导市直部门于4月底前完成新生成和存量证照应归尽归。开展“扫码亮码”项目建设系统功能升级和设备采购,增加实体大厅办件在线调用量;加大对电子证照应用的宣传引导力度,增加企业群众网上自主申报在线调用量。(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大数据中心)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一是加快推进综窗改革,提高综窗占比。学习借鉴宜城综窗改革模式,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增加外包人员,将除公安、税务、婚姻登记、不动产外的部门事项全部整合,承诺事项由外包人员统一受理,即办件全部授权外包人员在窗口当场办结。乡镇(街道)全面推广漳河新区模式,从基层站所中遴选一批业务骨干,开展全科培训后实行“一窗通办二是依托现有综合咨询窗口、综合
7、办事窗口,设立惠企政策集中办理窗口,集中提供惠企政策咨询、绿色通道、帮办代办、申请受理等服务,推动相关政策落实落地。三是大力推行“首席服务员”制度。针对不动产登记、开办企业等高频办理事项,推动相关业务主管单位遴选一批业务骨干担任“首席服务员”,打破行政职级,授予岗位相应审批权,实现跨部门“一人受理、全程服务”。四是加快推进“网上中介超市“建设应用。依托荆门网上中介超市平台,协调相关部门督促中介机构完成网上注册,制定出台政策将政府投资限额以下中介服务纳入“网上中介超市”运行。五是加快推进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平台建设应用。建设市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平台,将国家、省、市各领域政策汇聚到平台,形成惠企
8、政策数据库完成系统测试并启动试运行,并将全市注册企业信息全部纳入平台。(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直相关单位,各乡镇、街道)(4)加强政务服务管理。印发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履职提效季度考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印制办事指南、一次性告知书,对窗口服务流程进行有效规范。加强对窗口负责人的监督管理,严格实行窗口负责人例会制度,明确窗口负责人职能职责,及时反馈窗口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督促做好窗口业务指导、人员管理、网络日常维护、“好差评”引导等工作,形成大厅监督管理合力。加大考勤管理力度,科学设置考勤系统,严格执行上下班指纹考勤、临时外出登记,每月定期在工作群上公示迟到早退旷工等考勤情况。严格执行
9、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容缺受理制等规章制度,整治推诿扯皮、不主动、不及时、不认真解决审批服务问题。严格执行日巡查、月通报、季度评比考核制度,每日开展纪律巡查,整治工作人员上班期间着装不规范、作风散漫,迟到早退旷工、脱岗离岗、玩手机、上网、嬉笑聊天等现象;每季度评比“红旗窗口”、“党员先锋岗”,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解决大厅监督管理“庸懒散”的问题。同时还通过不定期调取视频监控,全方位掌控每个窗口及每个工作人员的办事过程、办件质量、服务态度及工作作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坚决杜绝庸懒散,扎实为群众和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二、查找工作短板弱项比对2022年营商环境评价反馈情况,对标对表先
10、进地区做法,查找工作短板弱项。在招标投标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制度建设不完善。相关制度性建设配套不完善不明晰。如在投标和履约担保“容缺受理”方面,没有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文件或具体实施方案。平台功能不健全。在2022年度优化营商环境考核期内XX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更换升级尚未完成,相关功能没有上线,造成交易平台功能不够完善。(3)日常指导、监管不力。对行业主管部门、招标代理机构、市场主体单位等的业务培训、工作指导、日常监管不够。对招投标行为综合执法活动开展少。(4)工作标准不高。只停留在日常工作的落实,没有特色亮点及创新性工作。没有推到省级层面复制推广的工作经验,没有加分项。省市要求的复制推广工作
11、落实不够。“一网通投”“评定分离”“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等改革推进缓慢,具体案例少。在政务服务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不够精准。还有企业和群众反映部分事项对外公示的审批流程图与实际办理流程不相符。(2)XX办APP事项覆盖率不高。政务服务指标中反馈我市XX办APP事项覆盖率为43.25%,与省内最优宜昌市点军区55.69%相比较低,需要拓展更多事项在XX办办理。网上中介超市建设存在短板。网上中介超市平台建设还未完成,中介机构入驻网上中介超市数量较少。(4)综合窗口占比不高。我市市镇两级都是实行“无差别综窗十分领域综合+部门专窗”的运行模式,无差别综窗只负责受理划转审批局事项,
12、多数部门仍然实行部门专窗服务。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平台推进较慢。还未真正打通政策直达企业的堵点。政务服务质量还有提升空间。市政务服务大厅存在问询指引不到位问题;市镇两级还存在工作人员迟到早退,服务态度不好,办事拖拉、推诿等问题。三、整改措施1、加强领导,压实责任。明确责任分工,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带头下深水、动真格研究解决问题;充实人员力量,把精干力量调配到对应股室,具体工作专人专项负责。加强日常督办,重点工作一周一调度,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制定调整任务清单,确定完成时限,逐项推进落实。2、加强业务指导,完善制度机制。组织指标相关单位及机构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指导,按新的操作流程办理
13、。制定下发相关考核办法、监管措施、管理细则、量化标准等,规范行业行为管理。3、完成设备更新换代,提升系统功能。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平台已于2022年10月份完成了更新升级,换用了XX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平台,实现了电子交易平台各项功能与XX市级保持一致和同步,现已具备全流程电子化功能。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理的覆盖率,我局积极与XX办app技术公司对接,其公司正与XX市统一受理平台建设公司衔接,通过技术手段优化,预计2023年8月底前梳理更多事项实现掌上办理,目前事项正在梳理优化中。4、对标一流,学赶先进。对标全国、省内先进地区做法,定高工作标准强力推进。如学习孝南区等地先进做法,高标准推进“一网通投”、“综合监管联动执法”、“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全覆盖,“评定分离”等改革试点规范化,形成XX的实际经验及具体案例。5、加强沟通对接,形成加分项。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对接,结合我市实际,确定试点推进项目,争取我市1到2个创新项目推到省级层面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