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课堂教学模式传承国学文化精髓 论文.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55521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寻课堂教学模式传承国学文化精髓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探寻课堂教学模式传承国学文化精髓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探寻课堂教学模式传承国学文化精髓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探寻课堂教学模式传承国学文化精髓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探寻课堂教学模式传承国学文化精髓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寻课堂教学模式传承国学文化精髓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寻课堂教学模式传承国学文化精髓 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探寻课堂教学模式传承国学文化精髓摘要:国学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精华的沉淀,我们教师要将这些鲜活灵动的文化气息融入课堂,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从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关键词:国学启蒙,课堂,教学模式引言:国学启蒙教育中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直是困扰我们教师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照搬照抄,很是单一乏味,我们教师虽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但由于可参考的资料不多,没有应对之策,一直很迷茫。为了探寻国学启蒙教育中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有幸参加这一课题的实践研究活动,我们课题组的每位老师在实践探究过程中精心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在一堂又一堂的国学启蒙经典课例

2、中,学着从别人的视角,看自己的课,反思总结自己教学的不足,借鉴他人的教学亮点进行吸纳整合,夯实自身的语言根基,丰厚自身的文学底蕴,修炼自身的人格气质。真可谓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很多文言文篇目,我所教的中年级学段共选入6篇文言文,虽短小精悍,但内容却十分丰富。有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反应人物智慧形象的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和人物品质的成语故事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同学段,不同板块的教学要求都不同。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这一学段古诗文学习目标有着明确的表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3、展开想像,领悟内容。结合这一学段的教学特点,我将从课前思考,合理取舍,融入生活三方面分享教学课例中的点滴收获:一、课前思考,构建有效课堂。文言文是古人所用文字,本就抽象难懂,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如果课堂教学方法不当,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一堂课应该如何教,怎么教?这都是教师课前应该思考的范围。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学切入点不同,培养目标也不同。教师课前的备课是否充分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前对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在课前思考这一块花费了很多的心思,融入了趣、学、思、情、练等多元化的

4、元素。1 .思考文本,把握教学重难点课前文本的思考,就是要教师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帮助其掌握重难点。司马光这一课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图文结合,通俗易懂。我们在思考文本过程中发现文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虽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如”戏是“游戏,“登是爬的意思,“击是击打的意思。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词语,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同之处,帮助学生消除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我们还可以利用课文的插图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司马光冷静机智的人物形象。2 .思考课件,融合教学知识点多媒体课件一直是一种很直观

5、的教学手段,因为它能够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结合为一体,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那么如何制作出有效的课件呢?在我们的教学课例中,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都是以文本为载体,选取网络资源上的有用素材碎片,结合课例需要穿插背景图片、文字等,以原创为主,整合形成能体现国学元素的实效课件。这一过程虽会花很长的时间,但在制作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能将教学的知识点融入在其中,更好地服务教学,实效性更高。还能让自己的技术能力有提升,也是乐在其中的。3 .思考学生,预设教学出发点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接受知识的快慢也不同。因此同一篇课文,面对不同的学生所采用的的教学方法也

6、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学情,采用同课异构,团队磨课的方式,以学生年龄认知规律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模式,这样在课堂上才能一呼一应,提升教学效率。二、合理取舍,创造高效课堂。1 .巧妙导入,走进国学国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这一环节。我们老师在课堂中采用的方式可以说是一一各领风骚。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教师从看图画猜故事入手,引出“寓言故事”这一单元主题,再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解析本课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囊萤夜读时,从语文园地的成语入手,引出“古人读书求学”这一主题,再用字理识字法教学囊字,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教

7、学铁杵成针时,采用古诗接龙的方法,出示一些关于李白的诗句,但只出现其中半句,让学生接上半句或者下半句,引出故事主人公,走进教学文本.不管是采用哪种导入新课的方式,都是为了营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并从中受到启迪。所以导入的方式要根据课堂需要合理取舍,不能生搬硬套。2 .递进诵读,读通国学诵读,是国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诵读,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国学的热爱,感受国学的无穷魅力。在教学时,教师会采用配乐读,划节奏读,去标点读,平仄读,换排版读,换字体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层层递进,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通句子,读出韵味。国学的教学过程要以读

8、为轴,再将字、词、句的意思有序串联,由浅入深,顺学而导,让学生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语言文字的音律节奏,明确诵读的意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加强对国学的理解与感悟,才能提升课堂的实效性。3 .借助方法,读懂国学读懂文言文最好的方式是借助文中的注释,文言文的课前预习是很有重要的,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自己动手解决课文中不会读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词,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帮助学生顺利地读通课文。针对文言文中的一些难点字词,可以采用借助注释的方法来解答。在观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中,教师采用创设情境,想象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懂“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抛出一系列的问

9、题,待学生思考清楚后,王戎所具备的品质也就水到渠成了。(1)李子怎样多?(2)孩子们看到这么多的李子会说些什么?(3)孩子们是如何“竞走取之的?(4)王戎为什么不动?囊萤夜读一文中,教师采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主人公勤奋好学的品质: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车胤?生:恭勤不倦。师:胤恭勤不倦的结果是?生:博学多通。师:车胤是怎样学习的呢?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师:车胤夏月“囊萤夜读,冬月、春月、秋月呢?生:映雪,映月,借光一问一答,既是对国学内容的巩固,又挖掘了文本背后想要传达的情理内涵,更能激励后人传承国学之精髓。三、融入生活,巩固课堂实效

10、。一堂课下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国学内容,那就要看学生能否将国学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课堂上我们设计了古今对对碰,给连环画配文等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文本。在教学铁杵成针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品质,我们这样交流:师:这么粗的铁棒要磨成那么细的针,靠的是什么意志?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师:夏天,当你想睡懒觉时,就会想起生:老妇人在烈日炎炎下磨铁杵。师:冬天,当你调皮贪玩时,就会想起生:老妇人在寒风凛冽中磨铁杵。师:当你遇到困难想放弃时,就会想起生:老妇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磨铁杵。将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情境融入到国学课堂中来,将有限的课堂延伸到广阔的学习生活天地,让学生的认识更完整,体会更细腻,人物的品质才能更入脑,入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课题组这一年多的教学课例分享,让国学启蒙教育有了理念支撑,也让我们教师今后的国学课堂有了明确的方向,国学文化的精髓也将得到传承和发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