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档案学领域课程思政研究进展述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档案学领域课程思政研究进展述评.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我国档案学领域课程思政研究进展述评关键词:档案学;红色档案;红色基因;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案例教学1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和意义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4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育人。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和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中提出“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考察标准”。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中,强调了新文科
2、建设对于文科教育创新、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档案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适应新文科建设趋势,加强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做出的重要批示,明确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为档案学专业赋予了特殊的社会责任:培养出具有专业素养与道德品质的档案人。2022年,研究生教育目录的调整使得档案学领域迎来了学科名称的更新。这一变革的背后,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根本问题的重新思考,也为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和水平,需要业界加大关注和研究力度。基于此,本文对我国档案学领域
3、的课程思政研究进行分析与归纳,力图准确地刻画出这一主题的研究全貌,并客观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探讨了提升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和“双一流学科”建设有所参考或启发。抓住机遇,跟紧政策变化,打造档案思政特色资源育人,提升软硬件实力,力争在“双万计划”中占据一席之地。2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现状本文以2023年7月20日为截止点,进行相关国内文献分析。在2016年末,学界开始提出“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并对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进行了探讨。以“课程思政”为检索词,以“篇名”和“关键词”为检索项进行检索,各个领域研究方向的文献超过2.7万篇。在检索结果中,主要的三个主题
4、是“课程思政”“思政建设”和“思政教学”;学科涵盖了绝大多数领域,按研究层次来看“学科教育教学”占绝大部分,“技术”“实践”和“应用研究”相对较少;从文献来源来看,教育类期刊的发文量更为集中。以“档案+课程思政”或“档案资源+思政教育”或“红色档案+思政”为主题进行检索,整理得到60余条有效文献,其中包括4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和6篇学位论文。相对于其他学科,档案学领域在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滞后,直到2020年才开始系统地探讨这一主题。其相关领域的文献相对较为有限,主要研究者集中在高校教师和档案馆从业人员,研究成果中的总体趋势和共同关注点聚焦在档案资源如何融入高校学生思政课程中。笔者将文献的主要研究
5、分为宏观方面、课程建设、教学案例和利用档案资源推进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2.1 宏观方面。当前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趋势在于强调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要求充分挖掘、梳理档案资源里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研究者们一致强调在档案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各门课程中,以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1,2o共同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深度挖掘并提炼档案学理论体系中的思政价值与精神内涵。研究者们提出要找准各门课程中思政映射与融入点,通过在档案专业课程中突显“育德”功能3,并在通识类和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精准地融入思政元素4,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在思政元素的融入过程中,研究者们建议深
6、度挖掘和提炼档案学理论体系中思政价值与精神内涵,包括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5,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基因”“红色档案”等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6,7o有助于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理解“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等档案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从而在新时代培养出专业素养与道德品质俱佳的档案人8,9o2.2 档案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当前档案学课程教育所处的环境要求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全面培养人才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体现在对专业课程的全面性理解和运用,既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此背景下,档案学课程作为培养档案事业人才的
7、关键环节10,研究者们强调准确把握专业课程特色和特点,通过科学而系统的建设使教学与育人相辅相成。在思政教育方面,突出从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多个角度11,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植入12,全面贯穿于课程各环节,包括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用好“马工程”重点教材,将教材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教案课件和考试13。在课程设计上,强调红色档案资源的利用,重视发掘和建设红色档案资源库,以有效融合专业课知识和课程思政素材14。通过专业教育和红色档案文化深度融合,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专业认同和价值感15。在课程实践应用方面,倡导采用案例集、微课堂、翻转课堂等学生参与感更
8、强的教学方法16,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17。以丰富的课程内涵,使课程思政更具有实际应用性和社会责任感,力图实现一流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双一流”专业课程体系。2.3 教学思政案例设计方面。当前,研究者们普遍认同将档案学教学思政案例设计与课程思政实现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以情境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18,并通过案例教学法显著增强教学效果19。这一趋势体现在专业课程的案例设计中,以专业课程档案管理学20科技档案管理学21档案学基础22档案文献遗产保护23和“手工纸的制作及其耐久性”教学单元24为例,展示如何在档案思政案例设计中有机融入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这种有机融合产生的教育效果会
9、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科技创新和探索求知精神25;引领学生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觉以及文化自信26;引导学生产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27,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部分研究者也提出档案案例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具备多样性,如话题讨论、课堂辩论、案例分析、影视短视频等方式28,29,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30,如“020智慧教育模式”31、智慧型学习服务平台32、“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字研究平台的建设”33等。当前档案学教学思政案例设计的研究呈现出一种注重实践、注重学科特色与思政内涵相结合的趋势,为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益的探索。2.4 4档案资源推进高校思
10、政建设。“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指出,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建立“四史”教育专题档案资料库,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档案学界积极响应规划内容,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也渐次深入。在这一研究进路中,研究者们研究红色档案文化在高校课程思政中的传播路径,其中特别关注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功能34o其探讨了红色档案资源如何有机地融入课程思政,以提升思政效果35,36,同时提供了红色档案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协同开发利用的实例37。高校档案馆也积极参与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将校史红色人物的先进事迹纳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专题教学中38。同时,他们挖掘档案馆中展品、展览的思政元素,为
11、学生提供沉浸式的课程思政教学环境39。结合地市档案资源,研究者们致力于将地方革命历史、红色遗址、红色人物等资源整合,创造具有地方特色贯彻全民教育的鲜活教材40。且契合教学内容的现场教学素材,可应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中41。另外,研究也聚焦于抗疫档案如何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中42,并通过实例分析这一实践的意义和路径43。综合文献,高校思政工作与档案资源之间存在紧密的结合。研究者们关注档案资源在高校思政工作、课程建设、专业领域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创新的途径将档案蕴含的红色基因融入全民思政教育中。2. 5既有研究成果简评2.1.1 研究思路方面。纵观既有研究成果,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探
12、讨档案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相关问题,涵盖了档案学专业在课程思政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强调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以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研究者们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深入研究了档案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理论,根据专业特点精准融入思政元素,将“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等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此外,部分研究者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以全面了解将档案资源融入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并通过案例分析如何融入。同时,研究者们提倡改良教学设计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
13、展。另外,研究者们还讨论了在红色档案中深度挖掘思政元素的方法,并运用在其他学科的思政教育中。最后,部分研究者引入新媒体技术,将其应用于思政教育,以更好地适应年轻人碎片化学习习惯,强调了新兴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反映了研究者对于新型教育技术和在线平台的关注和应用。分析并总结上述研究思路后,针对如何更有效地将课程思政与档案资源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深度融入思政元素,进一步研究在档案学专业课程中如何深度挖掘红色档案的思政元素。探讨红色档案资源中的“红色基因”如何与专业知识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红色精神。加强地方红色档案的研究与应用,针对地方性红色档
14、案资源,研究如何整合、开发,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使之能够更好地贯彻全民教育,激发学生对本地红色文化的热爱和认同。2.1.2 研究方法方面。通过整理研究者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深入分析,上述文献涵盖了多种研究方法。首先,部分研究者采用了理论分析法,通过深入研究档案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理论,揭示其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为档案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其次,部分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法,收集和分析专业教师的实际工作案例,以及在思政教育中的需求、问题和效果,对档案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论进行检验和优化。同时,研究者们通过教育实验法,设计和实施档案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实验,积极探索和改
15、进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手段。再次,一些研究者通过案例研究法,对红色档案融入专业课程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总结经验和教训,以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的教案。一些研究者采用制度研究法分析课程思政教育的制度背景、历史逻辑和制度诉求,以期为档案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持。最后,少数研究者通过比较研究法对不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比较,并发现了档案课程思政教育的独特优势以及可以改进的方向。以上研究成果为人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课程思政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提供了文献积累。经过对上述研究方法的分析与总结,接下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16、设计针对学生、教师和档案从业人员的问卷,通过量化数据获取他们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知、期望和评价,以揭示整体的态势和潜在问题。针对少数代表性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探讨其对档案资源课程思政建设的看法、体验和建议,以获取更为详细和深入的信息。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采用实证研究方式,收集各高校利用档案资源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学校、不同课程的思政建设情况,发现其中的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通过案例分析,选取几个代表性高校或课程,深入分析其利用档案资源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案例,挖掘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3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分析3.1 宏观问题方面。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尚不成熟,与哲学、历史学、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相比存在较明显的滞后性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