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加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和使用工作的规定(2013-2014学年校政字1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落实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进一步规范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标准,加强课堂教学组织,改进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现行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规范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所有本科课程都应制定并使用教学大纲。各学院(系)、部(处)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并根据教学需要定期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和完善。第二章大纲制定及修订第三条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自觉编制课程教学大纲,经所在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研究同意后,报学院(系)人才培养(
2、教学)委员会讨论通过,由主管院长签字报教务处备案。第四条同一门课程若开设多个课堂,原则上由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定内容基本统一的教学大纲。若确为教学需要,经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研究同意,在基本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不同课堂的任课教师可对大纲部分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第五条学院(系)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需要,每隔3-4个学年,应自觉组织研究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并要求对课程教学大纲作相应调整;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每学年均应对相关教师的全部教学大纲进行讨论完善。第六条体育部和其他教学单位组织开设的相关课程,亦需制定和定期修订教学大纲,经相关领域专家审核通过、主管领导签字后报教务处备案。第三章大纲基本内容第七条课程教
3、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中英文名称、课程编号、学分、课程性质、授课对象、先修课程要求以及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简介和学习要求等。(二)任课教师及助教(如有配备)基本信息:包括教师姓名、职称、办公时间及地点、办公电话、邮箱地址;助教姓名、联系方式、助教办公(答疑或辅导)时间。(三)课程基本内容:包括课程章节名称、主要内容及掌握程度、教学进度、每节课研究性学习要求(包括课前预习、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以及推荐教材和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等。(四)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学生课程作业、课堂表现
4、、期中考试等内容。期末考核要明确具体考核形式,如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或者论文写作等。教学大纲应明确列出考核方式以及每项考核方式的评价标准、占总成绩比例。任课教师应注意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平时考核成绩一般应占总成绩的40-70%(体育课程除外)。第四章大纲使用要求第八条任课教师在每次学生选课前均应在“数字人大”提交教学大纲,未提交教学大纲的课程不能进入教师工作量考核环节,并由学校组织通报。第九条任课教师应掌握、熟悉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按教学大纲要求组织课堂教学。在此前提下,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发展和实际教学效果,对大纲部分内容作适当调整。第十条任课教师应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平时考
5、核和课程期末考核;开设多个课堂的同一门课程应结合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和授课内容,统一考核要求和考核难度。第十一条所有课程教学大纲均作为教师教学档案记录,在教师所在学院(系)、相关教学单位保存。任课教师编制和使用教学大纲情况,将作为重要指标之一,纳入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各种教学优秀奖评选和职称评聘要求中。第十二条各学院(系)、相关教学单位应采取具体有效的方式方法,督促检查本单位任课教师编制和使用教学大纲的具体情况,该项指标纳入学院(系)、相关教学单位行政领导班子任期考核要求。第十三条学校另行制定办法,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支持基层教学组织开展工作。第五章附则第十四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6、,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课程编号学分课程性质授课对象先修课程要求任课教师信息姓名职称办公时间及地点办公电话、邮箱地址助教信息姓名助教办公(答疑或辅导)时间邮箱地址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简介考核方式平时考核(%)注:占总成绩的40-70%考核类型课程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占平时考核比例期末考核(%)请写明具体的考核形式,如开卷考试、闭卷考试、论文写作等。强调诚信考试。学习要求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周章节名称讲授内容及掌握程度研究性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小时)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第6周第7周第8周第9周第10周第11周第12周第13周第14周第15周第16周第17周注:1.掌握程度指学生应掌握教师讲授内容的程度,分为“熟练掌握、熟悉、了解”等;2.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3.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课程负责人(签字):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负责人(签字):学院(系)、部主管领导(签字):学院(系)、部(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