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的红色戏剧运动.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3641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苏区的红色戏剧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央苏区的红色戏剧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央苏区的红色戏剧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央苏区的红色戏剧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央苏区的红色戏剧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央苏区的红色戏剧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苏区的红色戏剧运动.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央苏区的红色戏剧运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文艺的宣传教育作用,红色戏剧是备受苏区军民欢迎的一种文艺形式。红色戏剧运动在宣传党的政策主张、丰富军民文化生活、力争革命群众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红色戏剧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部队中的宣传队就以口头宣传与演戏相结合的方式,在部队作战间隙对群众进行宣传,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阐明革命道理,启发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和革命意识。1929年12月,古田会议通过的红军宣传工作问题决议案明确指出,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提出了宣传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认为戏剧形式的化妆表演是“一种最具体最有效的宣传方法”。此后,党更加重视革命宣传工

2、作,尤其是运用活报剧、话剧等文艺形式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1931年4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苏区宣传鼓动工作的决议明确规定,要发展俱乐部、游艺会、晚会,每个俱乐部要设演剧组。与此同时,从苏联回国和从上海转移的一批文艺骨干相继来到中央苏区,给红色戏剧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为苏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时期,俱乐部、剧团、剧社等相关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创作出一大批为革命战争和人民群众服务的戏剧作品,并广泛开展宣传演出活动。俱乐部纲要苏维埃剧团组织法工农剧社简章高尔基戏剧学校简章等一系列制度相继颁布,中央苏区的红色戏剧运动逐步走

3、上大众化、组织化、革命化的道路。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中央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等8万多人,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长征。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红军部队的宣传战士依旧坚持话剧演出、文艺宣传,鼓舞士气、增强斗志。抵达陕北后,红色戏剧的种子撒向了新的革命依据地。红色戏剧运动的形态红色戏剧是苏区革命文艺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具备娱乐、宣传、教育“三位一体”的功能,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为发挥好其独特作用,党和苏维埃政府始终把戏剧宣传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戏剧运动组织化。1931年底,中央苏区第一个专业性剧团一一八一剧团成立。在八一剧团的带动下,地方和红军部队陆续组建

4、了各种剧团,经常深入农村和部队进行演出宣传,受到苏区各界的热烈欢迎。1932年9月,在八一剧团的基础上又成立了领导苏区红色戏剧运动的专门机构一一工农剧社总社。通过制定工农剧社章程,工农剧社成为一个具备明确宗旨目标的研究、创作和表演戏剧的机构,同时还对中央苏区的戏剧运动进行指导和管理。此后,地方剧社和红军剧社纷纷成立,从上到下形成了完整的剧社组织体系。据1933年5月20日的红色中华报记载,其时已在汀州、叶坪、红校、博生、兴国和江西军区等多处成立了工农剧社分社,约有会员六七百人。1933年4月,工农剧社公演的话剧我一一红军,给苏区军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获得了极好的宣传效果。红色中华报对其给予了高

5、度评价,称赞其开启了苏区文化教育的新纪录,是苏维埃文化与工农大众艺术的开端。工农剧社成为苏区戏剧运动的中心,极大地促进了苏区红色戏剧运动的发展。戏剧人才专业化。为培养戏剧演员和艺术干部,工农剧社于1933年4月创办蓝衫团学校。1934年,瞿秋白领导苏区教育和文艺工作后,将蓝衫团学校改成了高尔基戏剧学校,增设了地方班和红军班,招收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主持制定了高尔基戏剧学校简章,形成了系统的戏剧人才培养制度。在师资配置上,戏剧学校教师队伍强大,文艺人才众多,既有李伯钊、石联星、王普青、刘月华、施月英、施月娥等专职教员,还聘请了沙可夫、钱壮飞、胡底等兼职教员。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6、艺术与现实相结合,老师们经常带学生到各地巡回演出。在蓝衫团学校开学不久,大多数学生就“出发去博生兴国于都等地,将在那些地方举行讲演,并帮助当地俱乐部组织五一晚会及化妆宣传队等“。戏剧学校为部队和地方培育了一大批学生,锻造了一支支鼓舞和激励苏区军民英勇斗争的宣传骨干队伍。戏剧创作大众化。从创作来源看,广大工农兵群众是红色戏剧运动的重要参与者,这使得苏区戏剧运动生气勃勃、气象万千。从题材内容看,这些剧目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中央苏区人民的现实生活。它们中有再现革命场景的作品,如活捉张辉瓒你是哪个部队;有宣传各类社会运动的作品,如春耕战线战斗的夏天;有批判封建迷信思想的作品,如小脚妇女积极的去参加生产破

7、除迷信等。为鼓励大家的创作热情,工农剧社连续数次在红色中华报上刊登征求剧本的启事。据1999年7月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江西省文化艺术志记载,工农剧社创作和征集到的剧目有12类,共达300多部。戏剧演出灵活化。为了宣传党和苏维埃政府的政策、主张,推进苏区的中心工作,各剧团经常深入乡村巡回演出,动员群众努力生产、支前参战、保卫红色政权。由于物资极度匮乏和身处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下,苏区无法建立相对固定的演出场所,因此演出活动的临时戏台大多是即兴搭设,演出时间相对灵活。项英、何叔衡、陈潭秋、瞿秋白等领导人常站在群众中,和大家一起看戏,聂荣臻、罗荣桓、叶剑英、肖劲光等红军将领还亲自登场、官兵同台表演。红色戏剧

8、运动的革命作用红色戏剧运动始终都是围绕着党和苏维埃政府的中心任务而展开的。因此,每逢春耕、识字、查田等运动兴起,都会有以该运动为主题的戏剧演出。例如:1933年中央苏区开展的“红五月”扩红运动中,苏区各地剧社、剧团排演了劝郎当红军欢送哥哥上前方等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仅1933年“红五月”一个月内,江西苏区扩大红军约2.5万人,其中红色戏剧演出发挥了重要的号召作用。中央苏区红色戏剧中有特别大一部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红军对革命形势的认识,鼓舞红军和群众的革命信念而创作的。如在兴国龙岗活捉国民党18师师长张辉瓒后排演的龙岗擒瓒,连演上百场,通过戏剧表演反映前方战争的胜利,以此鼓舞士气,大大激发了苏区民众的革命斗志。戏剧演出还编排了许多具备教育意义的剧目,专门在苏区乡村进行演出,提高了苏区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赖熹姬龚齐珍来源:学习时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戏剧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