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调研.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调研为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省、市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会议精神,切实抓好农村环境和农业生态建设工作,着力推进我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按照区政协*年工作要点和计划安排,区政协组织区级相关部门、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组成调研组,通过深入乡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历时两个月对我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报告如下:一、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我区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来自种养业和农村生活源方面:一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薄膜等投入物不合理使用和农作物秸秆等造成的污染;二是畜禽饲养排泄物、污水的污染;三是水产养殖投肥、用药等对水体的污染;四是农村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直排的污染。由于农村
2、面源污染具有位置分散、排放隐蔽、排污随机的特点,导致不易监测、不被重视、治理成本高,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科学绿色生态发展,把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作为农业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面源治理在保护农业生态中的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坚持重点突破,推进面源污染专项治理。一是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严格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源头监管,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全面落实规模养殖企业(户)畜禽粪污治理主体责任。二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全区*个行政村污水治理现状进行摸排,摸清乡村条件、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排放去向及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状况等基本情况。三是推进
3、小流域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行动,深挖问题根源,多轮次开展小流域沿线污染问题排查,形成小流域水污染问题汇总清单,建立入河排污口整治台账,逐条落实整改方案,对标问题抓整改。(二)坚持项目推动,确保面源污染有效治理。一是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成农村聚居点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套,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套,新建管网*公里。二是实施月亮湖水生态修复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目前该项目已收到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万元,本级财政资金已投入*万元。三是实施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技改)乡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个,建成*二道码头移动式规范污水处理设施和物流园提标
4、升级污水处理设施。(三)坚持多方联动,加强面源污染源头管控。一是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集中整治行动。现有散乱污企业*家,整改规范*家,关停取缔*家,正在整改*家。二是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检查行动。重点对我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排查,对我区水库进行随机抽查。三是开展污水处理厂(站)专项检查行动,农业农村局会同建设局组成督查组,对全区污水处理厂(站)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四)坚持标本兼治,突破面源污染治理瓶颈。一是以现代农业循环示范区建设为主平台,依托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结合粮经轮作等农作制度创新,加快高效缓释肥、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
5、新型肥料的试点和推广应用。二是以推广绿色防控、化学农药替代技术、统防统治和精准科学用药为主要措施,有效推进化学农药减量化进程。三是按照“谁销售谁回收、谁购买谁回收”的原则开展相关工作,加大服务力度,做到农药包装废弃物应收尽收。(五)坚持监督检查,巩固面源污染治理成效。一是推动环境问题整治“分工制+分线制+分块制”,督促各乡镇(街道)履行属地职责,至少每月开展不少于*次的现场检查,形成高位推进的强劲态势。二是严格落实“黄牌制+红牌制+撤牌制”,对即将到期的整改任务,提前*个月进行黄牌警示;对进度滞后、推进不力的实行红牌督办;对造成后果、造成影响的撤销挂牌移送问责。三是实行“红黑榜”通报工作机制,
6、每月*号前对上月“红黑榜”及得分情况进行全区通报,并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目标考核项目加扣分依据。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生态建设已得到长足进步,但在全面提升农业生态水平,推动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多短板,特别是在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一)种植业化学品投入量大,有效利用率低。一是常年化肥施用总量大,利用率较低,大部分通过挥发、硝化和反硝化、地表径流带走和下渗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污染。部分土壤重金属含量上升,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设施栽培田块土壤次生盐渍化,地下水污染和江河水体富营养化。二是常年使用化学农药有*%*%残留在土壤、水体
7、及空气中,生物多样性及农田生态平衡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农田有害生物产生愈强的抗药性,进一步导致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三是常年使用的地膜仅部分回收,微膜基本不回收留在土中,全区年均废弃农膜*吨,残留量残膜率高,残膜分解缓慢,分解物污染降低了土壤通透性,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二)农作物秸秆量大,转化利用不充分。秸秆的处置方式除作为饲料及农村生活能源外,仍有很大一部分被随意抛弃或就地焚烧,长期弃置乱堆乱放在野外,经日晒、雨淋、讴泡引起腐烂,污染水体;野外田间直接焚烧现象普遍,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甚至引发山火。(三)畜禽养殖业污染源增加,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全区现有各类畜禽养殖企业共*家、加上畜禽养殖散户,
8、猪、牛、羊、禽产生粪尿年产量达*万吨。多数中小养殖场和养殖大户没有无害化配套处理设施或设施处理能力不达标,部分畜禽粪尿直接排入附近的稻田、水塘、溪河,严重时养殖场附近恶臭难闻。一些养殖项目盲目上马,没有进行必要的环评,多数养殖场距居民住房或水源地不足*米,给生活环境特别是水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危害。(四)水产养殖业投饵量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偏高。我区水产养殖方式主要以池塘养殖、水库养殖为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在水体中分解污染水体,养殖废水自流排放量大,循环使用量小,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一些水产养殖户受经济利益驱动和科学养殖知识的不足,利用各种废弃料和畜禽粪便作水产饲料,滥用药
9、物,造成水产品的药物残留和对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加之直接排放于农田或溪河,造成周边土壤、水体污染。(五)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直排焚烧,生活污染源日趋严重。全区*个行政村农村居民基本无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设施,农村居民年产生活垃圾*万吨、污水近*万吨,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直接排放和焚烧为主。过去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直接排放对环境影响不大,近年来随着新村聚居点的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滞后,加之清运处理不及时,随便乱丢乱排的习惯未改,形成当前农村新的生活污染源。已建成的*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部分存在污水管网破损、污水接入量低、雨污分流不彻底、运行管理不规范,部分乡镇(街道)污水处理设施设计不科学
10、,建设质量不高,管网不配套、常态化运转处理率偏低。三、治理工作建议根据我区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一)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培训班、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性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意义,逐步改变农民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陋习;二是提升环保意识。普及有关法律法规、治理知识和防治技术,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努力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自觉参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三是营造环保氛围。引导全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使保护环境成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
11、的自觉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二)理顺职能、强化治理监管队伍建设。一是完善治理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农村环保管理职能和监测职责,组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专职的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农技推广体系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监管队伍建设。二是落实基层组织环保职责。明确区、乡镇(街道)承担监督指导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监管执法培训,提升基层监管执法能力,推动生态环境监管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三是强化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区级有关部门根据相关规定,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密切协作配合,加强信息共享、定期会商、督导评估,形
12、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保障财力,加大治理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环境保护经费财政预算,充分利用政策性扶持资金、国债项目资金,多渠道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专项贷款,用于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开发与推广。二是优化政策措施。完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设施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企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有机肥产品生产销售、化肥农药减量、有机肥替代化肥等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对开展畜禽粪肥运输、施用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按规定予以支持。优先将畜禽、水产养殖、秸秆农膜等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装备等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机具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三是发挥市场作用。扩大招商引资,利用好外部资金,多方吸纳社会闲
13、散资金,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加强专业技术管理,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市场化,促进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形成“政府一市场一农户”多元共管共治体系。(四)系统推进、强化治理技术推广应用。一是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推广清洁生产技术。要提倡生物、物理等农业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用量,改进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要推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腐熟还田、过腹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通过提高地力减少化肥用量;要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强管理,减轻农业
14、面源污染。二是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严格畜禽养殖准入制度,加强环评,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对畜禽粪便实行综合利用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养殖规模应依据环境承受能力确定,严守禁养区、限养区和非限养区红线,对新建、改建养殖设施实施“三同时”和排污许可制度。三是加强无害化处理污染物力度。在农村积极推行“厕所革命”和“一池三改”,加快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建设必要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因地制宜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做到达标排放。四是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加强城镇和农村人畜饮用水源地规划建设,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切实保障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五是美化农村居住环境。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
15、环境整洁、村貌美观的原则,开展美丽新村建设,农户基本能利用沼气、天然气和太阳能等洁净能源。加强农田林网建设,绿化村庄,提高林木覆盖率和生态效益。(五)试点示范,优化治理工作发展规划。一是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示范,规划建设一批以污染防治、调查监测、绩效评估等为主要内容的试点示范工程。在试点示范地区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开展系统设计、分类治理,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模式,通过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扩大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种养规模,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二是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优化治理目标,将其作为我区乡村振兴“*”行动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积极助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取得实效。三是统筹城乡发展空间,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合理设置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比例,构筑区域“三区三线”空间格局。要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坚持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均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合理有序构造优势明显、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功能齐备、居住适宜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价值突出的生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