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坚持党建引领 在服务大局中践行使命担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坚持党建引领 在服务大局中践行使命担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同志们,根据培训安排,今天我以“坚持党建引领在服务大局中践行使命担当”为题跟大家上一次主题党课。党的二十大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系列部署,明确提出“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的目标要求。机关党的建设是机关建设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对模范机关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提升政治能力、落实政治责任,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这为推动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我们要准确把握机关党建“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职责定位,切实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做好XX工作的强大动力,以机关党建新成效推进XX事业开创新局面。一、
2、坚持党建引领,要始终注重做好“思想铸魂校方向”,筑牢信仰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政治是具体的,“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XX部门首先是政治机关,政治性是第一属性,讲政治是第一要求,只有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我们要始终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XX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确保XX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一是强化政治能力建设。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和对党忠诚教育,积极推进模范机关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
3、高度一致,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制定政策、安排预算收支、推进XX改革等工作中,坚决做到财随政走、政令财行。二是深化理论学习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抓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巩固拓展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政治能力和履职本领。三是严守政治纪律规矩。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党内法规和各项纪律规定,以铁的纪律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扎实做好巡视发现问题整改,常态化开展政治
4、性警示教育,聚焦预算安排、债务管理、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认真梳理权力运行廉政风险点,完善XX内控制度体系,严肃财经纪律,扎紧扎牢制度“笼子”。二、坚持党建引领,要始终注重做好“夯实基础强支部”,凝聚进取之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干事创业才有动力。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夯基固本,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夯实基层基础,着力增强组织力。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政治领航、理论提升、强基固本、正风肃纪、创先争优”
5、五项工程,开展“四强”党支部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加强支部书记和党务干部教育培训I,通过系统轮训、述职测评、任职谈话等方式压实主体责任、提升履职能力。拓展“联学共建”工作机制,加强纵向横向交流,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二是深化锤炼党性,着力增强凝聚力。深入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组织主题党日、XX微党课、青年干部交流展示系列活动,筑牢对党忠诚之魂。用好红色资源,到红色教育基地研学跟训,接受思想洗礼。加强实践锻炼,让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等艰苦一线和重大攻坚中淬火磨砺,增长真才实学。三是建强党员队伍,着力增强战斗力。坚持运动场上选冠军,树牢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发
6、挥量化考核“指挥棒”作用,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内生动力。抓好干部培养,实施XX干部专业能力提升工程,线上线下、分层分批组织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及时补齐短板、提升素质。坚持典型引路,广泛开展“两优一先”“双十佳”“优秀人才”等选树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对标先进、争先创优。三、坚持党建引领,要始终注重做好“党建赋能促融合”,勇担使命之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向中心聚焦、为群众办事,是机关党建的职责所在。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业务工作中的政治引领、督促落实、监督保障作用,促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相互贯通,形成党建、业务“一盘棋”。一
7、是围绕中心促融合。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业务工作中,把抓中心工作完成、重大任务落实作为检验党建工作质量的“试金石”,助推重大战略实施。紧扣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和省委部署要求,围绕协同发展、新区建设、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中心工作,打好政策资金组合拳,强化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以XX担当助推大事要事落地见效。二是转变作风促融合。把改进作风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招,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深化纠治“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立足主动服务、提高效率、简化程序,深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等XX措施,紧盯政府采购、XX评审、资金拨付、政务服
8、务等事项,推进XX业务“一网通办”、行政审批“一次办结”,积极做好税收优惠政策宣传解读,以务实举措助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三是牢记宗旨促融合。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围绕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就业创业、城乡建设等方面,加强XX政策和资金保障,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推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管好用好增发国债资金,做到及时下达、足额配套、严格监管,着力保障灾后恢复重建,以“理财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同志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9、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确保用高质量的党建引领保障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强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XX篇章提供有力XX支撑。各位老师,同学们,同志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阐释了其内涵、意义。同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
10、,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这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习概论”课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增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大原创论断,必须充分运用“习概论”课主渠道,实现将其系统性、全面性进课堂进头脑。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
11、入“习概论”课教学的理论内涵首先要深刻厘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探索其转化为教学体系的核心要义。(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从构成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复合性词语,由“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意识”这几个词语复合而成。“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近代学者梁启超提出来的。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1905年,梁启超又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重点分析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并得出“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的结论。也就是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交往
12、、相互交织,形成了“中华民族”。梁启超对“中华民族”内涵的界定,开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构建的新起点。“共同体”一词是近几年的热门词汇,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个领域都用到“共同体”,其英文译作Community,可以理解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通俗地讲就是各民族命运相连,谁也离不开谁。而“铸牢”一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中的使用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首次提出时,习近平总书记使用的是“牢固树立”,之后发展成“打牢”“积极培育”,最终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这一变化发展,我们可以看出,“铸牢”一词表现的程度和力度相对是最深的,这也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3、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最后,“意识”一词相对来说较为熟悉,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表现为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这意味着要从意识形态建设的角度形成正确的认同感、归属感。当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理解并不只是这几个词汇的简单相加,而是内涵上的有机融合。概括地讲,其基本内涵就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二)“铸牢中华民
14、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教学内容凸出的核心要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最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理论论断,要有效实现进课堂,其转化为教学内容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就需要在把握“习概论”课特征的基础上挖掘出适合课程特点、凸出“习概论”课价值导向的核心要义。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深化热爱祖国与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深深植根于各族人民心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归根到底,就是要引导各族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必须有一个共同也是最基本的立场和要求,这就是热爱祖国,做坚定的爱国者,做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共同捍卫祖国统一。二是强化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情感归属。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
15、民族国家。历史反复证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就是各民族团结奋斗。因此,要讲好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故事,引导学生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三是增强中华文化同根同源的认同感。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最潜移默化的、最稳固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向来具有整体性智慧,“合”文化更是深入人心。中华文化同根让中华儿女情深意长,同源让中华儿女戮力同心,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基石。四是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亲如一家、勒力同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回望历史,坚
16、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因此,我们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把中华民族更好凝聚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更加团结一致地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习概论”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当前,我们正大踏步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实力、政治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综合实力方面迈上新的台阶,但这并不意味我国未来的发展就是一帆风顺。反之,我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历史和现实已经昭示我们,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需要增强忧患意识,时刻警惕面临的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比如,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尤其是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的扶贫政策的帮助下,获得了显著的脱贫成果,但同时也存在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如何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的问题。再比如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如何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