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2024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在2024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做出部署,动员全市上下始终坚定自觉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市发展改革委
2、将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四个必须”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重要遵循,把“必须”的要求转化为“必然”的自觉,更有针对性地强基固本、培元兴新,在应对风险挑战中牢牢掌握着发展的主动,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做出发展改革系统的应有贡献。一、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丰富内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不犹疑,不偏向。市委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特别是要防止“四个冲动”,即防止不按规律办事、盲目大干快上的政绩冲动;防止不顾财力、无视风险、盲目举债的投资冲动;防止“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项目卷土重来、“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项目冲动;防止只追新
3、兴产业风口、不顾传统产业升级的不当倾向和冲动,确保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因此,不论形势如何变化,都决不再走急就章、唯GDP的老路,要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切实将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要求落实到发展的全过程。全面落实“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更好地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落实“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不仅体现在质的提升,也要有量的增长,其中质的有效提升是核心,量的合理增长是基础。要立足我市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以稳定对全省贡献份额不变为目标,统筹处理好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既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又注重把发展立足点转到提高质效
4、上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功能定位、特色发展,加快形成差异化发展新局面。多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13个县(市、区)有4个经济总量过千亿。要从基础条件、发展特色、比较优势出发,跳出行政板块、梯度发展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以“1+3”重点功能区建设为统领,更好地找准各自的发展定位、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实现全市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开辟发展新赛道,积蓄新动能。绿色低碳发展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我市制造业规模全省最大,人均国土面积和环
5、境容量全省最小,是全省生态环保压力最大、挑战最多的市份之一。要坚定不移地践行“两山”理念,聚力攻坚产业结构偏重、环境容量超载等问题,坚定不移推进美丽*建设,更大力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域建设幸福河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当前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和风险隐患仍较为突出。从“苏南模式”到“昆山之路”,从“张家港精神”到“园区经验”,我市始终领风气之先,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立足新时代,更要坚定“吃改革饭
6、”“走开放路”,聚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创新扩大开放的方式举措,大力推动外资外贸创新发展,不断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通过加快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维护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持续缩小区域、城乡和群体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二、充分认识高质量发展取得的突出成效“经济强”的
7、实力更加彰显。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7年*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亿元,居全省第二,增量近三年均为全省最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4年位居各地市之首。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全省领先,民间投资占比接近70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亿元,居全省第二,数字经济规模超过*亿元,10个先进制造业和3个新兴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五年来,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2.3%,城乡收入比由2.28进步缩小至2.11,分别达到6万元和2.8万元,是收入差距最小市份之一。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万人,占全省*以上。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持续
8、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4.4乐聚焦民生“七有”目标,每年组织实施一批民生实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环境美”的色彩更加绚丽。加强长江经济带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国家警示片前四批次披露的54项问题率先清零,沿江生态环境发生“沧桑巨变”。五年来全市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别降低13.7%和19%,PM2.5年均浓度下降33.3乐优良天数比率、国考断面水质优In比例分别提升5.2个、30.4个百分点,太湖治理连续15年实现“两个确保”,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识更加鲜明。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亿元,居全省第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成效明显,大
9、运河文化带*段成为全省示范样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全市13个县(市、区)全部创成全省文明城市,文明城市数量居全省第一,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城乡全覆盖。同时也应看到,与党中央要求相比,与群众期盼相比,与兄弟市市相比,我市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短板弱项,经济发展还存在实体制造业不优、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优质企业数量不多等问题,人口发展还存在结构性问题突出、区域发展差异明显等不足,绿色发展还面临环境容量超载、空间开发超限等制约,开放发展还面临双向开放水平仍需提升、外贸结构有待优化等挑战,区域发展还存在能级不强、江强海弱等短板。三、谋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重点举措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0、。一是强化先进制造业“骨干支撑”作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以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为主抓手,以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示范为引领,加快组建市场化为导向的战新基金集群,推进突破战略性、前瞻性、先导性前沿技术,系统构建“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协同制定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综合性政策措施。二是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牵引赋能”作用。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331”工程和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积极发展工业设计、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实施“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引领工程,争创更多的全省“两业”融合试点。三是激活数
11、字经济“关键增量”作用。研究制订“数据二十条”贯彻落实意见,加紧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数字核心产业加速等7个专项行动,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做强做优“数智云网链”等数字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发展新增长点。一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深入实施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指导意见及三年行动计划。引导苏州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和高校院所布局未来产业基础研究,构建起从平台到高校到企业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的培育链路。推动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发展,支持建设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的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二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深入落实海
12、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坚持优势产业和短板弱项并重,精准发力十大海洋产业链。实施“123”引培工程,着力打造海洋产业特色园区10家、海洋创新平台20家、海洋产业优质企业30家。设立规模100亿元的海洋经济投资基金。三是加快推进平台经济。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供应链服务、能源互联网等平台。鼓励平台科技推进场景模式创新,支持平台企业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推动平台企业开放合作,优化海外发展布局,助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标准国际规则适应能力。积极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一是围绕“聚人”,建立人口与重大生产力布局协调机制。支持南京、苏州等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功能,综合施策提升城区和县城人口承载
13、力。二是围绕“知人”,建立健全基础制度安排。搭建上下贯通的人口基础信息库,加强市市县(市、区)三级人口监测分析,深化人口中长期发展的形势分析、跟踪预判。三是围绕“用人”,加快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加大人力资本普惠投入力度,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创造和用好人才红利。全域推进青年发展型市县建设,提升青年职业发展能力,健全覆盖合理需求的综合服务体系,更好地引导青年集聚发展。四是围绕“承载人”,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放宽城镇落户限制,拓展城镇就业容量和完善服务功能,使县城成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增量空间,进一步稳定提升全市常住人口规模。五是围绕“服务人”,构
14、建基本、普惠、高端相互支撑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动态调整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统筹线上与线下、居家与机构等多元服务供给方式,加快实现更高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和相对欠发达地区跟上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型。-是大力实施节能改造硬措施。制订出台传统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全市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进行整体部署,强化政策创新,形成高效管用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作用,推动重点行业成立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联盟。扎实开展传统行业节能降耗改造专项行动,一企一策制订改造方案。二是更多采取市场化办法。积极用好价格手段,研究探索能耗强度高于全市平均的地区在电价上予以惩罚性
15、加价、低于全市平均的予以奖励性降价的政策制度。推动设立市绿色股权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节能降耗。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用能权交易,通过市场平台获取碳排放配额、能耗指标,引导碳排放、能耗要素向有需求的项目配置。探索建设零碳产业园区(社区)。三是抓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制订出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方案,统筹抓好科技创新、区域创新链融合、沿江产业布局和转移等工作。支持化工、钢铁、纺织、建材等优势传统产业开展优化升级试点,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抓好国家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深入实施营商环境“1+5+13”行动计划。一体
16、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深入研究、全面对照世界银行宜商环境评估体系,积极争取国家第二批营商环境试点。二是加快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抓紧完善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体制机制,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完善安全可靠的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充分发挥循环枢纽作用。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畅通流动与高效配置,积极争取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全面完善产权制度,打造公平竞争市场。三是更大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研究制定民营经济条例,尽快出台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入落实促进民间投资23条政策措施,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加快建立“三清单一平台”,在交通水利、清洁能源等领域,明确一批鼓励民间投资参与的重点细分行业,扩大民间投资范围。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对头部地区,鼓励聚焦转型提质发展,打造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组成板块。推动头部地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