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积极生态观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积极生态观 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积极生态观【摘要】近年来,环境问题越发突出,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国家与社会也日益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举措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即通过生态教育来提升生态观念,在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需将生态观培育纳入到中小学教育中,中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重要阶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地培育学生积极生态观,以构建优质、规范的中小学生态课堂,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增强生态文明素养,从而早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态文明导向,中小学生,积极生态观引
2、言当前,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失衡等生态问题越发受到重视,党和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战略政策,并制定了详细的生态保护措施,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展开一系列的行动。生态文明导向下,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认知到自身承担着生态教育的职责,对中小学生展开积极生态观的培育,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将正确的生态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发展。一、中小学生积极生态观培育的必要性在基础教育中,对中小学生进行积极生态观的培育具有必要性。具体而言,首先,中小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且中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持有强烈的好奇心,能够快速接受新的观念与事物,
3、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并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阶段,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地培育中小学生的生态观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能够以生态角度来对生活、学习上的问题进行思考。另外,中小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主力军,同时也是使国家由“富”走向“强”的重要力量,学生的生态意识与生态观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起到重要影响,因此培育其积极生态观,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判断力,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整个人生带来巨大的影响,还对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巨大对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对中小学生进行积
4、极生态观的培育,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人口大国,幅员辽阔,尽管自然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资源占比较少,且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除了资源紧缺和,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以外,还存在着巨大浪费的现象。大部分人生态观念并未与时俱进,尽管社会经济高速增长,但一系列生态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引导人们转变生态观念,提高环保意识,尤其是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积极生态观,从根源上来进行治理,从而促进人们采取相应的措施与行动,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中小学生积极生态观培育现状(一)积极方面目前,中小学生积极生态观培育现状,存在积极方面与不足之处。从积极一面
5、入手,首先,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对生态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并且主观上愿意参与到生态教育与实践中去,如学习生态知识、参加环保志愿活动等,并且对生态观相关概念与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因生态观培育时间较短,其积极生态观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另外,中小学生参与生态教育的渠道与形式较为丰富多样化,如生态教育课程的开设,或是其他学科渗透生态相关知识,另外校内外生态活动组织形式较为丰富,如征文、绘画、演讲、手抄报等,通过实践活动来培育学生的积极生态观,还可通过媒体渠道来获取生态知识、提升生态观念。最后,大多数学生家长也逐渐重视培育积极生态观的重要性,部分家长鼓励并支持孩子参与到生态实践活动中,并且在日常生
6、活中言行举止也给孩子做到榜样作用,如垃圾进行分类、带领孩子去参与环保活动等。(二)存在问题中小学生积极生态观培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教师对生态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透彻,仍需进一步加强。当前国内不少中小学校积极开展生态教育,但仍有部分教师对积极生态观培育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其等于环保教育,甚至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认为积极生态观培育活动会影响到学生的文化知识课学习。另外,学生积极生态观培育仍处于较浅的层面,难以有效促进学生树立正确、全面的生态价值观,对于积极生态观的教育,多是对自然生态、环境情况等进行教育,鲜少涉及到积极生态观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等教育,缺乏系统完善的积极生态观培育体系,同时也缺少相应
7、的课程与教材,多是通过将生态观渗透到其他课程中来展开培育,另外还缺少专业化的教师,不少高校暂未开设生态教育专业,而中小学校教师对积极生态观培育的认知与掌握不足,从而导致培育内容较为浅显不够全面。三、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生态观培育的策略(一)课堂环境人文化生态文明导向下,对中小学生进行积极生态观的培育,首先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构建生态课堂。课堂主要由师生、物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而组成,在进行积极生态观培育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营造课堂环境,确保生态课堂的环境人文化。具体而言,在构建生态课堂对学生进行积极生态观培育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课堂上的物理环境,即课堂的温度、光线以及噪音等因素,确保课堂物理环境舒
8、适度上升,另外还需考虑课堂上的社会环境,即学生座位的安排、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学媒介等,最后需重视课堂上的人文环境,即师生关系、教学氛围等因素。这些课堂环境因素会对积极生态观的培育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与提升等,尤其是人文环境的建设,因此生态文明导向下对学生进行积极生态观的培育,需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注重课堂人文化,通过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及注重培育氛围的营造,为积极生态观培育提供良好的软环境。(二)课堂教学情境化生态文明导向下,对中小学生进行积极生态观的培育,还应该重视课堂教学的情境化。在构建生态教室进行积极生态观培育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
9、理念,重视教与学共生,教师需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唤醒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环保意识,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通过课堂模拟和设置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学生树立积极生态观,从而实现教学双主体共同发展。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结构,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组织并开展对话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在培育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与生存,促进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生态观。值得注意的是,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中小学校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的素养,通过理
10、论学习、实地考察充分掌握当前生态文明的现状,并结合身边的生活实例和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态文明教育。同时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战略,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有关生态文明的大政方针,师生共同积极学习与掌握生态观念相关知识与内容,丰富知识的同时进行发展,与学生的成长同步,以最大化培育学生的积极生态观。(三)课堂内容生活化教师培育学生的积极生态观,通常是通过课堂活动来进行,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实现课堂生态三维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教师在教学中需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方式,即学生的生命质量与生存状态,因此在培育积极生态观的过程中,应以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为着眼点,将生态知识与学生的身
11、边生活相联系,来拉近学生与生态知识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兴趣,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态知识认识,从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另外,教师还可组织以生态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合作与体验,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态情感认知。在提高学生的积极生态观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意识的去落实、践行积极生态文明行为,从而实现积极生态观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结束语综上,生态文明导向下对中小学生进行积极生态观的培育,需要确保课堂环境人文化、课堂教学情境化以及课堂内容生活化,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培养生态观念、生态情感,并将生态知识外化到行动上。【参考文献】丁淑贞.培育学生建设美丽中国社会责任感的思考一一基于树立正确生态观的视角J.池州学院学报,2018,32(04):158-160.黄丽辉.中小学生态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一评生态课堂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J.新闻与写作,2018(07):114.3祝智庭,彭红超.智慧学习生态:培育智慧人才的系统方法论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04):5-14+29.4.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与灵溪中小学生态教育基地联合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工作J.绿化与生活,2016(06):50.5贾永腾.培育“生态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本旨几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