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建设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好农村路建设调研.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四好农村路建设调研近年来,*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农村公路发展作为交通惠民、让农民群众共享交通改革发展成果的实际举措,采取政府主导、行业主抓、齐抓共管的模式,探索建立交通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全区“交通互联网”,营造*“大交通、大联网、大发展”格局,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基本实现了“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发展目标,全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全面改善,为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创树了*“新农村幸福路”优质品牌。一、建设现状截至目前,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公里,国道*公里,省道*公里,县道*公里,乡道*公里,村道*公里,农村
2、公路占比*%;“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基本达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管理工作基本达到了机构设置健全、执法水平文明、路域环境整洁、双超工作有控制;养护工作基本达到了责任主体落实、工作机制完善、资金基本落实到位、质量显著提升;运营工作基本达到了场站建设优、客运发展优、物品流通优、综合服务优,全区实现了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均衡发展交通综合运输网络。二、建设成效(一)路网结构更加完善、有效发挥建设交通枢纽的支撑作用。自*年起,*区坚持提档升级,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发展速度、网络规模和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改造“窄路基路面”“畅返不畅”“油返砂”路段,逐步消除路网中“断头路”“瓶颈路”,完成*等县道改造,建设
3、*路等重要通乡公路。“十三五”以来,全区已建成县乡村道共计*公里,其中县道*公里,乡道*公里,村道*公里。全部乡镇、建制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通客车,农村公交化改造率达到*%。(二)全力实施交通扶贫、有效发挥实现全面小康的先行作用。*年全区累计通村公路总里程*公里,完成*改建等工程,新建农村通村联网路*公里,社道路*公里,入户路*公里,公路桥*座,新建产业道路*公里,“农村公路+”给农村公路赋予了更多价值和意义,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和称赞。(三)夯实建养一体质量、有效发挥推进基层治理的基础作用。一是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制定出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
4、安全工作的通知*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区乡村三级公路路产路权保护管理办法等文件,做到区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三级路产路权管理体系。二是路产路权保护到位,在现有乡道、村道设置限高限宽设施,及时查处公路建筑控制区内新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超限运输车辆和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规范。三是有序推进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进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四是农村公路应急保障体系健全,应急管理责任明确,新建一个机械化养护和应急保通中心,确保应急保障工作落地落实。五是加快织牢农村公路安保工程防护网,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警示和指路标志标牌得到进一步完善。六是积极推行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全区所有乡镇
5、、建制村在醒目位置均设置有爱路护路公约宣传牌,让爱路护路的优良传统在*区蔚然成风。(四)提升运营一体服务、有效发挥配套农村改革的保障作用。我区陆续出台了关于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道路建设指导意见关于*一*年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乡(村)建设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搭建起农村公路建设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融合实施“农村公路+生态+产业+文旅”的乡村振兴发展*行动,聚焦“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总体思路,提升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基本建立起统一的农村客运车辆调度平台和城乡客运物流一体
6、化,有效激活农村发展资源,带动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发展。三、突出问题全区“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较,依然存在基础不牢固、养护任务重、资金不足、安全设施少等制约我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一)建设方面:一是投资与需求差距大。我区境内山高坡陡、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河谷深切,群众居住较为分散,自然灾害频发,属典型的“车轮子经济”模式。以公路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单位造价相对较高,例如我区境内的县道改造项目,总投资需约*亿元,上级补助资金*万元,需区级自筹*万元,上级计划和补助投资不足,建设资金严重短缺,融资贷款难度较大,不能满足发展需要。路面宽度
7、为*米的通村公路完善提质项目已经无法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和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安全隐患和各类矛盾日益凸显。二是计划与需要差距大。按照规划,“十三五”收官前,我区乡乡通、村村通工程都已全面完成,交通面貌进一步“日月换青天”。但作为村组公路和省道、高速公路连接的县乡公路目前暂无相应的投入和规划,全区县乡村道总里程*公里,十三五期间上级下达计划实施的里程仅有*公里,仅占总里程的*%;三是征地搬迁工作困难,前期工作推进较慢。公路项目的前期工作涉及发改、国土、环保、林业等部门,各部门之间没有统一的协调工作机制,审批程序繁杂,当涉及到征地搬迁的问题时,部分群众对征地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征地搬迁工作举步维
8、艰,前期工作推进缓慢。(二)管理方面:虽然成立乡镇交通管理站,但管理人员基本为兼职人员,养护人员缺乏,无法形成长效管护机制。农村公路线长面广,现有的路政巡查人员和经费投入与农村公路执法巡查的需求不匹配,巡查力度和频度不够。治超“省道治理硬,县乡村道治理软”现象仍然存在,有些村思想麻痹,放任超限超载车辆通行,造成许多农村公路损毁严重,如*等乡镇,由于乡镇建制调整,原有通乡路面已无法正常通车。未经许可从事道路运输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各乡镇配备的乡村小黄车运营管理不至U位,缺乏有效管理机制。群众缺乏自觉性,公路边乱堆乱放、打场晒粮等侵占公路现象时有发生。(三)养护方面:全区农村公
9、路线长、点多、面广,养护任务重,但“县道县养、乡道镇养、村道村养”的三级养护责任落实不到位,县道、乡道划拨的养护资金不足,且资金的使用情况无监督。当前执行的划拨公路养护补助标准已经过时,严重影响公路的养护成效。少数乡镇责任心不强,管护落实不到位。村道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现象仍普遍存在。应急资金缺乏,农村公路抢险抢修力不从心。没建立稳定增长机制,难以保障资金投入,养护水平不高。如,按交通部有关规定,每个镇必须设置至少一个公路养护站,配备*-*名管理人员,公路养护站每管养*公里至少配备*名专业技术人员,目前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四)运营方面:我区多山区,农村公路坡度大
10、、弯道多,而且路面较窄,虽已实现村通客车率*%,但行驶路线条件不佳、安保设施不能完全满足行驶安全要求。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和子女进城就读,以及农村私家车的增加,农村客运市场逐渐萎缩,很多客运班车入不敷出,有些甚至已经停运。农村客运班车主要是在县乡主道上运营,离县乡主道较远的村民需步行较长距离才能到达候车点。农村物流业发展缓慢,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四、对策建议一是强化规划,注重示范,进一步高标准建设好农村公路。加强党委、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领导,明确管理职责,科学优化路网规划、依法实施,完善建管机制,使“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要求相适应。强化财政保障,建议区本
11、级财政部门加大在农村公路投资中的比例,缓解部分公路建设压力负债实施压力;建议上级部门适当提高每年农村公路建设指标,加快农村公路重建改造速度,推荐继续采用“建养一体化”的建设模式,突出示范效应,确保尽快形成“四好农村路”的大环境,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是强化管理、注重执法,进一步高水平管理好农村公路。按照依法治路总要求,明确农村公路管理主体,逐步完善区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和建制村村道管理议事机制。加大各级政府增加公路管理配套资金投入,配足人员和车辆,各乡镇成立专职的巡查队伍,严格执法检查,加强巡查检查力度,加大巡路频率,清除各种路障,打击超限超载,维护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
12、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路政执法力度。加强路域整治,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乡村公路环境整治活动,彻底清理乱堆乱放现象,消除隐患。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沿线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爱路护路意识的教育培养。三是完善体系,注重长效,进一步高规格养护好农村公路。健全养护机制,分级分段明确养护主体,层层落实主体责任。根据养护总里程,按*公里配备*名路政人员,调配编制充实管养人员;做好路产路权执法,营造形成“四好农村路”的“建管养运”并重的良好局面。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逐年适当提高公路养护补助标准。创新养护模式,对日常保洁、绿化等非专业项目,鼓励通过分段承包、定额包干等办法,吸收沿线群众参与。加大农村公路应急资
13、金的投入,确保水毁、崩塌等道路能得到及时的修复。注重养护成效,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公路养护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与保险部门的沟通协调,为公路养护人员购买意外保险。四是创新机制,注重惠民,进一步高质量运营好公路。创新农村客运服务,建立客运班线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因地制宜,在村通班车全覆盖的基础上,优化行驶路线、整合资源。加快完善全区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结合偏远山村留守老人居多,出行难的实际,落实公交惠民政策,加大对农村客运班车的补助力度,同时相关税费予以减免,降低运输成本。针对开通旅游专线进行倾斜补助,带动我区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城乡物流网络,积极谋划,规范管理,提升农村物流业水平。五是强化助力,注重创新,进一步高效益打造新模式。融合实施乡村振兴发展*行动,高效打造“四好农村路+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体育休闲+红色经济+田园综合体”模式,将自然生态、产业发展、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入农村公路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助力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